段春利
【摘要】本文對鋼琴教學中學生容易產生的心理情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指出了具體的心理訓練措施,為鋼琴教學工作中的心理引導教學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鋼琴教學 心理分析 心理訓練
【中圖分類號】G726.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8 -0068-02
鋼琴教學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狀況對教學工作和學習狀況具有重要影響,需要教師對各種心理情況進行準確認知,并運用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措施幫助學生進行教學心理疏導,使學生可以在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下進行鋼琴演奏學習。
一、鋼琴教學的心理分析
1.畏難心理
鋼琴學習的難度較大,演奏能力的提升也是復雜的過程,此外,鋼琴曲品種類別頗多,這些因素都導致學生在鋼琴演奏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各種艱難障礙,幾乎每提升一個臺階都需要付出艱辛的代價。因此,學生在反復的演奏練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畏難情緒。首先需要明確,鋼琴教學中對畏難心理的疏導教育工作,比重復機械地練習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一些學生由于在演奏中暫時無法達到心理預期,會產生較為嚴重的挫敗感,從而面對鋼琴演奏學習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對于鋼琴產生畏懼感,形成明顯的鋼琴學習畏難情緒。畏難情緒會直接導致學生在鋼琴演奏學習中產生自信心不足、逃避態(tài)度的問題,使學生在鋼琴學習中形成巨大的心理障礙。
2.依賴心理
依賴心理具體表現為缺乏主見、自信,遇事無法獨立地完成。鋼琴教學中的一般性“一對一”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進行因材施教,但同時容易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依賴心理。依賴心理容易導致教學形成鋼琴教師單方向教學的弊端,導致學生在學習中主觀能動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下降,學習方式被動,進步幅度低[1]。
3. 演奏心理障礙
很多學生在正式演奏或者考試中,由于心理過度緊張而發(fā)揮失常,無法發(fā)揮其正常水平,流暢地進行演奏。有些學生在正式演奏中可以順利完成鋼琴曲演奏,但是無法表達應有的藝術情感內涵。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演奏心理障礙而造成。一些學生演奏技術未達到應有標準,從而在演奏中信心不足,造成很大程度的演奏心理障礙[2]。同時,學生個性的差異會導致臺上演奏表現的差異性,此外,演奏環(huán)境也會對演奏者造成一定的影響,各種臨場因素會使學生在臺上演奏時形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二、鋼琴教學中的心理訓練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中強調,興趣可以有效促進工作學習等活動?;诖嗽?,鋼琴教學工作中,需要對學生進行鋼琴學習興趣的正確引導與合理培養(yǎng)。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鋼琴彈奏學習的興趣[3]。
例如,在車爾尼599第49條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該曲的音階特點運用形象化的比擬方式向學生講解。該曲具有較強的技術性,音階呈現快速且均勻的特點。教師可以用爬山運動做比喻,告訴學生這首曲子的音階特點就如爬山一樣,音階上行就如同爬山,呈逐漸增強的趨勢;音階下行如同下山,需要呈逐漸變弱的趨勢。在學生彈奏聯系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彈奏這首曲子就是比誰能夠保證穩(wěn)定快速地爬山。通過這種生動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形象地明白音階彈奏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鋼琴學習彈奏興趣。教學課堂上可以通過演奏觀摩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相互比較和學習,同時,對于學生的進步,教師需要進行及時的表揚和激勵,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就感以及自我肯定,促進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提高[4]。
