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鳳仙
摘 要:以“乙醇”(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探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習背景,通過教師的引導、訓練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知識的能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乙醇;化學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自主學習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學生自己獲取知識,而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質受到學生的性格、興趣、學習成績的影響。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學習上自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的個體心理品質和創(chuàng)造精神,是學生通過自己學習獨立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關系到學生的未來,也是學生將來發(fā)展的能力之一。就化學學科而言,化學教師的任務就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化學學科的策略進行指導和訓練,提升學生的化學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自主學習方式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低,且教師在教學任務、高考質量的壓力下,不敢大膽嘗試。從而使自主學習理念沒有落到實處。
二、自立學習策略
本文以“乙醇”(第一課時)教學為例,對學生的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策略進行訓練、指導,希望對化學教育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實戰(zhàn)意義。
1.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酒”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種物質,從古詩入手,再聯系酒精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運用,學生自己總結出乙醇的物理性質。使得機械地看教材獲取物理性質知識的方式變得生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研究乙醇結構的學習熱情。
教學片斷一:乙醇的物理性質
【引入】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是“酒”的文化,古人對酒情有獨鐘,你能背出哪些與“酒”有關的詩句呢?
【學生活動】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
【教師提問】酒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學們能舉例說明酒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嗎?
【學生活動】在醫(yī)院里用酒精消毒??梢宰鳛轱嬃?,可以作為燃料等。
【教師引導】酒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真正的乙醇又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觀察乙醇并結合日常生活總結出乙醇的物理性質。
2.自主學習效果決定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自主學習能力直接影響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效果。教師在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時,最容易忽略學生的自主學習,很多教師提出問題后馬上分組討論,卻發(fā)現學生不能形成討論。所以在學生需要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時,一定要充分地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有時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引導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教學片斷二:乙醇的結構
【問題的提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其結構可能有幾種?
【學生活動】
A式 ■B式 ■
【教師提問與學生思考】乙醇有兩種結構式,能否都表示乙醇的結構,如何通過簡單的實驗證明呢?
【教師引導】觀察兩種結構式,我們可以看出:B式中的6個氫原子化學環(huán)境完全相同。A式中有3種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氫原子,其中甲基上3個氫原子化學環(huán)境相同,亞甲基上的2個氫原子化學環(huán)境相同,-OH上有一種。我們從鈉保存在煤油(烴類)中的事實知道鈉不能置換烴基中的氫原子,A、B結構中有氧原子,氧原子對氫原子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會不會導致氫原子能被置換呢?
【投影、理論探究】實驗測定:4.6g無水乙醇與足量的鈉反應,收集到1.12L(標準狀況)的氫氣。由此實驗數據推測:1molC2H6O只生成molH2,只有molH被置換;所以乙醇的6個氫原子中,只有個H與其他H不同,乙醇的結構式為 結構簡式為。
3.教師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策略的引導和訓練,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學科特點,學科知識間的聯系,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眾所周知,學習有機物化學性質應緊緊抓住“結構”決定“性質”,引導學生能從結構入手分析出有機物的化學性質。
教學片斷三:乙醇的化學性質
【問題的提出】(1)通過閱讀教材找到乙醇發(fā)生化學反應時斷鍵的位置;(2)此化學鍵斷裂需要什么條件?(3)該反應的反應類型是什么?
【學生活動】看書、歸納、展示學習結果
三、教學反思
教師應關注學生認知發(fā)展,指導、訓練、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嘗試找到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的切合點。教材上呈現的多為結論性知識,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自主學習只能提取知識的表達,對于其中的內涵、拓展等信息難以把握和吸收,教師必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推理、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鞠東勝.高中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現狀調查[J].化學教學,2012(12):18-21.
[2]張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初探[J].物理教學探討,1999(08):8.
編輯 董慧紅
endprint
摘 要:以“乙醇”(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探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習背景,通過教師的引導、訓練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知識的能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乙醇;化學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自主學習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學生自己獲取知識,而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質受到學生的性格、興趣、學習成績的影響。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學習上自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的個體心理品質和創(chuàng)造精神,是學生通過自己學習獨立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關系到學生的未來,也是學生將來發(fā)展的能力之一。就化學學科而言,化學教師的任務就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化學學科的策略進行指導和訓練,提升學生的化學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自主學習方式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低,且教師在教學任務、高考質量的壓力下,不敢大膽嘗試。從而使自主學習理念沒有落到實處。
二、自立學習策略
本文以“乙醇”(第一課時)教學為例,對學生的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策略進行訓練、指導,希望對化學教育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實戰(zhàn)意義。
1.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熬啤笔菍W生非常熟悉的一種物質,從古詩入手,再聯系酒精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運用,學生自己總結出乙醇的物理性質。使得機械地看教材獲取物理性質知識的方式變得生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研究乙醇結構的學習熱情。
教學片斷一:乙醇的物理性質
【引入】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是“酒”的文化,古人對酒情有獨鐘,你能背出哪些與“酒”有關的詩句呢?
【學生活動】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
【教師提問】酒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學們能舉例說明酒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嗎?
【學生活動】在醫(yī)院里用酒精消毒??梢宰鳛轱嬃?,可以作為燃料等。
【教師引導】酒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真正的乙醇又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觀察乙醇并結合日常生活總結出乙醇的物理性質。
2.自主學習效果決定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自主學習能力直接影響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效果。教師在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時,最容易忽略學生的自主學習,很多教師提出問題后馬上分組討論,卻發(fā)現學生不能形成討論。所以在學生需要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時,一定要充分地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有時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引導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教學片斷二:乙醇的結構
【問題的提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其結構可能有幾種?
