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偉
〔關鍵詞〕 化學教學;記憶效率;提高;教學方法; “遺
忘曲線”;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6—0068—01
培根說過:“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而創(chuàng)造不過是運用知識。而要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首先要能夠記憶”。在化學學習中,大多數(shù)學生有這樣的體會:化學符號、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識、化學基本理論及其計算、實驗等,太多太難記,記住后也容易忘記??梢姡岣邔W生的記憶效率至關重要。那么,怎樣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呢? 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記憶效率
一是加強實驗,激發(fā)興趣,增強記憶。生動直觀的實驗,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授“自燃”這一內容時,上課一開始教師就進行演示實驗,把白磷溶液滴在濾紙上,一會兒濾紙就自己燃燒起來。教師這時提出問題:濾紙為什么會自行燃燒?實踐證明,這個實驗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再引入新課,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新課。
二是直觀形象,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初中化學的概念、理論涉及到微觀粒子的結構、組成、運動和變化,它與宏觀形象或事實有本質的不同,更為抽象和難于理解。而只有理解了的東西,學生才能有較深刻的記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把一些概念、理論形象化,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效果。如,講“電解質的電離”時,出示小黑板上的圖象,學生對電解質的理解及運動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三是內在聯(lián)系,完整概念,增強記憶。要把意義記憶和機械記憶有效結合,以提高記憶效率。初中化學知識覆蓋面大,內在聯(lián)系千絲萬縷,而化學用語和化學量的規(guī)定與運用又千差萬別,很多學生由于沒有掌握好已學知識,因而影響新知識的理解的遷移,表現(xiàn)出記憶效果不佳的狀況。可見,要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果,就要在教學中將新舊知識系統(tǒng)化,使學生搞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并掌握一個完整的概念。如,有關“溶解度計算”的教學,先復習“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給出溶解度的計算公式。之后進一步強調:這個公式必須具備:一定溫度下,百克溶劑中,溶解達飽和,溶質克數(shù)一定,此時溶質克數(shù)即為該溫度下該物質的溶解度。這樣, 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增強了記憶效果,又掌握了計算的方法。
四是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簡化記憶。比較是確定現(xiàn)實現(xiàn)象異同的一種思維過程。從比較中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較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確定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把這些事物聯(lián)合為一組進行概括。在教學中,應用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果。
二、探究“遺忘曲線”,提升記憶效率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xiàn)象進行了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得出了著名的“遺忘曲線”。該曲線表明了遺忘發(fā)展的一條規(guī)律,即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據此規(guī)律,教學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幫助學生與遺忘進行斗爭。
一是組織有效的復習。1.及時復習。教師要抓好新課前的復習提問。提問的目的首先是減少學生的遺忘,鞏固學生的記憶。其次是為新課的講授打好基礎。學生平時不復習,臨考前“開夜車”和“加班加點”是不符合記憶規(guī)律的。2.分散復習。教學中要利用一切機會抓好平時的復習、階段復習、期末復習。3.注意復習方法。復習要避免機械重復,每次復習都應提出新的理解要求,調動起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二是排除各種干擾因素。由于干擾而產生的臨時遺忘是常見的。如,學生考試時,因為緊張本來記住的內容,一時怎么也回憶不起來,越急越想不起來,這是一種情緒干擾。為了排除這些干擾,平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指導。如考前的臨場指導就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三是經常運用學過的知識、技能。根據“遺忘規(guī)律”可知:已經貯存的知識信息,若不反復運用,將會使得到的知識流失。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以強化記憶,減少遺忘。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