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榮
〔關鍵詞〕 學生;問題意識;情境;氛圍;思維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3—0099—01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fā)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學生的學習同樣必須重視問題研究的作用,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想問”
1.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我在教授《蝸?!芬晃臅r,先不忙著介紹蝸牛,而是插放一個短片:一只蝸牛正在玻璃上爬著,雖然很慢,它的頭卻時刻擺動著,好像很著急的樣子。這時,我問學生:“對于這只蝸牛,你們有什么想問的嗎?”此話一出,學生紛紛提問:“這只蝸牛在干什么?”“它是不是在找吃的?”“它為什么跑到玻璃上去了?”“玻璃上的痕跡是怎么回事?”看著學生激動的小臉,我的“陰謀”初步得逞了。
2.適時引導學生把握研究的方向。當學生提出這么多問題的時候,這只是他們的興趣使然,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jīng)開始研究蝸牛了。這就需要老師適時點撥:“同學們,你們最想解決什么問題?為了利于研究,我們只能先確定一個研究的問題。”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引領著學生確定了研究的方向,學生就可以順著這條線索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研究下去了。
二、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樂問”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敝袊敶逃依盍乙舱f過:“教師要改變觀念,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這是教師肩負的責任之一,也是評價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以往的教師總愛以“講”為主,喜歡“一言堂”,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疑不敢問的情況,學習十分被動,違背了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領者的課標精神。所以,我們應改變觀念,轉化角色,在教學中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同時要設法保護學生發(fā)問的積極性。教師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善待提出問題的學生,有價值的問題要引導學生認真探究解法,沒有價值的問題要區(qū)別對待,采取妥善的方法予以處理,從而保護、鼓勵學生發(fā)問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只有營造和諧氛圍,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問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要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要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
三、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善問”
對于學生來說,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是符合他們的已有認知和年齡特點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將簡單的小問題一步步引向有針對性的問題。例如,在教授《蝸牛》一文時,學生帶來的蝸??赡懿粍樱鋾枺骸八鼮槭裁床粍幽??”這時我抓住這一點對學生說:“怎樣讓它動呢?”學生想了很多辦法,其中一個學生說用食物引誘蝸牛,我忙問:“用什么食物呢?”這樣就將學生引向研究蝸牛的食譜,學生在引誘的過程中其實已經(jīng)解決了蝸牛愛吃什么的問題。緊接著,學生發(fā)現(xiàn)蝸牛走過的地方濕乎乎的,“是水嗎?”學生充滿了好奇。有些學生回答是水,理由是蝸牛的住所有水。可也有學生提出他們的蝸牛的住所沒水,怎么蝸牛走過的地方也是濕的?帶著這個問題我領著學生又進一步認識了蝸牛的身體,最后終于解決了他們的疑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有價值。然后在整理學生的收獲時,讓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價值所在,產(chǎn)生提有價值問題的意識。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主動提問的時間和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為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