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妍
摘 要: 幼兒教育階段是啟蒙教育階段,是基礎的教育階段,它面對的是具有不同特點的幼兒,包括成長需要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學習興趣的不同等。幼兒來自不同的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先天氣質、性格特征,受到不同的家庭影響,行為習慣、價值觀念、已知經驗都不同。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個體差異 因材施教
在美好的童年時代,每個幼兒都有純真、美好的夢想,都想自己的夢想有朝一日能成為現(xiàn)實。但是幼兒的夢想又如何美夢成真呢?教師就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像黑夜里的指明燈,指引幼兒順利到達彼岸;像茫茫大海中的鋪路石,幫助幼兒站得更高,走得更遠。要長大成才首先要做的是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礎,每個幼兒都是獨立個體,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愛好、脾氣,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實施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因材施教。
一、體質差異的因材施教
教師在平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對于幼兒的愛應該體現(xiàn)于細微之處,體現(xiàn)在與孩子接觸的每一天。近幾年發(fā)現(xiàn),體弱幼兒和體胖幼兒的比例大大增加,這是由于現(xiàn)在的家長大多是“80后”,是新中國第一代的獨生子女,他們在教養(yǎng)孩子的方法上有很多值得商討的地方。這時及時地做好家長溝通、細心科學地關心體弱與體胖幼兒,顯得格外重要。在幼兒園日常活動中對于那些體弱體胖的幼兒要注意區(qū)別對待。在飲食方面要求體胖兒進餐時先喝湯、進餐速度不宜過快;體弱兒則引導其不挑食、厭食。在戶外活動量方面可以加大體胖兒的活動量、對體弱兒適當減小活動量。生活護理上應該時刻注意體胖兒容易出汗需及時引導他們補充水分,體弱兒應引導他們根據(jù)需要增減衣服等。這樣,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關愛,身心健康地發(fā)展。
二、能力、興趣、心理方面的因材施教
在幼兒期間對事物好奇、好動、好問、好探索是幼兒特有的表現(xiàn),教師要根據(jù)這些年齡特點隨時改變教育教學方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根據(jù)年齡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多采用直觀的教學方式,可利用觀察實物、圖片、視頻等手段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對幼兒的一些隨機教育尤為重要,可以利用談話、散步等時間結合幼兒的興趣開展小活動,抓住他們求知的心理了解自然現(xiàn)象。根據(jù)個體差異,關注個別幼兒的個別需要是教師應該注重的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不要一味地按照備課環(huán)節(jié)推進,而多關注幼兒的接受程度。青年教師尤其要注意此方面,不要為了趕進度而忽略幼兒的能力,活動要面向全體,讓幼兒多講多說多動,充分挖掘活動的價值。
三、“乖幼兒”與“調皮幼兒”的個性因材施教
每個班級中都有個別幼兒表現(xiàn)極“突出”,這表現(xiàn)為優(yōu)秀和落后兩個極端,怎樣對這兩種幼兒進行教育,我認為必須因材施教,優(yōu)秀幼兒的智力、能力、接受力相對來講都要高一些,在活動中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就能自主思考學習。這樣的學習過程是良性循環(huán),不但能促進他們愛動腦勤思考,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落后的幼兒才是難題,他們往往接受能力較弱、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較差。首先我們要關注的是他們的思想,如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關鍵,教師尤其要注意不能冷落他們、歧視他們、排斥他們,反之要多親近他們。首先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他們不要冷落、歧視、貶斥,而要親近、鼓勵。在教學中,要給予這些幼兒更多關心,多下工夫讓他們多問、多說、多練習,也可以請能力強的幼兒帶動他們,多方面地引導他們。
四、教學活動中的區(qū)別因材施教
課堂就像美麗的花園,有著許多種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師就像園丁,要熟知每株植物的習性,在適當?shù)臅r機有針對性地澆水、施肥,這樣才能讓每一朵花蕾都綻放美麗。幼兒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積極互動型,一種是調皮搗蛋,還有一種是表現(xiàn)平平型。對于第一種和第二種的幼兒,教師可能關注的會多些,因為第一種幼兒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流暢地進行,起到帶頭示范作用,而對第二種幼兒為了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必須關注他們。分析第二種幼兒導致他們這種情況發(fā)生的原因不排除這幾點:有的幼兒由于年齡、興趣、接受能力等因素常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持久,不專心與教師互動等,有的幼兒玩東西,有的幼兒發(fā)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及時觀察并且用眼神、動作及激勵的語言加以引導,讓其專心聽講。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必須隨時注意幼兒的情況,掌握幼兒的心理,盡量以活動激發(fā)所有幼兒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活動。而第三種幼兒就是經常被忽視的幼兒,教師應該密切關注班內的每一位幼兒,你的每一次關注將決定著第三種幼兒向第一和第二種幼兒的轉變。教師只有及時地觀察發(fā)現(xiàn)并給予及時的干預,才能真正面向教育全體。
五、注重全面發(fā)展的因材施教
當代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對于幼兒的培養(yǎng)當然也必須考慮全面性,所以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性格、能力、優(yōu)缺點等進行教育。例如:有的幼兒智高而德疏,心強而體弱。雖然學本領用功,各方面能力較強,但是德育不足,愛動“小腦筋”,體質較弱,自我服務的能力較弱。另有幼兒德高而智差,品質非常好,熱情大方愛勞動,但是學習能力平平。這時就非常有必要因材施教,根據(jù)每位幼兒的所長進行揚優(yōu)補缺引導,使每位幼兒都全面發(fā)展。
六、利用教師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等因素進行因材施教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常常處于一個眾目所視的位置,教師的面部和幼兒的視角往往成一條直線,因此,教師的面部表情會直接影響幼兒,在不同的活動中教師的面部表情要輕松、快樂、無奈、悲傷等,在適當?shù)臅r期對適合幼兒使用恰當?shù)谋砬?,也會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肢體語言也是一樣,再配合表情、語言的使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從而給幼兒留下深刻印象,使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到良好作用。
七、師幼間平等關系恰當把握的因材施教
教師與幼兒之間應是平等的。雖然幼兒年齡小但是教師要尊重幼兒。幼兒之間存在性格的差異,比較開朗的幼兒總是喜歡跟教師接近,表現(xiàn)出極強的親近感。在互動中他們對教師的關愛直率坦誠,教師應該主動觀察了解幼兒。對幼兒的愛千萬不能視而不見,一定要珍惜,否則會傷害幼兒純潔無瑕的心。在情感方面必須做到平等,使這些幼兒意識到自己同樣是班級中的一員,同樣受到大家的歡迎。對于調皮的幼兒教師還要本著慈母的心,愛護他們,包容他們,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拉近他們與教師的距離,真正做到感情融洽,這樣班內所有幼兒就會感受到自己生活在集體中,就會維護自己的地位,同時激勵幼兒在平等的環(huán)境中嚴格要求自己,適應良好環(huán)境。對于膽小內向型的幼兒,他們在集體中的話語總是不多,基本上不和教師交流。對于這樣的幼兒教師更要關注,主動接近他們,用語言和行動感化他們,讓他們對教師敞開心扉,完善人格,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種方法改變一位幼兒。教師在不斷的實踐、摸索、總結中得出種種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說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與其說是一種教育形式,不如說是一種教育思想,將隨著實踐、摸索、總結而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師德理論及其當代價值.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