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學名詞(四)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zhōng yī yǎn kē xué
中醫(yī)眼科學ophthalm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眼與眼的附屬器官生理、病理和眼瞼、白睛、黑睛、瞳神等眼科疾病診治與預防的臨床中醫(yī)學。
mù
目eye 眼睛。
gān kāi qiào yú mù
肝開竅于目liveropening into eye 肝的經(jīng)脈上連于目系,目的視覺功能有賴于肝氣之疏泄和肝血之潤養(yǎng),肝的生理和病理狀況,可由目反映出來。
yǎn zhū
眼珠eyeball 又稱“眼球”。位于眼眶內部,由眼球壁與眼內容物組成的近似于球的視覺器官。
hēi jīng
黑睛black of the eye; cornea 又稱“角膜”。眼球外壁前部中央占外層的1/6無色透明的組織,是光線透進眼內必經(jīng)的通路,是通光體之一,有保護眼珠的作用。
bái jīng
白睛white of the eye 眼球外壁占外層5/6的白色不透明的,質地致密而堅韌的鞏膜和其表面疏松透明的球結膜,具有保護眼球的作用。
pú táo mó
葡萄膜uvea 又稱“色素膜”。眼球壁中層。由前至后分為黃仁(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部分。對眼內組織有營養(yǎng)和遮光的作用。
huáng rén
黃仁iris 又稱“虹膜”。位于晶狀體與睫狀體之前,角膜后,中央有圓孔的環(huán)形色素膜樣組織,將眼球前端空間腔分為前房和后房。
tóng shén
瞳神pupil 又稱“瞳孔”。位于黑睛后方,黃仁(虹膜)中央,形圓而能伸縮的圓孔,有調節(jié)進入眼內光線的作用。
jié zhuàng tǐ
睫狀體ciliary body 呈環(huán)帶狀,起于黃仁(虹膜)根部,止于脈絡膜前緣,外與鞏膜相鄰,內側通過睫狀突和晶狀體赤道部的懸韌帶與晶狀體相連。
mài luò mó
脈絡膜choroid 葡萄膜后部,前起鋸齒緣,后止于視盤周圍,介于視網(wǎng)膜與鞏膜之間。
shì wǎng mó
視網(wǎng)膜retina 又稱“視衣”。眼球壁內層。位于脈絡膜與玻璃體之間,前止鋸齒緣,后至視乳頭。
qián fáng
前房anterior chamber 由角膜、黃仁(虹膜)、瞳孔區(qū)晶體狀、睫狀體前部共同組成的腔隙。前房內充滿房水。
qián fáng jiǎo
前房角angle of anterior chamber 前外側壁為角膜鞏膜緣,后內側壁為黃仁(虹膜)根部和睫狀體前端,兩壁在睫狀體前端結合的解剖結構。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途徑。
hòu fáng
后房posterior chamber 黃仁(虹膜)后面、晶狀體前面、晶狀體赤道部、玻璃體前面、睫狀體內面之間形成的一個腔隙。
shén shuǐ
神水spirit water; aqueous humor 又稱“房水”。由睫狀突產(chǎn)生的無色透明的液體。
jīng zhuàng tǐ
晶狀體lens 又稱“晶珠”。位于玻璃體前,形如雙凸透鏡,位于瞳孔與黃仁(虹膜)之后,周邊通過懸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shén gāo
神膏spirit jelly; vitreous body 又稱“玻璃體”。無色透明的半膠凍狀物質,充填于玻璃體腔內,前界為晶體懸韌帶和睫狀體,后界為視網(wǎng)膜視神經(jīng),容積約為4.5ml。
shén guāng
神光spirit light 目中自然能視之精華。
shì jué
視覺vision 光作用于眼通光體器官,使其感受器細胞興奮,其信息經(jīng)視神經(jīng)系統(tǒng)加工后產(chǎn)生的感覺。
yǎn kuàng
眼眶orbital cavity 一個容納眼球的方錐形骨腔,由上頜骨、腭骨、顴骨、額骨、蝶骨、篩骨與淚骨共7塊顱骨所構成。
yǎn jiǎn
眼瞼eyelid 又稱“目胞”。眼的最外部分,遮蓋眼眶出口,覆蓋在眼球前面的簾狀結構。外由顏面皮膚,內由黏膜、肌肉所組成,包括上瞼和下瞼,有防塵蔽光、保護眼球的作用。
shàng jiǎn
上瞼upper eyelid 又稱“上胞”。上眼瞼。
xià jiǎn
下瞼lower eyelid 又稱“下胞”。下眼瞼。
jiǎn xián
瞼弦palpebral margin 眼瞼的邊緣,外連眼瞼,內連瞼結膜,包括上瞼弦、下瞼弦。
jiǎn liè
瞼裂palpebral fissure 上、下瞼弦之間的間隙。
jié mó
結膜conjunctiva 起于瞼緣,止于角膜緣的一層半透明菲薄黏膜。覆蓋于眼瞼后面與眼球表面。
jiǎn jié mó
瞼結膜palpebral conjunctiva 覆蓋于眼瞼板內面的部分。
qiú jié mó
球結膜bulbar conjunctiva 覆蓋于眼球前1/3鞏膜表面,與鞏膜疏松地聯(lián)系著,有彈性,易出現(xiàn)皺襞。
qióng lóng jié mó
穹窿結膜fornical conjunctiva 瞼結膜與球結膜之間的皺褶部分。
jié máo
睫毛eyelash 生長于瞼弦的排列整齊的毛發(fā),有阻擋異物、蔽光及保護眼珠的作用。
zì
眥canthus 上下眼瞼相連接的部位。
