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躍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掌握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在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頭戲,也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閱讀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和智力活動,是不斷假設、證實、想象、推理的認知過程?!稑藴省分袑⑿W階段閱讀教學的目標分為兩級:一級,能看圖識字,能在指認物品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二級,能認讀所學詞語,能根據(jù)拼讀的規(guī)則,讀出簡單的單詞,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各個版本的英語教材對閱讀內容和閱讀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精心設計,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版(以下簡稱“北師大版”)《先鋒英語》。北師大版《先鋒英語》第六冊第八單元中,閱讀板塊有短文、圖文小故事、表格式日志、敘述式日記、游戲圖表、天氣預報、圖片與對話連線、根據(jù)圖片選擇句子等內容。這些閱讀內容可以分為連續(xù)性文本和非連續(xù)性文本。連續(xù)性文本承載信息的媒體是文字或符號,從左到右成一行,連接每一行就成了一條連續(xù)直線。所謂非連續(xù)性文本,是相對以句子和段落組成的連續(xù)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它們承載信息的媒體不止文字或符號,還有圖像甚至音響,而且這些媒體是多維分布的,多以統(tǒng)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xiàn)。它的特點是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于比較,在現(xiàn)代社會被廣泛運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須臾不離,其實用性特征和實用功能十分明顯。學會從非連續(xù)文本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現(xiàn)代公民應具有的閱讀能力。
根據(jù)文本的連續(xù)性與否,北師大版《先鋒英語》第六冊中的小短文、敘述式日記屬于連續(xù)性文本,圖文小故事、表格式日志、游戲圖片、天氣預報、圖片句子連線、選擇屬于非連續(xù)性文本。可見,非連續(xù)性文本在小學英語閱讀中的比例特別大。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重點也是難點,所以,使學生在閱讀中既能夠很好地理解閱讀內容,提取信息,又能夠保持良好的興趣,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通過“支架式”教學模式對非連續(xù)性文本進行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支架式”教學是以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為依據(jù)的?!爸Ъ苁健苯虒W中的支架應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來建立,通過不斷填補信息差將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一個更高的水平。這種教學模式可概括為五個環(huán)節(jié),下面以北師大版《先鋒英語》第六冊第八單元中閱讀內容為例展開說明。
一、搭腳手架,銜接課堂
搭腳手架可以為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設置環(huán)境,提供便利,具體來說就是設計讀前活動,復習舊知,提高學生興趣,引入對新知識的學習。本課閱讀內容是一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內容既可以是一天的計劃,也可以是簡單的日記。鑒于學生前一單元學習的內容與日記有關,所以筆者把本課內容作為一個當天的簡單日記來處理,并配有生動的圖片,以此培養(yǎng)學生從文本中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為復習已有知識,確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習新閱讀內容作好鋪墊,筆者通過游戲、提問等環(huán)節(jié),在閱讀前搭腳手架,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以本課內容為例:首先,以演唱歌曲Tick, tock, time這種歡快活潑的方式作為熱身,開始課堂教學,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力,又復習了有關時間的表達方式。其次,通過游戲“猜一猜圖中人物在做什么事情”,讓學生根據(jù)圖片1的線索,猜測人物所做事情,以此來激活學生已有知識。最后,采取文體對比的方法(圖1),引出本課閱讀內容。通過對已學的兩個不同文體(Diary of a week)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到本節(jié)課要閱讀的內容為Diary of a day。
二、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課堂
建構主義認為,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最有效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是課堂教學問題化。教師要善于寓問題于情景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答問題,指導學生逐步掌握思維的方法、探索的程序。以本課內容為例:讓學生明確了文本內容為Diary of a day后,接下來,筆者首先通過問題支架向學生發(fā)問:Which days diary? How do you know? How many things to do on this day? How do you know? 其次,再提出Whos diary?的疑問,引導學生通過文本外的圖片獲取信息。最后,讓學生觀察圖片2,提出What does Lucy do on Friday?的疑問。通過這些問題,學生逐步進入到文本情境之中,從整體到細節(jié)對文本內容都有了初步了解和猜測,為下一步更加深入地獲取文本信息打下了基礎。
三、獨立探索,培養(yǎng)新知
獨立探索是“支架式”教學模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我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地接受信息并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以本課內容為例:在學生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提供一定的支架支持。如,看圖2,判斷哪些事情是Lucy這一天記在日記里的。通過這個練習,幫助學生理解所做的事情。教師還可以選擇時間或事情。如,What time does Lucy go to the bank? What does Lucy do at 6:15? 通過問題支架,提供閱讀策略,幫助學生通過關注事情或時間更好地獲取文本的信息。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獨自完成文中判斷對錯的練習,檢測學生是否理解文本內容。
四、協(xié)作學習,提高效率
協(xié)作學習不僅是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還包括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生通過獨立探索之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通過小組同伴間對所學新知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以本課內容為例:學生獨自完成判斷對錯之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在一個小組內,有的學生說:I find Lucy visits the doctor at 9:15, but it says at 9:30,他的思路是先找事情,再看時間。還有的學生說:I find the time is 9:30, but I cant find 9:30 in the text,他是先找時間,再找事情。通過互相交流做題心得,以及如何獲取信息的方式,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對于同一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與思路,同時也會對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法。