【學生活動】
A式 ■B式 ■
【教師提問與學生思考】乙醇有兩種結構式,能否都表示乙醇的結構,如何通過簡單的實驗證明呢?
【教師引導】觀察兩種結構式,我們可以看出:B式中的6個氫原子化學環(huán)境完全相同。A式中有3種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氫原子,其中甲基上3個氫原子化學環(huán)境相同,亞甲基上的2個氫原子化學環(huán)境相同,-OH上有一種。我們從鈉保存在煤油(烴類)中的事實知道鈉不能置換烴基中的氫原子,A、B結構中有氧原子,氧原子對氫原子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會不會導致氫原子能被置換呢?
【投影、理論探究】實驗測定:4.6g無水乙醇與足量的鈉反應,收集到1.12L(標準狀況)的氫氣。由此實驗數據推測:1molC2H6O只生成molH2,只有molH被置換;所以乙醇的6個氫原子中,只有個H與其他H不同,乙醇的結構式為 結構簡式為。
3.教師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策略的引導和訓練,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學科特點,學科知識間的聯系,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眾所周知,學習有機物化學性質應緊緊抓住“結構”決定“性質”,引導學生能從結構入手分析出有機物的化學性質。
教學片斷三:乙醇的化學性質
【問題的提出】(1)通過閱讀教材找到乙醇發(fā)生化學反應時斷鍵的位置;(2)此化學鍵斷裂需要什么條件?(3)該反應的反應類型是什么?
【學生活動】看書、歸納、展示學習結果
三、教學反思
教師應關注學生認知發(fā)展,指導、訓練、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嘗試找到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的切合點。教材上呈現的多為結論性知識,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自主學習只能提取知識的表達,對于其中的內涵、拓展等信息難以把握和吸收,教師必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推理、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鞠東勝.高中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現狀調查[J].化學教學,2012(12):18-21.
[2]張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初探[J].物理教學探討,1999(08):8.
編輯 董慧紅
endprint
摘 要:以“乙醇”(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探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習背景,通過教師的引導、訓練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知識的能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乙醇;化學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自主學習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學生自己獲取知識,而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質受到學生的性格、興趣、學習成績的影響。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學習上自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的個體心理品質和創(chuàng)造精神,是學生通過自己學習獨立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關系到學生的未來,也是學生將來發(fā)展的能力之一。就化學學科而言,化學教師的任務就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化學學科的策略進行指導和訓練,提升學生的化學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自主學習方式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低,且教師在教學任務、高考質量的壓力下,不敢大膽嘗試。從而使自主學習理念沒有落到實處。
二、自立學習策略
本文以“乙醇”(第一課時)教學為例,對學生的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策略進行訓練、指導,希望對化學教育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實戰(zhàn)意義。
1.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酒”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種物質,從古詩入手,再聯系酒精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運用,學生自己總結出乙醇的物理性質。使得機械地看教材獲取物理性質知識的方式變得生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研究乙醇結構的學習熱情。
教學片斷一:乙醇的物理性質
【引入】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是“酒”的文化,古人對酒情有獨鐘,你能背出哪些與“酒”有關的詩句呢?
【學生活動】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
【教師提問】酒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學們能舉例說明酒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嗎?
【學生活動】在醫(yī)院里用酒精消毒??梢宰鳛轱嬃?,可以作為燃料等。
【教師引導】酒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真正的乙醇又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觀察乙醇并結合日常生活總結出乙醇的物理性質。
2.自主學習效果決定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自主學習能力直接影響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效果。教師在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時,最容易忽略學生的自主學習,很多教師提出問題后馬上分組討論,卻發(fā)現學生不能形成討論。所以在學生需要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時,一定要充分地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有時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引導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教學片斷二:乙醇的結構
【問題的提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其結構可能有幾種?
【學生活動】
A式 ■B式 ■
【教師提問與學生思考】乙醇有兩種結構式,能否都表示乙醇的結構,如何通過簡單的實驗證明呢?
【教師引導】觀察兩種結構式,我們可以看出:B式中的6個氫原子化學環(huán)境完全相同。A式中有3種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氫原子,其中甲基上3個氫原子化學環(huán)境相同,亞甲基上的2個氫原子化學環(huán)境相同,-OH上有一種。我們從鈉保存在煤油(烴類)中的事實知道鈉不能置換烴基中的氫原子,A、B結構中有氧原子,氧原子對氫原子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會不會導致氫原子能被置換呢?
【投影、理論探究】實驗測定:4.6g無水乙醇與足量的鈉反應,收集到1.12L(標準狀況)的氫氣。由此實驗數據推測:1molC2H6O只生成molH2,只有molH被置換;所以乙醇的6個氫原子中,只有個H與其他H不同,乙醇的結構式為 結構簡式為。
3.教師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策略的引導和訓練,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學科特點,學科知識間的聯系,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眾所周知,學習有機物化學性質應緊緊抓住“結構”決定“性質”,引導學生能從結構入手分析出有機物的化學性質。
教學片斷三:乙醇的化學性質
【問題的提出】(1)通過閱讀教材找到乙醇發(fā)生化學反應時斷鍵的位置;(2)此化學鍵斷裂需要什么條件?(3)該反應的反應類型是什么?
【學生活動】看書、歸納、展示學習結果
三、教學反思
教師應關注學生認知發(fā)展,指導、訓練、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嘗試找到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的切合點。教材上呈現的多為結論性知識,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自主學習只能提取知識的表達,對于其中的內涵、拓展等信息難以把握和吸收,教師必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推理、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鞠東勝.高中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現狀調查[J].化學教學,2012(12):18-21.
[2]張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初探[J].物理教學探討,1999(08):8.
編輯 董慧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