mù nèi zì
目內眥inner canthus 內眼角。
mù wài zì
目外眥outer canthus 又稱“目銳眥”。外眼角。
lèi qiào
淚竅tear orifice; lacrimal punctum 又稱“淚點”。上下瞼弦內鼻側端排泄淚液的小孔竅。
lèi qì
淚器lacrimal apparatus 淚腺和淚道的統(tǒng)稱。
lèi xiàn
淚腺lacrimal gland 又稱“淚泉”。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淚腺窩內,由細管狀腺和導管組成的分泌淚液的器官。
lèi dào
淚道lacrimal passage 由淚點、淚小管、淚囊與鼻淚管組成的淚液的排出通道。
lèi
淚tear 淚腺分泌的液體。
yǎn wài jī
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 附著于眼球外面內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等的統(tǒng)稱。
shì lù
視路visual pathway 外界光線刺激產(chǎn)生的光覺沖動由視網(wǎng)膜光感受器接受并傳至大腦枕葉視中樞產(chǎn)生視覺的傳導路徑。
mù xì
目系eye connector 眼球內連于腦的神經(jīng)組織。
shì shén jīng
視神經(jīng)optic nerve 由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節(jié)細胞發(fā)出的神經(jīng)纖維匯集而成,起于視乳頭,止于視交叉前角,分眼內段、眶內段、管內段與顱內段,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一部分。
shì jiāo chā
視交叉optic chiasma 位于顱內蝶鞍上方、兩側視神經(jīng)的鼻側纖維交叉之處。
shì shù
視束optic tract 神經(jīng)纖維經(jīng)視交叉后、位置重新排列的一段神經(jīng)束。
wài cè xī zhuàng tǐ
外側膝狀體lateral geniculate body 位于大腦腳外側呈卵圓形的皮質下中樞。由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節(jié)細胞發(fā)出的神經(jīng)纖維約70 %在此處與外側膝狀體的節(jié)細胞形成突觸,換神經(jīng)元后,再進入視放射。
shì fàng shè
視放射optic radiation 聯(lián)系外側膝狀體和枕葉皮質的神經(jīng)纖維結構。
shì pí zhì
視皮質visual cortex 位于大腦枕葉皮質的距狀裂上、下唇和枕葉紋狀區(qū),全部視覺纖維在此終止,是人類視覺的最高中樞。
jié zhuàng shén jīng jié
睫狀神經(jīng)節(jié)ciliary ganglion 位于視神經(jīng)外側、總腱環(huán)前10mm處。節(jié)前纖維由感覺根、運動根、交感根組成。節(jié)后纖維即睫狀短神經(jīng)。
bí jié zhuàng shén jīng
鼻睫狀神經(jīng)nasociliary nerve 第Ⅴ顱神經(jīng)眼支的分支,司眼部感覺。
shì wǎng mó zhōng yāng dòng mài
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central retinal artery 眼動脈眶內段的分支,在眼球后內下或下方進入視神經(jīng)中央,再經(jīng)視乳頭穿出,分為顳上、顳下、鼻上、鼻下4支,走行于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纖維層內,逐級分支達周邊部,營養(yǎng)視網(wǎng)膜內五層。
jié zhuàng dòng mài
睫狀動脈ciliary artery 由睫狀后短動脈、睫狀后長動脈和睫狀前動脈組成。營養(yǎng)脈絡膜及視網(wǎng)膜外層和部分視神經(jīng)以外的整個眼球。
shì wǎng mó zhōng yāng jìng mài
視網(wǎng)膜中央靜脈central retinal vein 與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伴行,經(jīng)眼上靜脈或直接回流到海綿竇。
wō jìng mài
渦靜脈vortex vein 位于眼球赤道部后方,匯集脈絡膜和部分黃仁(虹膜)睫狀體的血液,在直肌之間距角膜緣斜穿出鞏膜,經(jīng)眼上、下靜脈回流到海綿竇。
jié zhuàng qián jìng mài
睫狀前靜脈anterior ciliary vein 收集黃仁(虹膜)、睫狀體的血液,經(jīng)眼上、下靜脈大部分由眶上裂進入海綿竇。
wǔ lún
五輪five wheels 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的總稱。古代將眼由外而內相對應的眼瞼、兩眥、白睛、黑睛和瞳神分別所作的命名。輪,喻眼球形圓而轉動靈活似車輪。
wǔ lún xué shuō
