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保明
摘 要: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導語更是藝術中的藝術。本文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通過教學案例談談初中語文課的導入方法,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語文 課堂導入 方法例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每當我們組織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總設計一段獨白或一段對話,把學生引入課文?!绊懝倪€需重槌敲”。如果說一節(jié)課是響鼓的話,那么導語則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渾厚激越,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xù)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新的學習情境中,提高學習效率。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語文課,要設計一個精當的導入,先聲奪人,引人入勝,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觸動學生情思,引導學生思路,開啟學生心智。初中語文導入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具體設計,使之取得預期效果。本文結合教學案例談談初中語文課的導入方法。
1.圖文激趣法
圖畫具有直觀性,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出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畫,并通過教師簡潔優(yōu)美語言文字的介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如在講授李漁《芙蕖》時,可出示釋迦牟尼端坐蓮花寶座的圖片和“連年有余”的年畫。教師用優(yōu)美的文字引導:“古往今來,蓮花常為人們所青睞推崇,那端坐蓮花寶座的佛祖成了參禪悟道之人心中至善至美的化身,而尋常百姓‘魚戲蓮葉間的畫面賦予了‘連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文人雅士對蓮花更是愛得癡狂。周敦頤愛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楊萬里愛蓮‘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明艷,清朝戲曲理論家李漁酷愛蓮說,竟然以此為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李漁的《芙蕖》。”
2.情境導入法
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置身情境中,如臨其境,親自領悟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在講授詩歌、散文時,可用情境導入法,將學生引入優(yōu)美的情境中。教師或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直接描繪,或用幻燈片、錄音、錄像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渲染課堂氣氛,喚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迅速達到最佳狀態(tài),產生求知的急切感。如教學《沁園春·雪》時,我首先用幻燈片展出一幅氣勢磅礴的莽莽北國雪景圖,讓學生從視覺、感覺等多角度進入情景,感受雪景帶給人的遼遠的意境。其次讓學生閉目、靜思,然后播放上片的課文朗讀錄音,學生通過文字想象畫面,再現景象,使原先留在腦海的圖像得到充實和深化,進入詩中描繪的意境。最后導入:“1936年冬天,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延安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沁園春·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世紀偉人是如何描寫雪景,怎樣抒發(fā)情懷,評古論今的?!?/p>
這樣的導入,意境深邃,使學生沉浸在雄渾壯闊的北國雪景中,感受敢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偉人的豪邁胸襟,學習情緒高漲。
3.歌曲創(chuàng)境法
進入新課前一兩分鐘,可播放一段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感染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快速進入教學氛圍。如講《背影》時,可播放歌曲《父親》,投影歌詞:“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鄙钋榈母杪暎|樸的歌詞深深感染學生,體會深沉而偉大的父愛,對后繼學習朱清散文《背影》起到很好的創(chuàng)境作用。如教學《愚公移山》時,我讓學生欣賞歌曲《愚公移山》,讓學生對愚公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4.故事導入法
故事對中學生來說是頗具吸引力的,故事導入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導課形式。它不但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聽課注意力,而且能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課堂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從而收到良好的授課效果。如在講《晏子使楚》前,先講《晏子諫因鳥殺人》,在簡短而有趣的故事中,學生既初步認識晏子風趣睿智的形象,又拓展教材內容,對于學習課文大有裨益。
5.溫故知新法
由舊的知識容易過渡到新的知識,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認知規(guī)律。因此,在教授過程中可以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回憶思考,順勢過渡到新的內容。這種方法既鞏固了舊的知識,又開啟了新的內容,一舉兩得。如在講授魯迅的《孔乙己》時,可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魯迅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簡單回憶再現魯迅及其作品風格,有助于理解新課文。
6.懸疑激思法
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設置疑問,造成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教學效果好。例如我在講《最后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1976年,美籍華人丁肇中因發(fā)現j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獎典禮上,這位美籍華人不用英語發(fā)言而用中文發(fā)言。這一異常舉動,引起世界強烈的反響,感動了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他的這一舉動,為什么會引起人們強烈的反響?學習了《最后一課》這篇文章后,我們就能揭曉其中的答案了?!?/p>
總之,我們設計課堂導入時應充分考慮既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要營造寬松的民主學習氣氛,盡可能地讓學生提前進入角色。在堅持不懈中,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把課堂導入變成展示學生多方面才藝的舞臺。這樣就能真正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侯喜梅.淺談中學生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7).
[2]葛玉敏.從學習動機理論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J].科技信息,2011(35).
[3]周敏.運用學習動機理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06).
[4]徐伏虎.精確制“導”披文入境——淺談語文課導入的方法[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0(11).
[5]張小彩.課堂情境下運用學習動機理論,激發(fā)學習動機[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