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鳳鳴
【摘 要】《滕王閣序》為古代駢體文之華章和杰出代表,其對仗之工整,音韻之和諧,用典之精巧,構思之奇特,均為歷代駢儷文之最。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是一位杰出的詩人,而其駢體文《滕王閣序》文學藝術價值也極高。本文結合《滕王閣序》的對仗、音韻、用典等方面,來談談古代漢語的文筆之美。
【關鍵詞】《滕王閣序》 古代漢語 文筆之美 對仗 用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081
中國古代對文筆的理解有一個發(fā)展變動的過程。1.泛指文章、文辭。如東漢王充的《論衡·超奇》里,以文章為文筆?!侗笔贰[傳》:“少好讀書,間善文筆?!焙笥址Q文章的寫作技巧為“文筆”,如文筆犀利。2.六朝人區(qū)分文筆為文、筆。把無韻的稱為筆,把有韻的稱為文。后人論文也有區(qū)分文筆的,如清代的阮元主張有韻偶者為文,無韻散行為筆?,F(xiàn)在常說的“文筆”一詞,多指文章的風格和寫作的技巧,本文里面“文筆”一詞就僅用此意。下面分別從對仗對偶、音韻、用典等方面去講解《滕王閣序》所代表的古代漢語文筆之美。
一、《滕王閣序》每句對仗工整,讀來朗朗上口,蕩氣回腸
對仗又稱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xiàn)相互映襯的狀態(tài),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xiàn)力。《滕王閣序》冠絕駢文,其第一個特色既是它無處不在,無處不工整的對仗對偶。如一開篇,王勃就點出寫作的時空背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睆臍v史故郡、本朝新府、天文分野、江河山川方位、歷史名人等方面點出寫作本文的時空背景,對仗工整,文辭古雅,嚴格對偶而不讓人覺得有刀斧痕跡,文筆氣勢如大河瀑布,宣泄千里,大氣磅礴。又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倍潭虄删湓捓锩?,“落霞”對“秋水”,“孤鶩”對“長天”,“齊飛”對“一色”;“漁舟唱晚”對“雁陣驚寒”,“彭蠡之濱”對“衡陽之浦”,以幾組極為工整的意象對仗,勾畫出一幅開闊的美麗秋景,雖然落霞孤鶩,長空雁去,聲斷衡陽,顯得肅殺悲落,但即使是這樣的情境,也體現(xiàn)的是一種開闊的美,一種大氣的美,于淡淡的憂傷之中勾繪出一幅初秋美景。再如:“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這一段,王勃以嚴格工整的對仗,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主要觀點:1.自己的志向和懷才不遇的境地;2.此行的目的;3.對在座賓客的贊美;4.希望得到都督閻伯嶼與在座貴賓的賞識和舉薦的愿望。由此看來,駢體古文嚴格的對仗,句式的工整,辭藻的華麗“堆砌”,并不一定會影響到文章意思的表達,換句話說,文章是否盡善盡美,其決定因素不是文體本身和文章的句式,而是作者本人的文學修為和文筆功夫以及內心是否情真意切等。
二、《滕王閣序》無處不在的頻頻用典,增加了文章的厚度,顯得文辭典雅,意境深遠,含蓄雋永,香遠益清
頻繁用典,辭藻堆砌是駢體古文的一大特色,如果用得不好,就會有“掉書袋”式的賣弄文采、顯擺學問之嫌疑。但我們通觀王勃的《滕王閣序》,里面無處不博引古今,無處不運用典故,我們讀來,不但沒有“迂腐”之感,反而顯得文辭典雅,含蓄雋永,引人入勝,讓人欲罷不能,擊節(jié)贊賞。開篇第一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奔袋c出幾個著名歷史典故:兩漢豫章故郡、春秋楚越故地、東漢陳蕃和徐儒的知遇和托舉之情等典故,尤其是作者開門見山的點出“陳蕃和徐儒的相知相遇”這個典故,更是寄意深遠,匠心獨運。首先我們來解讀一下陳蕃和徐孺子的故事。按照范曄《后漢書》以及劉義慶《世說新語》的記載,我們能讀出這兩個東漢人物相知相遇的故事梗概:“陳蕃,字仲舉,汝南郡平輿人,汝南就是今天的河南駐馬店一代。這個人名氣極佳。后漢書里有傳,官做到了太傅,封高陽鄉(xiāng)侯。也就是說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務院主要領導這一級。這個人在政治上很有作為,這里先按下不表,我們主要是要講他的為人?!妒勒f新語》里說他是:“言為士則,行為世范”,這個評價是相當高的了。在中國的歷史上。讀書人能夠得到如此評價的人寥寥無幾,用現(xiàn)在的話就叫作道德行為的典范,很是不平常。
再說徐儒。徐稚,字孺子。江西豐城人?!逗鬂h書》說他:“少學文經(jīng)學,兼通天文歷算。家貧務農自食其力,公府征辟皆不就。時稱“南州高士?!敝袊鴼v史上的高士都幾乎是這個樣子:學問大是肯定的,關鍵要“公府征辟皆不就”,這樣才能是名聲遠播。不過真的誰來喊都不去,也不可能。諸葛亮不就是把自己賣了個好價錢嗎?徐儒雖然是個高士,史上也未見有三分天下的功績,讓他青史留名的還是陳蕃。作為尚書被貶的陳蕃一到豫章,首先“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其求才急迫之心可見一斑。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标愒唬骸拔渫跏缴倘葜?,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簡直就是一分鐘都等不了的樣子。朝廷重臣如此對待一介徒有虛名的文人,正是那個年代的文化氛圍。”
王勃用陳蕃與徐孺子這個著名典故,用心良苦,寄意深遠,一箭雙雕:既稱贊了滕王閣所在治域歷史悠久、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出了很多歷史文化名人,同時又通過陳蕃對徐孺子的相遇相知這個層面來含蓄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希望洪州都督閻伯嶼和在座名人能賞識自己、能舉薦自己入仕為官的愿望。
縱觀整個王勃的《滕王閣序》,其對仗之工整,句式之嚴格,音韻之和諧,用典之多之巧,均為歷代駢文之最,但王勃式的辭藻堆砌,王勃式的講求創(chuàng)作的嚴格規(guī)范,絲毫沒有影響到作者意思的表達和文意的完整,整個《滕王閣序》讀來,文辭古雅,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大氣磅礴,有如江河直下,一瀉千里,實為古文之最。所以,文筆是否美妙,與文章的體裁、句式、寫作方式等無根本關系,關鍵在于作者的文學修為、遣詞造句的功夫和能否做到情真意切等。讓我們一起去發(fā)現(xiàn)文言文里面的文辭之美、文筆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