2.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鋼琴演奏需要演奏者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演奏者在彈奏樂曲的過程中,需要了解作曲家傾注在樂曲中的情感內涵,并通過自己的情感審視、感悟能力對鋼琴曲進行演繹,挖掘鋼琴曲中的深刻情感內涵并將這種無形的美感傳遞給觀眾。鋼琴教學進程中,很多學生只能對樂譜進行熟練的彈奏,但是無法進行有效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演奏中缺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藝術感染力的創(chuàng)造。針對這種狀況,教師需要向學生進行示范演繹和內涵講述,為學生展示鋼琴曲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如在《百鳥朝鳳》的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聯想和創(chuàng)造。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鳥叫的模仿音,向學生展示樂曲演奏,通過手指演奏出各種精妙音色,從而表現出的百鳥爭鳴的壯觀畫面。左右手彈奏的交替音型使樂曲漸快漸強,百鳥齊歌的場面則不斷變得強烈,使鋼琴曲中的高潮緊隨,直到高潮過后,百鳥歌聲漸息,輕慢的演奏表現出森林的寂靜悠遠,與之前的高潮相得益彰。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會充分調動想象力,在腦海中浮現百鳥齊鳴的鮮活畫面,從而在彈奏中可以表現出生命的活力。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進行鋼琴演奏。
3.訓練學生的集中注意力
鋼琴演奏和練習中,需要學生保證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音樂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保證保持優(yōu)秀的演奏狀態(tài),注意力的集中可以使演奏者擺脫心理與外部的干擾,順利進行演奏表演。心理活動中,注意力具有指向和集中特性。心理活動中,人會進行具有指向性的選擇活動,演奏者應該壓制心理中自我懷疑、恐懼等意識,而選擇積極導向的心理意識,從而保證演奏的正常發(fā)揮。同時,需要保證演奏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克服緊張心理。
注意力的訓練,首先需要學生進行意志強化鍛煉。學生需要通過自主調整與適應,不斷增強對鋼琴學習中所遇困難的應對心理素質,強化鋼琴演奏學習中的意志力,是自己可以抗拒各種干擾因素[5]。同時,需要加強聽力的訓練,增強學生對聲音的接受、分辨能力。學生通過凝神仔細傾聽樂曲,可以提升注意力的指向和集中性,切實排除干擾因素。
4.訓練學生進行正確自我評價
教師需要在鋼琴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對于缺乏自信心,學習中存在畏難心理的學生,教師需要矯正學生消極自我評價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進行正面思考,在鋼琴練習中需要對自身優(yōu)點和進步做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逐步建立自信。
鋼琴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自身存在問題的原因。一方面,鋼琴曲目難度過大會增強學生彈奏學習的困難程度,導致學生畏難心理等消極情緒的形成,另一方面,學生心理壓力過大會導致學習緊張,無法正確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針對學生實際特點,教師可以調整學習曲目的難度,保證學生學習過程的循序漸進。同時,教學進程中教師需要切實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肯定和鼓勵,運用激勵的方式消除學生的思想負擔和心理障礙,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5.訓練學生形成理智和諧的演奏狀態(tài)
鋼琴演奏需要具備優(yōu)秀的自我意識向導,演奏者需要保證良好的控制力和心理狀態(tài)。鋼琴演奏者需要保證情感與邏輯思維的并存,正確控制、組織演奏。學生應該按照教師的要求科學背譜,準確記憶,綜合運用五官配合,進行協(xié)調記憶。在整體感知樂譜的基礎上,結合彈奏練習與反復感悟樂譜的綜合記憶方式,不斷深入理解樂譜內涵,從而保證可以準確表現出樂譜的深刻含義。
教師對于學生的演奏需要耐心傾聽,培養(yǎng)學生完整演奏的習慣。在演出準備階段,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提升演奏自如感,對學生的自信心和演奏欲望進行維持和保護,認真開導學生,使學生可以切實排除不必要的雜念,卸下心理負擔進行演奏。
結束語
鋼琴教學中,教師需要觀察了解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各種心理現象,從而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引導、信心塑造等教學工作。切實激發(fā)學生學習鋼琴演奏的興趣和演奏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愛萍.淺談鋼琴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及培養(yǎng)[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08).
[2]代百生.鋼琴教與學的心理訓練[J].鋼琴藝術,2012(03).
[3]徐小芳.鋼琴慢練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鋼琴藝術,2013(05).
[4]蔣勤.鋼琴教學中的心理分析與心理訓練[D].湖南師范大學,2013.
[5]孫雅鶴.鋼琴教學與學生心理分析[J].教育戰(zhàn)線,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