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爾聰
【摘 要】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難點中的的難點,作文是由字、詞、句、段等知識綜合而成。在小學作文的寫作中,所寫內容要做到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思路清晰、書寫工整等。作文也是字、詞、句、段篇的綜合訓練,它能體現出每位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要寫好一篇作文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 語文 作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053
一、學好作文基礎
想要寫好一篇文章,首先,要審清題意、才能解決:寫什么呢?怎樣才能寫好呢?在審題的的過程中,想要做到思想健康,內容具體、思路清晰。只有準確地審清題意,透徹理解題目的意思,才能讓寫作順利的進行。在進行寫作之前,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明確的分析、與其他題目進行比較、善于設疑。把這些問題都理解清楚了,才能在寫作中發(fā)揮出更好的水平。寫作讓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感到十分棘手。也是很多小學生極不愿意去完成的功課。在現代化社會的發(fā)展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已逐漸過渡到寫作中來。對于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過段到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是很有壓力的。這就需要教師使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盡快適應這樣的學習過程。
二、創(chuàng)超條件,開發(fā)思維
小學生由于生活圈子比較小,形成了二步行的局面,每天出了家門就進入校門。因而對生活中很多事物不太了解,同樣對社會也缺少實踐,視野也不開闊,活動區(qū)域不夠廣闊。使學生對周圍的時間趕到極其陌生。從而導致學生思維保守、想法單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安排學生學習寫作,是極為困難的。想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就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超條件。教師要做到一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為學生安排一些實際活動。
比如:組織機學生去郊游,讓學生能廣泛的接觸這個社會。只有讓學生親身體會了大自然的美,才能寫成和大自然一樣美的文章。在這過程中教師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地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洞察事物的能力,對待生活具體美好的向往,從而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告訴教師,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寫出具有理論性的東西。寫出的作文也會有好的題材效果,語言能力更會生動、明細。社會在進步,廣大人民的思想也再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著。這就要求教師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對學生的語文寫作進行重點培養(yǎng),輔助學生學好寫作。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迅速成長,使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訓練學生,培養(yǎng)興趣
在小學一年級時,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然而很多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導致在進行寫作時卻無話可寫。面對一遍極短的作文,學生也只能在東并西湊的過程中完成。作文的宗旨教師先不管,先看其內容,結果卻不盡人意,出現了內容不具體、語句不通順、思路不清晰、書寫不工整正,出現很多錯別字等。這樣的狀況,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呢?才能讓學生學好小學語文寫作呢?根據我在教學中經驗,總結以出了幾點:
(一)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提到到“閱讀”也許很多學生都會說,閱讀文章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在閱讀一篇文章時,覺得只要讀完就行了,根本不會其理解其含義,其內容的大概,他們讀完了就是完全讀完了,文章具體講的是哪方面的知識點,他們卻一問三不知。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首先先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閱讀時做到認真、細心。在閱讀完后對文章講的內容進行所思、所感。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由于閱讀能力培養(yǎng)和訓練是作文的快速通道。因此,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興趣,學生只有看到了美好的事物,心情才會豁然開朗,才會有更好的靈感寫出好的作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一項艱苦的過程,也是一項見效時間緩慢的工作,這就需要廣大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的參與到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教師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yǎng)教師的學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從而積極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
(二)注重平時積累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在強調積累重要,但究竟該進行哪些方面的積累呢?這就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出發(fā),注重文學的積累、生活的積累。俗話說地好:“知識是死的,人生活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知識時要靈活學習,沒有學不好的,只有不想學的。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的字、詞、句、等。教師不能只局限在語言層面,還應考慮文化的積累、生活的積累。需要開闊視野,拓展知識,從而使“語文”豐富的文化內涵被重視。
積累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是人們所想的,隨意把書本上的東西照抄、照幫下來就草草了事。積累注重的是整個過程,需要學生用積極、認真的心態(tài)去面對它。比如:在閱讀課外書籍時,遇到好的成語、語句、精彩片段之內的,可以摘抄下來,用于精彩翻閱、熟悉;還可以把其背誦下來,為以后寫出好的作文埋下伏筆,達到有好的題材可寫。通過這反復的過程,磨練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習慣,只有讓學生有了自覺積累、自覺學習的意識,才能使讀好書。
(三)興趣的培養(yǎng)
小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正確的進行引導,才能讓學生邁入好的方向。作文知識本身就很乏味、枯燥,就需要教師進行趣味性教學,使學生能在好的情境之下學習。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而作文教學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想方設法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使他們過渡到“從學不會寫到寫”、“從不愛寫到樂寫”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例如,在課堂上安排學生進行分組朗讀比賽,讓學生在每個組中評選出朗讀的最好的學生。評選完后,為學生確定一個題材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其所寫的主要內容就圍繞剛剛進行的朗讀過程來寫。這是運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例子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以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
小學生的思想是很單純的,在學習中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由于小學生擁有一定的自尊心,需要家長和教師多重視自己。所以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交流,要與學生成為朋友;家長也要多關心自己的子女,平時做到多慰問、多關心,使孩子們快樂的讀書,讀好書。
總之,在教學的實踐中,教師需要需要做到的還有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做到多總結、多創(chuàng)新。使學生通過語文作文的學習,提高能力,激發(fā)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