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檔案;管理;利用
摘要:高校圖書館借閱檔案含有豐富的讀者信息,能為圖書館工作提供參考。文章論述了讀者借閱檔案的管理方法,探討了它在圖書館文獻采訪、藏書建設、讀者工作等方面的價值。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4-0046-03
收稿日期:2014-03-18
作者簡介:史明文(1972-),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研究館員。
*本文為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教改項目“圖書館與教學單位資源共享模式探研——以古舊文獻利用為例”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號:201204。筆者長期從事圖書館古籍及民國書刊的管理與借閱工作,在工作中逐漸認識到讀者借閱檔案的價值,有意識地管理、利用這些資料,為日常工作服務,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撰成此文。筆者以圖書館古籍及民國文獻的讀者信息為例,來探討讀者借閱檔案的管理與利用,以期拋磚引玉,引起圖書館工作者對讀者借閱檔案的重視,充分發(fā)揮其價值。
1讀者借閱檔案的管理
古籍及民國書刊(包括影印的)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館藏之一,在文科類學科較強的高校,此類文獻利用率很高。目前,圖書館的古籍及民國書刊基本是閉架閱覽,讀者先填寫索書單,然后由工作人員去書庫提書,讀者閱覽完畢,索書單就定期銷毀。筆者在圖書館主要負責本館古舊文獻的管理與借閱服務,又兼作學科館員、信息參考服務、文獻采訪等工作,發(fā)現(xiàn)讀者借閱信息對圖書館工作很有價值,就改變銷毀讀者借閱檔案的做法,保存、分析、利用這些檔案,為工作服務,逐漸摸索出一套管理讀者借閱檔案的方法。
1.1分類保存
圖書館每天都有大量讀者借閱信息,這些信息只有時間先后順序,要想很好地管理與利用,必須對它們進行分類。分類的方法很多,就古籍與民國文獻而言,可以把這些借閱信息首先分為本校讀者與校外讀者。校外讀者借閱的文獻一般來說比較少見,應該引起重視,加強管理與保護。校內讀者可以先按照系別分類,如:哲學系、中文系、歷史系、教育系、社會學系等,然后在系別之下分教師檔案與學生檔案,每一類別按照借閱時間先后排列,這樣就把零亂的信息有序化,便于保存與查閱。將讀者借閱信息分類后,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就要裝訂歸檔,妥善保存。對于特殊讀者,如:知名教授、為特定課題而搜集資料的讀者,可以把其借閱信息抽出來單獨建檔,這類檔案價值要大于一般的讀者。
1.2定期整理
保存讀者借閱檔案的目的在于利用這些信息為圖書館工作服務,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就要進行整理,分析這些信息的用途,把與當前工作關系緊密的信息做標注,或提取出來,以備利用。所謂定期整理,就是根據(jù)工作實際情況,以一天、一周、一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為單位,把這些借閱檔案分類保存,并分析其價值。筆者通過幾年的實踐,把整理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每天下班前把當天的讀者借閱檔案分類歸檔,以免丟失。第二步是每月底把本月的讀者借閱檔案檢查一遍,特殊的信息保留原件,普通的信息留存電子版,紙本的檔案剔除,暫時存放。第三步是每半年徹底清理一次,特殊信息裝訂留檔,普通信息紙本銷毀,保留電子版,并對這些信息認真分析,撰寫工作日志,以備利用時查閱。整理檔案的過程也是分析這些信息、為利用提供思路的過程,如果不整理,這些檔案就是一堆廢紙,沒有價值,整理檔案是利用這些信息的關鍵。
1.3根據(jù)價值留檔
讀者借閱檔案的價值不同,其留檔方式也不一樣,普通讀者保留電子檔案即可,知名學者要保留原件。紙本的讀者借閱檔案數(shù)量太多,沒有必要全部保存,把他們轉化為電子版,既便于查詢、利用,又節(jié)省空間,可以長期保存。但對一些知名學者或研究重要課題查閱文獻時所留下的借閱檔案,要保存原件,這些檔案既有學術信息,將來可能還具有文物價值。電子版的檔案,要記錄全紙本檔案中的信息,如:讀者姓名、時間、系別、身份、索書號、書名、備注等,盡可能地反映出原始檔案的面貌。特殊的紙本檔案,要裝訂成冊,編制目錄,以備利用。
1.4豐富附加信息,積累學術信息