此外,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還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可以完成對一個人來說相對較難的活動。以本課內容為例:在完全理解了文本信息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更高層次的活動練習,以小組合作,來完成不同的任務??梢圆贾萌缦氯蝿眨簩ucy的日志講給大家聽,小組所有成員都要參加;小組合作表演情景劇Lucys busy Friday;小組幫助Lucy寫一篇diary;本周六小組成員一起外出游玩,計劃一天的詳細安排。這些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意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效果評價,及時檢測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學習小組的評價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xié)作學習所做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本課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在課程中教師會隨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在小組活動中,每個成員的分工不同,在小組展示活動中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另外,練習題也是一種檢測學生對于文本信息的掌握情況的手段。
非連續(xù)性文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非連續(xù)性文本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理解、獲取文本信息?!爸Ъ苁健苯虒W的最終目的是慢慢撤掉支架,使學生自己獲得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英語學習策略的階段,因此在小學階段英語閱讀中使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是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認知特點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密云縣太師屯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任媛媛)
協(xié)作學習不僅是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還包括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生通過獨立探索之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通過小組同伴間對所學新知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以本課內容為例:學生獨自完成判斷對錯之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在一個小組內,有的學生說:I find Lucy visits the doctor at 9:15, but it says at 9:30,他的思路是先找事情,再看時間。還有的學生說:I find the time is 9:30, but I cant find 9:30 in the text,他是先找時間,再找事情。通過互相交流做題心得,以及如何獲取信息的方式,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對于同一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與思路,同時也會對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法。
此外,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還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可以完成對一個人來說相對較難的活動。以本課內容為例:在完全理解了文本信息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更高層次的活動練習,以小組合作,來完成不同的任務??梢圆贾萌缦氯蝿眨簩ucy的日志講給大家聽,小組所有成員都要參加;小組合作表演情景劇Lucys busy Friday;小組幫助Lucy寫一篇diary;本周六小組成員一起外出游玩,計劃一天的詳細安排。這些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意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效果評價,及時檢測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學習小組的評價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xié)作學習所做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本課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在課程中教師會隨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在小組活動中,每個成員的分工不同,在小組展示活動中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另外,練習題也是一種檢測學生對于文本信息的掌握情況的手段。
非連續(xù)性文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非連續(xù)性文本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理解、獲取文本信息?!爸Ъ苁健苯虒W的最終目的是慢慢撤掉支架,使學生自己獲得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英語學習策略的階段,因此在小學階段英語閱讀中使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是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認知特點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密云縣太師屯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任媛媛)
協(xié)作學習不僅是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還包括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生通過獨立探索之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通過小組同伴間對所學新知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以本課內容為例:學生獨自完成判斷對錯之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在一個小組內,有的學生說:I find Lucy visits the doctor at 9:15, but it says at 9:30,他的思路是先找事情,再看時間。還有的學生說:I find the time is 9:30, but I cant find 9:30 in the text,他是先找時間,再找事情。通過互相交流做題心得,以及如何獲取信息的方式,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對于同一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與思路,同時也會對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法。
此外,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還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可以完成對一個人來說相對較難的活動。以本課內容為例:在完全理解了文本信息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更高層次的活動練習,以小組合作,來完成不同的任務??梢圆贾萌缦氯蝿眨簩ucy的日志講給大家聽,小組所有成員都要參加;小組合作表演情景劇Lucys busy Friday;小組幫助Lucy寫一篇diary;本周六小組成員一起外出游玩,計劃一天的詳細安排。這些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意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效果評價,及時檢測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學習小組的評價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xié)作學習所做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本課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在課程中教師會隨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在小組活動中,每個成員的分工不同,在小組展示活動中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另外,練習題也是一種檢測學生對于文本信息的掌握情況的手段。
非連續(xù)性文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非連續(xù)性文本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理解、獲取文本信息?!爸Ъ苁健苯虒W的最終目的是慢慢撤掉支架,使學生自己獲得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英語學習策略的階段,因此在小學階段英語閱讀中使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是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認知特點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密云縣太師屯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