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立
摘要:語文從小學到大學費時最多,無論課程安排再緊張,語文的課時是萬不可缺少的。老師、學生投入的精力相比較而言也是最多的,再來看結果如何呢?據統(tǒng)計現(xiàn)在學生語文的中考、高考成績呈下降趨勢。是不是題出得越來越難了,答案是否定的。根據語文教學大綱出題,是對學生語文基本能力的檢驗,反映學生語文的實際運用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境;教學法;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9-0144-01
語文新課程教學強調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在實施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積極探索、反思,尋求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途徑,爭取把新課程教改的精神貫徹到課堂中。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和努力,可以算得上小有成績,摸索出點滴有一定成效的經驗。我認為,要想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自主的探究性學習,課堂情景的設置是至關重要的,也就是說,情景教學在新課程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要想學生積極、自主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必須有相應的課堂情景,要讓學生有探究的欲望和興趣,這樣學生就會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下面我就結合本人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來具體談談情景教學在新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及創(chuàng)設情景的主要方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情景教學方法的概念。
情景指的是人們利用語言、各種物體或者是音樂等道具,人為的創(chuàng)設一種真實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引導學生融入到環(huán)境中進行真實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們的團結互助能力,最終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情景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的互動思想,具有很鮮明的時代特征。情景教學方法不僅應用于教育事業(yè),而且對其他領域也具有指導意義。
2.情景教學方法的具體步驟
采用情景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是讓學生在閱讀語文題材的同時滲透情景教學: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把語言和場景結合起來,讓學生進行句子或者短文段落的學習訓練。第二、作文教學過程中運用,老師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或者景象,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通過思考和想象,激發(fā)了多種情感的體驗,燃燒同學們的寫作熱情,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第三、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通過音樂、圖片等不同的手段,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場景中,通過感受從而觸動學生的情感。第四是綜合運用以上三個步驟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增強情景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應該采用的方法
3.1 渲染導入法。這種導入法對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比較高,教師運用生動逼真、情感激昂的語言開講,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氣氛,同時可以放一段音樂,以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激發(fā)、感染學生的情緒,增強課堂的感染力,能使學生快速地進入教學的氛圍之中。
比如學習《濟南的冬天》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打上課鈴后說帶學生去一個地方,讓學生閉上眼睛,播放輕音樂《夢中的雪》,然后有感情地描述一個美麗的雪中世界,教師可以輕輕地走過每個學生的身邊,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無窮想象力,讓學生盡情營造自己心中的銀色世界。大概三分鐘后,音樂減弱,讓學生睜開眼睛,回歸現(xiàn)實,教師問學生:"雪中世界美嗎?感覺過癮嗎?"此時學生正處于一種意猶未盡的狀態(tài),教師說:"那么我們一起看看老舍筆下的雪中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于是很巧妙地將學生引入主題,學習課文《濟南的冬天》。
3.2 直觀教學法。老師借助照片、掛圖、板畫、實物、模型、標示、多媒體創(chuàng)造直觀形象,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如教《桂林山水》把桂林山水通過電視片、網上下載制成錄相片,使學生靜中見動。直觀展現(xiàn)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正確理解課文,深刻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欣賞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心境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3.3 演示實驗法。不少說明性課文,特別是科普文章和科學小品,均可借演示實驗重現(xiàn)情境,進而理解其知識的內核。如《撈鐵?!?、《琥珀》、《黃河象》等,演示"琥珀"形成的過程,學生興趣盎然,而且能從課內帶向課外,讓學生閱讀《煤》的形成等科普文章。使學生愛科學、學科學而終身受益。
3.4 即興表演法。在幫助學生基本掌握課文內容后,讓學生分角色利用簡單的頭飾、面具表演教材內容并組織評議,在評議中,對照課文,反復研讀,加深理解。如學習《晏子使楚》一課后,要求學生選擇故事中的一個人物,推想該人物說話時應帶的語氣。扮演機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故事中做配角的士兵,因表演是學生喜歡的項目,學生為了演好角色,就要認真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語氣,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這一創(chuàng)設情境,使全體學生能夠從喜聞樂見中更直接地了解課文的內容,二是充分發(fā)揮了參與表演者本身的創(chuàng)造才能。
3.5 利用自然法。即走出去,讓學生面對社會和自然界的實際,理解課文。如學《阿里山的云霧》一課時,有意識讓學生走出課堂,觀察江漢平原深秋時節(jié)霧的變化,太陽出來前的霧,太陽出來時的霧,霧散后的廣袤大地。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情景寫成小作文。再回到課文中,讓學生品味欣賞作者描繪阿里山云霧的佳句,再由學生來自行修改習作。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情境中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同時,根據兒童好勝心強的特點,適度誘導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智力潛能。比如,開展尋找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競賽,為課文配插圖展覽等等。如此,使"情境教學"達到了"愉快教學"的境界深動有趣。富于想象與創(chuàng)新。
總之,單純傳授語文知識,冷冰冰的教學,課堂上一灘死水,學生的厭惡情緒與日俱增。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我們的語文課堂基本上被如此局面統(tǒng)治著,若不改革,必將誤人子弟。情境教學正是打破這一僵局的重磅炸彈,破舊立新才是出路。我有幸加入了情境教學探索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