借閱檔案反映了讀者信息和學術信息,但這些信息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們在工作中要利用借閱檔案,盡量豐富讀者的信息,如:讀者的研究方向、課題的進展情況、該文獻的價值及研究概況等,在留檔時,也要把這些與借閱檔案有關的信息附在檔案中,這些附加信息的價值有時更大。附加信息一般從兩個途徑獲得:一是,讀者借閱時對文獻的評論,如:該文獻的價值、傳世情況、優(yōu)缺點等,館員要留意讀者的這些言論,及時記錄下來,附在檔案中。二是,館員要主動向讀者請教與所借文獻相關的問題,如:借閱該文獻是教學需要,還是科研需求等。對于教師圍繞課題查閱文獻,研究生圍繞畢業(yè)論文查閱文獻的情況要特別留意,這些情況可以跟蹤服務。
讀者借閱檔案的保存與整理方法可以因人而異,但一定要有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能夠做到“按照規(guī)范性的原則,依據(jù)不同層次設計分卷,分類入檔,并制定明晰的索引”,[1]還要有讀者借閱檔案是圖書館“活的資本”、“文件管理旨在促進機構業(yè)務活動日常開展的服務觀念”,[2]而且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2讀者借閱檔案的利用
2.1文獻采訪工作的依據(jù)
史明文:高校圖書館讀者借閱檔案管理與利用初探*史明文:高校圖書館讀者借閱檔案管理與利用初探*文獻采訪是圖書館的基礎工作,影響著圖書館的藏書質量與文獻信息資源提供水平。圖書館訂購文獻,無論是紙本書刊還是電子資源,都要有讀者的需求作依據(jù),特別是購買貴重圖書或數(shù)據(jù)庫時,要進行論證,讀者借閱檔案是一種有力的證據(jù)。通過讀者借閱檔案,可以知道讀者需要什么樣的文獻資源,合理利用資金,購買讀者最需要的文獻資源。讀者借閱檔案還可以為購買電子文獻作參考。如果某些紙本文獻需求量大,就應該考慮購買電子版,我館購買“晚清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大成老舊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1911~1949)”等數(shù)據(jù)庫就參考了讀者借閱檔案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統(tǒng)計,讀者對晚清、民國的報紙、期刊需求較大,而我館收藏的此類文獻破損嚴重,且數(shù)量較少,建議購買含有晚清、民國報刊的數(shù)據(jù)庫。這些數(shù)據(jù)庫購買后,利用率很高,既方便了讀者,也有效地保護了館藏紙本文獻。此外,通過讀者借閱檔案,還可以跟蹤文獻的利用情況,對文獻采訪進行評價?!拔墨I利用率高低是對采訪質量、文獻結構等方面的綜合反映。一般來說,文獻利用率越高,說明采訪工作符合讀者的需要,說明文獻的知識信息被開發(fā)、被利用得越充分,其質量也就越高?!保?]評價文獻采訪的指標很多,文獻利用率應該是核心的指標之一,利用讀者借閱檔案來統(tǒng)計文獻利用率是最重要的方法。
2.2促進圖書館藏書建設
圖書館藏書建設是借閱服務的基礎,而借閱服務又可以促進藏書建設,反饋出藏書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讀者借閱檔案是借閱服務的原始記錄,研究這些信息,能為藏書建設提供參考。如在文獻典藏方面,盡管當前多數(shù)圖書館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藏借閱一體化的模式,正在改變過去重藏輕用的觀念,但由于圖書館空間的限制及文獻的種類、價值等因素的影響(如:古籍、民國書刊、內部材料等),圖書館還無法把全部文獻實行開架閱覽,需要設置一些特殊的書庫,由圖書館員為讀者提取需要的文獻。文獻利用率高,在排架時就要考慮方便提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把借閱量大的文獻提到開架閱覽室,或購買影印本及其他版本加以替代。如何準確統(tǒng)計文獻的利用率,讀者借閱檔案是最重要的依據(jù)。在文獻剔除時,讀者借閱檔案也有參考價值。剔除文獻的方法很多,但“必須符合藏書建設的規(guī)律。必須有利于藏書的補充,它不但要完成把無用圖書剔除出去的工作,而且還要知道什么圖書正在積極利用之中”。[4]怎么才能知道文獻的價值如何,讀者借閱檔案也有體現(xiàn),借閱率高的文獻一定有價值,有些借閱檔案的附加信息中也會簡略說明文獻的價值。
2.3讀者工作參考資料
圖書館讀者工作的核心是為讀者服務,滿足他們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讀者借閱檔案記錄著豐富的信息,這些信息為圖書館員了解讀者的學習、教學、科研及興趣愛好提供了參考,有助于全面了解讀者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服務。圖書館讀者工作需要創(chuàng)新理念,“這關系到圖書館服務適應社會需要,與時俱進,關系到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提升,甚至關系到圖書館的長久發(fā)展”。[5]但創(chuàng)新服務不是空中樓閣,更不是標新立異,需要研究文獻資源、服務對象等基本要素,讀者借閱檔案既能提供館藏文獻信息,又有讀者信息,是探討圖書館讀者工作的重要資料。深入研究讀者的借閱檔案,有利于探索讀者工作的服務模式,與讀者建立長期、暢通的聯(lián)系,發(fā)展和諧、友好關系,從而實現(xiàn)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2.4了解學校師生科研動態(tài)
