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婉琦
摘 要: 聽力受損兒童的心理、智力和語言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如果其中一項發(fā)育滯后,將影響其他兩項的發(fā)育,給孩子發(fā)育和生活帶來威脅。而在影響孩子發(fā)育的多方面因素中,聽覺障礙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很大,可以說孩子的許多心理問題及加重都是受到聽力的影響,當聽覺出現(xiàn)障礙后,隨之而來的便是語言等方面的障礙。弱聽兒童如果能在學齡前得到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就能爭取時間,使其潛能得到開發(fā)。本文試圖通過對弱聽兒童個案教育計劃實施的介紹,與大家共同探討弱聽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關鍵詞: 弱聽幼兒 聽力受損 教育措施
我們在教學中很少碰到這樣一類特殊的孩子:想著說話但只會只言片語,急著開口卻張口無言,甚至還沒等話說出口就已用行動代替了。他們就是存在聽力障礙的弱聽兒童,這些孩子大都不太合群,與同齡孩子相比,他們的言語發(fā)展明顯滯后,行動上表現(xiàn)出膽怯、羞澀,情緒波動大且不穩(wěn)定。由于班級孩子人數(shù)較多,各種調皮的孩子已分散掉老師的很多教育精力,而對于學齡前聽力受損兒童在社交、認識和語言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
然然是個英俊的男孩子,今年六歲。兩歲時被確診為弱聽,每天都戴助聽器以接受外界信息。因聽力障礙,然然在與人交往中顯得很被動。父母雖然對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很擔憂,但不知如何教導,心疼孩子的父母對然然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較溺愛,孩子依賴性強。剛剛入園的然然常與同伴發(fā)生摩擦,不時有人來告狀,“然然什么都不會”,“我跟他講要怎么做他都不聽我的”……平時活動中,然然的行動隨意性大,注意力易分散,說話發(fā)音不準確、斷斷續(xù)續(xù),對于老師活動中的提問不能做出相應的回答。以上情況說明然然的聽力障礙已影響他與同伴的正常交往,擔心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身心受到傷害。
為了讓這個隨班就讀的特殊孩子能夠盡快融入正常集體中,我們根據(jù)然然的這一特殊情況和與他的相處,查閱專業(yè)資料,漸漸摸索出一些個別教育計劃和措施,并在家長的積極配合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聽力受損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發(fā)展障礙
1.情緒發(fā)展障礙
由于聽力下降,孩子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缺陷,要理解這些事物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對語言的理解就更困難,很多弱聽孩子在語言方面的發(fā)展可以說相當緩慢。相反,弱聽兒童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觀察力也異常敏銳。對于語言的理解,弱聽孩子通常通過觀察說話者嘴唇的變化理解,也就是靠唇語理解語言。雖說孩子在這些方面的能力比較突出,但是始終無法向正常人一樣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當他們不被外人理解的時間一長,就會逐漸出現(xiàn)情緒發(fā)展障礙。
2.心理需求障礙
弱聽兒童普遍對父母的依賴心理比較嚴重,由于聽力語言的障礙,他們更需要在情感上和他人交流,希望得到關愛,有些弱聽孩子有明顯的固執(zhí)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而這往往因為他們情感上沒有得到關懷所致。
3.有沖動行為
通常有沖動行為的弱聽兒童多出現(xiàn)為缺乏家長關懷的家庭,這些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表現(xiàn)得很沖動,這可能是弱聽孩子想要引起父母注意的一種方式。
4.社會交往困難
聽力損失的兒童通常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嚴重不足,他們很難同正常同齡兒童交往,往往是結交其他弱聽兒童或者在家里獨處。而這會進一步加大孩子同正常兒童之間的差距,使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沒有自信心,情緒不穩(wěn)定。
5.學習障礙
弱聽孩子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教育問題,由于他們聽力受損,無法像正常兒童一樣聽和說,因此他們的學習就存在很大困難。弱聽兒童除了聽力障礙外,往往還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xiàn)。他們要想聽清語言和聲音,就需要非常專注地聆聽和觀察,往往使孩子產(chǎn)生疲勞感。因此常常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渙散等癥狀,繼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1]。
二、聽力受損幼兒學習環(huán)境的最佳選擇
普通學校還是特殊學校?對聽障幼兒的家長來說確實是個很難抉擇的問題。一方面怕孩子讀普通學校跟不上,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另一方面,孩子雖有聽力障礙,但不等于什么都聽不見,讀聾校會慢慢完全喪失語言能力。出于對孩子日后更好融入社會的考慮,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家長傾向于把孩子送到普通學校讀書。那么,有殘余聽力的孩子到底該去普通學校隨班就讀,還是去特殊學校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不要把孩子送到聾校。聾校里的孩子幾乎都是完全聽不到聲音的,他們一般利用手語交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孩子雖有殘余聽力,但由于接受語言刺激的機會較少,完全依賴手語交流,對語言發(fā)展非常不利。
