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龍 候鳳云
摘 要 文章針對傳統(tǒng)的C++程序設計教學評價方法的不足,結合從事高職高專C++程序設計教學及程序設計大賽輔導的經(jīng)驗,分析了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評價方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C++技能標準為核心的新穎教學評價方法,探討了其中的教學要點。
關鍵詞 C++程序設計 技能標準 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Evaluation Method of Vocational College C ++
Skill Standards as the Core
CAI Xiaolong, HOU Fengyun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He'nan 4710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about C++ programming, then combined with my experience in C++ programming teaching and as a tutor in program design conte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puter teaching vocat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proposes the new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that takes the C++ skill standards as the core.,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points.
Key words C++ programming; skill standards; teaching evaluation
0 概述
作為一個專科層次的計算機教育,高職高專類計算機專業(yè)是以實踐型、技能型的軟件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因此,為適應市場經(jīng)濟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順利開展,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已成為教育者所矚目的問題。
C++程序設計是大多數(shù)高職高專類計算機專業(yè)的入門課程,是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能否很好地依據(jù)課程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是否能夠較好地掌握該門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否學好其他專業(yè)課程,成為一名合格的軟件業(yè)人才的關鍵,同時也是影響學校人力資本培養(yǎng)成敗的主要因素。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必須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教學評價方案,提高計算機的整體教學效果。
1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的特點和不足
傳統(tǒng)的教學存在一定的路徑依賴性,一旦選擇了遵循某些固有的規(guī)則,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在某種程度上很難突破這樣的慣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通過期末考試的成績結果來進行教學評價,很多學生依靠臨時的突擊或死記硬背等方法來應對一學期一次的測驗。從“學”的角度出發(fā),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相關的理論與技能,這種學習方法并不科學;課堂上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導致教師發(fā)出的信息量和學生接收到的信息量不對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課余時間不愿意投入在編程練習上,動手編程的時間少;從“教”的角度出發(fā):學校每門課的教學都必須制定大綱,并且要求教師依據(jù)大綱的進度來進行教學安排,有些知識點大部分學生學不會,但為了保持教學的完整性,這些知識點也必須講授,最終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學習功底不扎實,程度也參差不齊,教師授課進度,一方面不會因為一味地遷就某部分學生而過慢,這將導致該部分學生一步慢,步步慢,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教師的授課進度也不能因為只照顧到程度較好的學生而過快,這將導致部分缺乏自學能力的、程度好的學生無法進一步得到提升,如何把握好快與慢之間的這個“度”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難度;教師實驗課的輔導局限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幫助更多的學生解決問題。特別是對技能要求較強的課程,動手能力不足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上這些弊端也日益顯現(xiàn)出來,其結果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學生平時的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實際效果,背離了教學的初衷。針對這樣的問題,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從“學”與“教”兩方面,分析高職高專C++程序設計的特點,提出了改進的評價方法,從而,彌補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法的一些不足。
2 C++技能標準為核心的教學評價方法的提出
教學評價是依據(jù)一定社會的教育性質、教育方針和政策,對所確立的目標,運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對實施的各種教學活動的過程與效果,完成和滿足個體學習與發(fā)展需要的程度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是對學生實現(xiàn)教學目標程度的行為進行系統(tǒng)的定量與定性描述,最終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
