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科
摘要:世人對野心的偏見根深蒂固,但是,“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野心對一個人成才、成大才積極作用。父母在教育孩子學習偉人的同時,往往很少教育孩子立偉人之志、創(chuàng)偉人之業(yè)績,在他們眼里這樣的孩子野心太大,而野心不是個好東西。其實,只要教導得好,孩子的野心就是他未來成功的雄心。沒有野心的孩子,必將注定是個平庸的人。
關鍵詞:夢想;興趣;野性;規(guī)則意識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1-208-01
世人對野心的偏見,已經根深蒂固。在中國,為人父母都有這樣的矛盾:一方面,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未來有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父母又經常打擊孩子對未來的夢想,教導孩子不要有野心,不要好高騖遠,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野心”是締造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只要教導得好,孩子的野心就是他未來成功的雄心。
一、給予每個孩子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夢想
專家曾指出好奇心、想象力、強烈的成就動機、堅強的毅力都來自于一個不變的夢想,并且很多夢想都是從兒時萌生的。在我班上,有個小男孩叫鈺鈺,因為特別喜歡汽車,所以夢想就是能擁有一輛自己的車。記得有一種車牌是Y什么的,他讀不來Y,就一直說是丫頭的車。每次我們出去郊游,只要一看見有丫頭的車,都會大聲喊:“老師,以后我買車,就買這種帶丫頭的車,好漂亮。坐起來一定舒服?!蔽艺f:“可是沒有錢,怎么去買車呀?”這時的鈺鈺特懂事,馬上爽快的說:“老師,那以后我就少拆玩具了,零食也每天只吃一包,節(jié)約下來的錢,我們就去買丫頭車好不好?”對于孩子的想法,作為教師當然是贊成了。自那以后,為了實現(xiàn)夢想,鈺鈺真的一個星期才拆一回玩具,零食也每天只吃一包,省下來的兩元零花錢,就存在存錢罐里,漸漸地養(yǎng)成了省吃儉用的好習慣。
因此對于孩子來說,夢想是對自己價值的堅持與信任。每一個父母都應該精心呵護自己孩子的夢想,孩子從父母那里獲得力量和勇氣,樹立信心。經過父母的循循善誘,讓孩子有把自己野心變成現(xiàn)實的勇氣,相信這都是所有父母與家長的希望。
二、重視目標與興趣,在此基礎上生成野心
激發(fā)孩子的野心,需要有兩個基本的起點,一是確定孩子的目標,二是了解并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因為,野心是對非一般目標的超常追求,是在興趣的引發(fā)下成型的。
興趣是孩子成長的動力,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求知內驅力。幼兒園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認知視野受到限制,對事物的興趣很容易消退。3歲的幼兒繪畫一次只能專注幾分鐘,6歲孩子畫上一次則能全神貫注半個小時。聰明的父母或者老師,就會善于捕捉契機,把幼兒的興趣看作是他對自己的愛好和能力傾向的積極嘗試,逐步引導幼兒的興趣趨于穩(wěn)定并得到發(fā)展。有了興趣,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就已經確定了一個人一生可以重點發(fā)展得有點和長處。如果想要在這一領域取得超出一般人的成就,就說是野心了。在自己的優(yōu)點處激發(fā)野心,能使一個人的人生增值,不能認清自己的短處,妄想在自己的劣勢方面做出驚人成就,只會使人生貶值。富蘭克林說:“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币粋€孩子只有在樹立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后,才會在自身產生一種內驅力,則可以讓孩子樹立起遠大的志向,激發(fā)起為實現(xiàn)自我志向而不懈努力的進取精神,這些都是孩子取得大成就的重要保障。
三、“有悖于常理”的野性,永遠是創(chuàng)意的源泉
傳統(tǒng)上的教育,父母們首先以滿足孩子今后生存、安全需要為首要目標,對更高層次的需要并不關注。由此,這導致了教育的失敗。而我們激發(fā)孩子野心的教育,是從高層次到低層次需求的方向滿足。對于一個還不需要自己去滿足自己需要的孩子來說,如果能夠從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上先激發(fā)出自己的成就野心,那對他今后其他低層次需求的滿足是最具有指導意義的激勵動力的。
四、套住野心的韁繩,激發(fā)野心的同時重視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
任何野心都不是毫無顧忌,肆無忌憚的。只要存在于人類社會當中,野心都會受到最基本的約束。在世界上,即使是強大的力量也不得不遵循最基本的原則,否則帶來的只能是破壞。這個道理在激發(fā)孩子的野心層面上也適用。父母在激發(fā)孩子野心時,必須首先把握合理的度,不能夠簡單地聽之任之、毫無原則,否則就不是激發(fā)野心,而是培養(yǎng)野獸或小人了。
總之是野心,曾經在風雨迷茫中帶領著一個又一個成功者走向了陽光,走向了希望:越王勾踐想要復國贏天下的野心使他臥薪嘗膽,最終“三千越甲可吞吳”;李白想要成為一代大家的野心使他發(fā)奮讀書,最終“李白斗酒詩百篇”......在某種程度上講,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是由野心,由渴望成功之心情的激勵、促使下演變過來的。而作為祖國的幼苗,在孩子幼年的成長中教育者就應該開始加入“野心”這個元素進去了,有野心的孩子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野性之路,這樣他們才能看得長遠,志向遠大,有實現(xiàn)夢想的瘋狂勁,不僅僅如此,野心也會給孩子們帶來執(zhí)著、堅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屢敗屢戰(zhàn)、全力以赴等眾多他們成長中需要的品質。因此,父母們不能再以培養(yǎng)“乖孩子”為目標,這樣被教育出來的沒有野心,沒有野性的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和自尊的代價來討好父母、老師,他們就成了一件件流水線加工出來的同一型號的產品,雖然合格,但絕不會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