讓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是國家教育部鼓勵的,在國際上也是一種潮流和趨向。到底隨班就讀好不好?理論上,回歸主流社會,與正常人交流,有利于殘疾孩子成長。但要殘疾兒童順利隨班就讀,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孩子有殘余聽力,且語言方面真正得到康復,有語言基礎,同正常人對話比較自如,具備同齡正常孩子同等程度的知識;二是接收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的老師,對這些“特殊”孩子一定要給予更多關注,在教學中實施分類教學,在與正常學生同課程、同教材、同進度的前提下,針對兒童聽力、語言、思維能力等實際進行個別指導[2]。
然然來到我們班時,我們了解到他的父母起初也有對孩子學習環(huán)境選擇的顧慮,生怕孩子受到傷害,對身心發(fā)展造成影響,因此他們在然然中班下學期決定休學。在家里給他請私人教師教授拼音、畫畫等。半年后,父母覺得孩子在家中雖然得到了庇護,為他擋去了各種不必要的傷害,但他不可能始終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長,他該去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親身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更要融入集體生活,學會與人交往的技能,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體驗。
三、營造愛的氛圍,使其適應集體生活
愛始終是融化一切的正能量。沐浴在愛中的幼兒才更有安全感,才能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在然然剛加入班級的頭幾天,我和陳老師每天都俯下身大聲微笑著和他打招呼,用自然親切的身體語言接近他,拉近和他之間的心的距離,同時我們也用自己的行為影響著周圍孩子們。我們發(fā)現(xiàn),他比我們想象中更開朗,當有小伙伴與他游戲時他能夠及時加入。他特別喜歡做操,當我們教授新學期韻律操時,每一次練習然然都會大聲笑著跟著老師做準確有力的動作。我可以感受到孩子發(fā)出內心的真實情感,那一刻他是如此快樂,或許他更青睞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內心的聲音。
四、創(chuàng)造寬松自由的語言環(huán)境,建立愉快的同伴關系
然然每一天都在成長和進步,在教學活動中他總愿意高高舉起小手,即使他大多數(shù)時候并不知道問題是什么或者自己要回答什么。我會走到他的身前蹲下來請他大聲告訴大家,他常常會反問我“什么”,或把我剛才的問題復述一遍,每當這個時候,我和孩子們都會耐心地等待然然,引導他理解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孩子們也漸漸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等一等”然然,會主動將他不明白的地方再解釋一遍。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孩子們都得到了成長。
五、愛護與要求相結合,增強自律意識
潛意識中對有缺陷孩子的憐憫或偏愛,會使教師不自覺地容忍他們的某些心理、任性行為。事實上,教師過分寬容會使他們養(yǎng)成依賴思想,最終無法適應真實的社會生活,無法真正自立自強。因此,在必要的幫助和體諒外,教師要盡量使殘疾兒童受到與其他兒童同等的待遇,受同樣規(guī)則的制約。
開學后不久,我發(fā)現(xiàn)然然愛在午睡時趁老師背過身或不注意他時,和鄰床的一個男孩子打鬧。為了幫助然然改掉這一壞習慣,懂得遵守班級規(guī)則,我和搭班老師統(tǒng)一戰(zhàn)線:對然然嚴肅提出要求,與其他幼兒一視同仁。只要有點滴進步,我們就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他,贊賞他的努力,讓他體驗成功感。
六、掌握交流技巧,搭建溝通橋梁
在和然然相處的日子里,我也在不斷探索和反思,我想要走進他的世界,和他分享童年的喜怒哀樂。
1.在開始交談之前,請確認孩子們是否已經(jīng)全神貫注,不然他們可能會錯過你說的最初幾句話。
2.說話時要保持正常的語速,發(fā)音要清晰。說得過快或過慢都會讓孩子們難以理解,甚至使那些靠唇讀、看口形的孩子難以理解。
3.說話時的聲音不能太大,這樣會導致口形發(fā)生變化。再者對于使用助聽器的孩子來說,突然大聲說話會讓孩子受到驚嚇。
4.在改變話題時,一定要提前讓孩子們知道,以免他們誤會你的意思引起混亂。改變話題時,反復重申主題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暑假,今天我們說的主題是暑假生活[2]。
5.讓孩子們能夠清楚地看到你的臉。盡量不要用手、頭發(fā)或其他物體擋住你的臉。
6.注意自己的穿著。太鮮艷的衣著或圖案會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
7.長時間的談話會讓孩子們覺得疲勞和煩躁。多使用一些短句,對于一些新單詞或技術語言,要事先解釋清楚。
8.騰出手來,在說話時,輔以適當?shù)氖謩荨?/p>
七、指導家長言行,發(fā)揮家園共育的功效
家園共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徑。我們常和家長溝通然然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給家長摘錄幼兒園所學知識內容。在學習中,我們對他既有要求又不強其所難,盡量保護他尋求發(fā)展的積極性。他喜歡畫畫,有很強的數(shù)理邏輯思維,盡量為他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幫助樹立自信心。家園雙方統(tǒng)一教育理念和方法,平時及時肯定他的點滴進步,激發(fā)他積極、愉快、向上的情感,使他的心理得以健康發(fā)展。
關注每一個孩子,除了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外,還要以平常心對待。面對特殊孩子特殊處理,在各方面的配合下選擇適宜的教育方法,引導周圍正常兒童接納和關心這些特殊孩子,使他們也能像正常兒童那樣擁有屬于自己的陽光和快樂。
我聽見花開的聲音,暖暖的你看著我燦爛的微笑。
參考文獻:
[1]海生.重視弱聽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EB/OL].
[2]助聽協(xié)會.弱聽兒童家長指南[EB/OL].http://www.china-hearingaid.com/read.php?id=5525,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