因此,需要針對以上傳統(tǒng)方法的不足之處,制定出系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法。C++技能標準為主線的教學評價方法,獨辟蹊徑,打破了原有的模式,從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標出發(fā),從“教”的角度將核心設置于界定清楚每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點以及教學方式的設計上,制定C++的技能標準;從“學”的角度界定分階段考核技能點以及制定考核標準。該方案涵蓋C++程序設計課程的技能點的設定、教學方式的設計、考核方法的設計以及考核標準的制定。
3 C++技能標準為核心的教學評價的改進方法
3.1 教學方式的設計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分為理論講解和實踐訓練兩部分,但往往更側重于理論講解。本方案在原有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不低于兩課時的課外實踐輔導環(huán)節(jié),新增環(huán)節(jié)的最終目的在于最大化地保證全部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
新的教學方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彌補傳統(tǒng)方法的不足:第一,在課程的進度上,授課教師緊緊圍繞各階段的技能點,把這些知識點由淺入深,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講解,每階段講解過后都有相應的實踐訓練和課外輔導兩個環(huán)節(jié),那些在課堂上沒有跟上進度的學生,也可以通過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鞏固,保證了大部分的學生可以將每個階段的知識點全部掌握。第二,那些階段測驗沒有通過的少部分學生,通過對比,會有緊迫感,這又會激起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那么他們可以通過在課下詢問老師或那些已過關的大部分同學,來學習未掌握的技能點,該種方式拓寬了他們學習的途徑,不會像傳統(tǒng)方式下,不斷的積累得不到解決的各種問題,最終導致學生放棄該課程學習的惡果。第三,通過每階段的測試,增加了反饋信息,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了然于心,這樣更利于開展今后的教學工作,教師能更好地把握下一階段授課的難度,以及預測下一次測試的結果。在實踐環(huán)節(jié)與課外輔導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培優(yōu),對基礎薄弱的學生重點輔導基礎知識,對基礎好的學生相應增加學習難度。
3.2 分階段考核技能點的界定
技能點具體的界定涉及到每一章節(jié)重要技能點的篩選,整個過程中,咨詢了許多講授或曾經(jīng)講授過“C++程序設計”的教師,以確保對重要技能點的劃分的準確性。圍繞每個界定技能點,安排了部分與之相對應的測試題。
3.3 考核方法
用八次的階段技能測試來代替單次的期末考試,其中,基礎知識測試四次,綜合測試四次。每一階段,每個學生有三次測試機會,若均未通過,視為該階段測試不合格。通過這種方法,給予學生學習的激勵,使測試的壓力分布在各個階段,引導學生在平時就要努力學習,不能寄希望于期末的突擊復習。
新的考核方法可以充當更好的激勵手段:根據(jù)不同階段所劃分的技能點,考核主要通過平時的多次階段性技能達標測試來完成,在平時的學習與測試中采取逐步漸進式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住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技能點,而不是僅僅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對學生的該門課程做出總結性測試。這樣一來可以避免傳統(tǒng)的期末測試方法下,學生采取突擊復習等方式短期內記住過多的知識點,而一旦考試結束,這些突擊記住的知識點立刻在大腦中煙消云散,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從學生的角度,不需要再把所有課程的復習都放在期末,特別是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C++程序設計》作為第一門計算機的專業(yè)課,與其他課相比其難度是比較大的,因此,在一次次通過最難這門課程的階段性測試的過程中,會增加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決心。
3.4 考核標準的制定
類似于學習其他語言,學會的衡量標準不只是簡單地能溝通即可,而是需要講求語言的得體性或表達的準確性。因此,在強調程序設計能力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對語法的要求,只有保證將語法熟練掌握,才可能編寫出既正確又得體的程序。因此,每階段測試結果的判定,遵循程序的正確性和得體性。
最終的考核標準或成績評定方法,通過基礎知識部分的四次測試視為本門課程的及格水平;在此基礎上,如果通過綜合測試的前兩次測試視為本門課程的中等水平,如果通過綜合測試的前三次測試視為本門課程的良好水平;通過所有的測試,視為本門課程的優(yōu)秀水平。
4 實施效果
經(jīng)過一學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與往年同級別程序設計大賽中,參與率和獲獎率相比以往是最高的;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在不同階段的技能達標過程中,能選拔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yǎng),同時也能對程度相對較差的學生給予更多的幫助。因此,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教師教學的熱情。
5 小結
本文針對C++程序設計的課程特點,提出了以C++技能標準為核心的教學評價方法,對原有的教學評價方法進行了改進,經(jīng)過教學實踐,實現(xiàn)了計算機教學的靈活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將以市場需求為出發(fā)點,對技能點進行不斷的更新與完善,做到與時俱進,真正培養(yǎng)出高技能、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范曉玲.教學評價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5.
[2] 范剛龍. C++程序設計[M].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8.
[3] 侯鳳云.李曉輝.范剛龍.軟件學院高職教學方法的探討[J].價值工程:302-303.
[4] 錢巨.C++語言教學思考[J].計算機教學,201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