圖書館是學校信息資源的總樞紐,為教學科研提供文獻資源保障,只有了解師生的教學和科研情況,才能更好地履行這一職責。分析讀者借閱檔案,可以了解學校教學科研情況。教師研究課題,或學生作畢業(yè)論文,一定會在借閱的文獻上有所體現(xiàn),而且有時候某一方向的研究生會圍繞著教師的課題作畢業(yè)論文,其論文就是課題的一部分。摸清學校的科研情況,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圖書館的文獻購置、讀者服務、學科館員等工作就能有的放矢。比如:筆者通過分析師生的借閱文獻檔案發(fā)現(xiàn)歷史系的師生借閱西北史地文獻較多,懷疑有人做這方面的課題,通過詢問,得知歷史系文獻學專業(yè)有一項研究新疆文獻的課題,該專業(yè)的研究生多圍繞著新疆文獻選題,就有意識地搜集與課題有關的信息提供給師生,并建議圖書館購買了《新疆史志》《中國西北文獻叢書》《中國新疆地方經(jīng)典資料集成》《清朝治理新疆方略匯編》等大型圖書,為他們查閱文獻提供方便。
2.5學科館員必備的參考資料
學科館員不但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質,而且要熟悉館藏、了解讀者,善于發(fā)現(xiàn)讀者的需求。學科館員應該嘗試著通過借閱檔案來尋求與讀者交流的途徑,建立互動關系。讀者借閱檔案包含了讀者的基本情況、研究領域、文獻需求等信息,為學科館員提供寶貴資料。借助借閱檔案提供的信息與讀者建立起融洽關系,還可以由點及面,逐步與院系師生建立起交流網(wǎng)絡。如果能與一位教師溝通好,就能通過他與他的同事、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便于學科館員工作的開展。由于學科館員在各高校圖書館的具體工作情況不一樣,獲得讀者借閱檔案的途徑也不同,有些學科館員在一線從事讀者借閱服務,可以直接獲得讀者借閱檔案信息;有些學科館員不從事借閱工作,可以通過圖書館相關部分協(xié)調,指導相關館員對讀者借閱檔案建檔,共享這些信息資源。
讀者借閱檔案是圖書館很有價值的信息,有待于深入開發(fā)研究。目前,有些學者呼吁高校圖書館應該讓讀者參與文獻的采購,國外圖書館界也在嘗試一種新的資源建設模式——讀者決策采購。[6]這種模式自2011年以來,在國內也日益受到關注,已有三十余篇研究論文。讀者決策采購實際上就是利用讀者借閱檔案的部分價值,依托現(xiàn)代通訊技術,[7]通過特定的圖書館應用系統(tǒng)軟件來滿足讀者的文獻需求,是讀者借閱信息的深加工。
3結語
讀者借閱檔案是圖書館的資源之一,只要我們重視這種資源的保存、研究和開發(fā),就能充分發(fā)揮它的價值,促進圖書館資源建設、讀者服務、信息參考咨詢等工作。在保存和利用讀者借閱檔案時,我們應該結合圖書館工作的實際情況,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利用新技術,發(fā)掘其深層價值。
參考文獻:
[1]胡朝霞.圖書館借閱檔案管理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2):115.
[2]馬林青.中國檔案分類與西方文件分類比較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1(6):16.
[3]陳學清,賈朝霞.高校圖書館文獻采訪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5):84.
[4]張清允,姚孟臣.文獻剔除方法初探[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5):618.
[5]柯平.當代圖書館服務的10個理念——新圖書館服務論之二[J].圖書館建設,2006(4):5.
[6]劉華.以讀者為主導的文獻資源建設——美國學術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PDA)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5):89—93.
[7]張甲,胡小菁.讀者決策的圖書館藏書采購——藏書建設2.0版[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36-39.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