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伶
學校倡導教師做課程的主人,給教師權利進行課程的開發(fā)。我承擔了學校“藝術與審美”選修課程的研發(fā)。學生對于我校開設的水墨畫選修課充滿了興趣?!傲掷蠋?,下節(jié)選修課畫什么呀?”“林老師,您布置的作業(yè)我早就完成了,還多畫了幾張呢!”“林老師,我在家練習了多次,可還是沒您畫得好!”……校園里,樓道間,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這都是參加學?!叭の端边x修課的學生對我說的。看著學生們激動的、稍顯迫不及待的表情,我感到很欣慰。
對話大師,讓水墨充滿情趣
藝術大師畢加索曾說:“人們聽不懂鳥鳴是什么意思,但卻都喜歡聽它的聲音?!薄白鹬睾⒆拥奶煨浴焙汀凹ぐl(fā)創(chuàng)造的潛能”是我設計本課程的基本原則。對于兒童水墨畫來說,我們需要關注的不應是他們畫得像不像、對不對,而是要在課堂上保護學生的天真和靈感,更不能強迫他們過早地按照成人的標準臨摹名家的畫法。如,教學時,通過欣賞吳冠中的作品《春如線》讓學生感受到可以用點、線語言像大師一樣表現(xiàn)自己眼中的春天,學生在向大師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水墨畫并不難,只要大膽畫,畫出自己的感受,一張生動、有趣的作品就會在筆下誕生出來。每次上課,我都是用充滿童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畫國畫很有意思,使他們對“趣味水墨”這門選修課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托物言志,熱愛自然與生活
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筆墨意韻體現(xiàn)了中國的美學思想、人文精神。那些形神兼?zhèn)涞乃囆g形象,充滿了畫家對生活的認識。因此,中國畫創(chuàng)作常常在作品中融入畫家的情感,并用技法、筆墨語言進行表現(xiàn)。畫家經(jīng)常運用一些景物托物言志,表達高尚、積極向上的風格與品格。比如,鄭板橋畫的竹子、王冕畫的墨梅、齊白石筆下的各種動植物等,都蘊含著畫家的思想感情。于是,在帶領學生欣賞這些作品時,我會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深入分析,讓學生理解畫家筆下的這些物品都蘊含了畫家怎樣的情感。如在教學生畫荷花時,我讓學生欣賞了各種荷花的圖片,并且談一談自己對荷花的了解,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然后我趁熱打鐵,利用古詩以及畫家的題字等更深入地引導學生,來感悟荷花高潔傲岸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
不拘一格,大膽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
中國畫不僅講究通過筆墨濃淡干濕對比變化來表現(xiàn)繪畫對象,在構圖上,更講求經(jīng)營,經(jīng)常打破空間或時間的局限,以靈活的方式,把處于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法則,重新布置,建構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這種特征和變化,特別符合少年兒童好奇、大膽的心理特點,所以國畫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如我在教學《漢字畫》時,我及時講解、滲透畫家的繪畫歷程,讓學生了解,吳老先生一直在不斷轉型創(chuàng)新,從上個世紀的50、60年代的“原色時期”、70年代的“銀灰時期”、80年代的“素白時期”,到90年代的“艷黑時期”,直至新世紀的不斷拓新時期。表達了對祖國、故鄉(xiāng)等的真情實感,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要像大師一樣不斷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我利用寫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鍛煉中側逆鋒的應用,以及色彩知識的掌握。通過這種游戲似的訓練使學生對用筆、色彩間的關系、構圖、疏密關系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很強,有很大的發(fā)揮余地,在感受水墨畫樂趣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
在學生進行水墨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只有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才更具有兒童特有的稚味、茁味、趣味。才能讓學生在游戲趣味中感悟體驗發(fā)現(xiàn)水墨世界的神奇與魅力。才能在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藝術的基礎上,完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