五輪學說five-wheel theory 根據(jù)眼與臟腑密切相關的理論,將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內應臟腑分屬于脾、心、肺、肝、腎五臟,借以說明眼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及其與臟腑的關系,并用于指導臨床辨證的一種學說。
bā kuò
八廓eight regions 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風廓、火廓、地廓、澤廓的總稱。古代將外眼劃分為八個部位或方位的名稱。廓,喻城廓衛(wèi)御。
wàng yǎn shén
望眼神inspection of eye expression 觀察病人眼睛的神采、顏色、形態(tài)、反應及五輪情況,以了解病情的診斷方法。
mù chì
目赤red eye; conjunctival hyperemia 又稱“白睛紅赤(reddening of white of the eye; hyperemia of bulbar conjunctiva)”。雙眼或單眼白睛部位發(fā)紅的表現(xiàn)。即球結膜充血。
bào lún hóng chì
抱輪紅赤reddening surrounding the black of the eye; ciliary hyperemia 環(huán)繞黑睛周圍的白睛紅赤,赤環(huán)如帶,壓之紅赤不退,推之血絲不移的表現(xiàn)。即睫狀充血。
bái jīng hùn chì
白睛混赤turbid reddening of white of the eye; bulbar conjunctival and ciliary hyperemia 目赤和抱輪紅赤同時存在的表現(xiàn)。
yǎn jiǎn fú zhǒng
眼瞼浮腫eyelid edema 又稱“目窠微腫”。眼瞼部位虛浮腫起的表現(xiàn)。即眼瞼水腫。
mù chī
目眵epiphora 眼的分泌物。
mù xià xiàn
目下陷sunken eye 眼珠深陷入眼眶內的表現(xiàn)。
yì
翳(1)nebula (2) lens opacity (1)狹義專指起于黑睛上的混濁。(2)廣義則包括瞳神內晶狀體的混濁。
xīn yì
新翳new nebula 黑睛混濁,呈灰白色,表面粗糙,邊界模糊,具有發(fā)展趨勢,伴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疼痛、畏光流淚等表現(xiàn)。
sù yì
宿翳old nebula; corneal scar 黑睛疾患痊愈后,結成瘢痕,表面光滑,黑睛混濁,邊緣清楚,無紅赤疼痛的表現(xiàn)。
bīng xiá yì
冰瑕翳ice nebula 形狀菲薄,透明光滑,如冰上之瑕的宿翳。
yún yì
云翳cloud nebula 色白而薄,狀如蟬翅、浮云的宿翳。
bān zhī yì
斑脂翳fat patch nebula; adherent leucoma 呈斑狀,色黃白如脂的宿翳。相當于粘連性角膜白斑。
dīng yì
釘翳nail nebula; anterior synechia leukoma 黑睛生翳,根腳如釘深入,瞳神欹側不圓的宿翳。相當于虹膜前粘連斑翳。
xīng yì
星翳star nebula 以黑睛生翳,呈星點狀,或大或小,或聚或散;通常以稀疏的一、兩點浮現(xiàn)于黑睛,不擴大、不潰陷者為輕;數(shù)顆密聚,或互相連綴,或潰陷者為重,甚至可潰破黑睛的表現(xiàn)。
mó
膜membrane; conjunctival proliferation 從白睛或黑睛邊緣起薄膜一片,或白或赤,漸漸向黑睛中央方向蔓延的表現(xiàn)。
chì mó
赤膜red membrane 赤絲密集的膜。
bái mó qīn jīng
白膜侵睛white membrane invading black of the eye; phlyctenular kerato-conjunctivitis 白色之膜自白睛侵及黑睛的表現(xiàn)。
bái jīng qīng lán
白睛青藍blueish white of the eye; late-stage scleritis 患火疳后,白睛變?yōu)榍嗨{色的表現(xiàn)。
qì yōng rú tán
氣壅如痰qi congestion like sputum 眼瞼之內常有白沫黏稠之物,其狀似痰沫的表現(xiàn)。
fǔ pí zhē jīng
腐皮遮睛rotten membrane covering eye 目睛上覆蓋一層如豆腐皮,卻不痛不癢,其皮干硬無津,極厚等的表現(xiàn)。
jiǎn yǎn
瞼黡dark eye circle 眼無他病,僅眼瞼周圍皮膚呈黯黑色的表現(xiàn)。
tóng shén qī cè
瞳神欹側pupil deformation and dislocation; pupillary metamorphosis due to anterior synechia 瞳神失去正圓形狀,變形偏斜于某一側的表現(xiàn)。
tóng shén sàn dà
瞳神散大enlarged pupil; mydriasis 又稱“轆轤展開”。瞳孔散開,大于常人而不能斂聚的表現(xiàn)。
zhū zhōng qì dòng
珠中氣動vitreous opacity 視瞳神深處,有氣一道,隱隱裊裊而動,狀若明鏡遠照、似一縷清煙的表現(xiàn)。
miǎo mù
眇目monocular blindness and mono microph-thalmia 單眼喪失視力或一只眼異常小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