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亞萍
〔關鍵詞〕 英語教學;導入;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3—0105—01
課堂教學是英語學習中最主要也是最能影響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環(huán)節(jié)。常聽到學生私下說:“上某某老師的課,真沒勁。”學生的“有勁”和“沒勁”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說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多方面的。這不僅包括課前要針對教材,針對學生認真?zhèn)浜谜n,講課深入淺出、啟發(fā)誘導、詳略得當,還要盡可能地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他們感到自己是教學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受體。同時,學語言與學其他的學科不同,語言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習之間雙向的、多邊的活動。因此,筆者認為,把握好英語課堂互動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下面,筆者從課堂導入、問題設置、活動安排三方面分別予以論述。
一、設計新穎有趣的課堂導入,讓學生“動”起來
新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因為人們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jīng)歷,即背景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于頭腦中已經(jīng)存在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吻合。只要學生具備與文章內容相關的知識(圖式),即使語言偏難,理解也能得到保證。因此,一開始就要營造一種輕松活潑、引人入勝的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新課上來,引起其想?yún)⑴c的欲望。同時激活其已知的與將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背景知識。如在教授高中英語第二冊saving the Earth一課時,設計一些圖片,讓學生討論如何解決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和世界的人口增長的問題。學生們自然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熱烈討論、積極發(fā)言,甚至與同學爭論不休,闡述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這樣就會使學生們想說、會說、有話可說。因此,英語課堂互動也就順理成章地形成了,同時為理解新課準備了必要的“背景知識”。
二、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動”起來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面對教師的問題時,在思維中會產生不確定性,于是出現(xiàn)了探究的動機,接著對課文中提供的線索會積極地比較對照,選定一個最佳的假設答案,最后通過各種角度,驗證假設答案并得出結論。這就是發(fā)現(xiàn)學習,它能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思維方法。而設問和解答的過程,恰好又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英語課堂互動的機會。如在教授高一英語Britain And Ireland一課時,筆者事先畫了一幅英國地圖,將其用磁鐵粘貼在黑板上(地圖上沒有地名),然后讓學生把在紙條上寫好的地名貼到地圖上的正確位置,再拿出一些事先畫好某地具有明顯特征的簡圖,讓學生先猜出是某地后,將其貼到地圖上,這時課文的全貌就都展現(xiàn)在圖上了。當完成這些任務時,全班已有一半以上學生參與了課堂活動,課堂氣氛非?;钴S,所學課文也記憶猶新,效果非常好。
三、設計新穎有趣的鞏固活動,讓學生“動”起來
在理解了課文之后,引導學生盡可能用自己的話把文章內容表述出來,起到深化新內容、復習舊知識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記憶包括事件記憶與語義記憶。顯然,課文的復述使兩種記憶皆得以強化。為了幫助基礎差的學生,可以根據(jù)文章體裁,在黑板上給出主要事件的圖表、主要線索的關鍵詞和短語或根據(jù)故事發(fā)展的先后順序畫出簡筆畫。
總之,教師巧妙地把握課堂互動,會使學生處于積極狀態(tài),自然會引起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注意,再鼓勵學生勇敢地參與,效果就會更好。但教無定法,只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以及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一定會在教學中取得好的成果。
編輯:楊慧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