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超
【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取得盡可能多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其中核心內(nèi)容應該是“人”,即學生的素質提高、素質發(fā)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摒棄過去傳統(tǒng)式的“灌”而變?yōu)椤皩А保皩А背鰧W生的學習技巧,“導”出學生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政治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92
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求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有所改變,更要求課堂教學具有實際效果,即要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教師要有明確教學目標
初中政治課程的總目標是“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在每一年級的每一課每一框中又分布著一些小的目標,只有實現(xiàn)了小的目標,才能最終實現(xiàn)總目標,因此,作為教師要認真鉆研每一課每一節(jié)的三維目標,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明確清晰的三維目標,并在每節(jié)課的課題導入后及時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所要學的內(nèi)容,課程結束后,教師要緊緊圍繞三維目標設計習題,了解三維目標是否達成,以有效的監(jiān)督和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二、學生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睈垡蛩固拐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梢?,興趣在學習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節(jié)課的導入我都會精心設計,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币粋€好的導入,可以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我在講初三政治課《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這一課時,采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觀看電影剪輯的視頻片段《核爆炸》,通過影片夸張的手法讓學生感受核武器的威力,增強反戰(zhàn)的意識,這一手段的運用順利自然的進入課題,打破了課堂沉悶的氣氛,激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后面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三、有效教學要面向全體
要了解學生,分析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在課堂教學中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鼓勵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要求,對于學有余力并對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指導他們在課后繼續(xù)閱讀和思考,以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學科才能。對于能夠掌握基本知識,但缺乏勤奮好學精神和獨立思考習慣的中等生,指導他們積極參加活動課,擴大視野,拓寬知識面,提高能力。對于缺乏自信心,知識貧乏,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后進生,要重點輔導,布置最基礎部分的作業(yè),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從而在后進生都努力參與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實效性。
四、有效課堂的構建
1.有效提問。
教學問題設計是否有效決定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果,如果問題設計的過于簡單或過于深奧都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真正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火花的有效問題應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能想到的、通過討論或教師啟發(fā)能悟出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思考的快樂、享受思考的成功感。有效問題的設計要在“趣”、“懸”、“巧”、“精”上下功夫,從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探索性、靈活性、層次性。適當?shù)匾胫庇^材料、軼聞趣事、謎語來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可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狀態(tài),這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并進一步主動地去探索尋求答案。如果教師在講課的最佳處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就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對所講內(nèi)容產(chǎn)生一種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識,把握重點,體味思路,突破難點,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層次性,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靈活運用課堂語言。
教師教學語言是否形象、生動、精練、幽默、富有啟發(fā)性,是否風趣機敏,富有感染性,是否科學規(guī)范,富有嚴密的邏輯性,是否剛柔抑揚、張弛適宜,富有情感性,直接決定是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運用一些成語、典故、或穿插一些風趣機敏的話,以增添語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插入一些頗具情趣的短小故事,使講授富有啟發(fā)性。
3.探究式教學。
愛因斯坦曾說過:“結論幾乎總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讀者體會不到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喜悅,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也很難達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況?!边@就要求政治課教師要將探究式教學引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能否把握好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到探究式教學的成敗。這就要求在探究式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導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nèi)容,總結探究的結果。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一定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變“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變“教學中心”和“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努力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啟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增強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使他們在“觀察”中發(fā)問,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的目的。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開拓,銳意進取,努力追求和諧課堂,讓教師和學生在愉悅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掌握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新一代而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