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敏等
摘 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當前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的高職院校中開始充斥著各種誠信缺失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從何而來,我們通過對部分學生進行誠信問卷調查,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缺失做出了分析并對高職院校建設誠信檔案進行了初探。
關鍵詞:誠信;高職學生;現(xiàn)狀;分析;檔案
當今高職學生在思想上普遍都重視誠信,認可誠信在社會上的地位,承認高等教育可以對一個人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生活中習慣上將誠信作為一種基本的社會道德標尺來衡量一個人。但在個人行為上,卻又以各種存在或不存在的客觀理由無法以身作則的做到誠信待人,誠信為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既有社會的、學校和家庭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營造誠信氛圍、完善誠信機制、建立誠信檔案是對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的根本途徑。
1 當前高職學生誠信現(xiàn)狀調查和分析
為了深入了解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誠信的認識,從而全面、真實、客觀的反映高職學生的誠信現(xiàn)狀,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對6所高職院校(4所公辦,2所民辦)中的1000名高職學生進行了“大學生誠信調查問卷”的調查。問卷從道德誠信、學習誠信、交往誠信等幾方面27道題進行調查,調查對象中男生占44.5%,女生占55.5%。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887份,同時與部分學生進行了交流溝通。對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后,將分析結果歸納如下。
(一)調查對象
我們小組六位成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開展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活動。調查的對象是我們學校以及周邊幾所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其中男生占44.5%,女生占55.5%。此次調查下發(fā)問卷一千份,回收832份有效試卷。
(二)結果分析
問卷內容涉及到道德誠信、學習誠信、交往誠信等幾方面共27道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高職學生存在一定的誠信缺失狀況。
1、考試誠信缺乏。通過對問卷中五道關于學生在考試作弊方面問題的作答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在考試替考、夾帶小抄等作弊行為上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作弊者的心態(tài)開始變的坦然,作弊的手段推陳出新,作弊工具現(xiàn)代化,運用手機、隱形耳麥等先進通訊工具傳遞答案等,在調查中有63%的人認為為了通過考試,考試作弊不為過,只有13.4%的人在大學期間考試沒有作過弊。甚至在和調查學生的交流中還發(fā)現(xiàn)學生中流傳著“學不在深,會抄就行”這樣的順口溜。這些數(shù)據(jù)一方面說明了部分高職院校在考試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更多說明學生在誠信考試的行為自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現(xiàn)象。
2、人際交往不夠真誠,經濟生活缺乏誠信。在七道關于人際交往和經濟生活誠信問題的反饋上,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誠、勢利眼,過分夸大個人的能力,事事承諾卻不兌現(xiàn)的人際交往問題。還有極少學生拿到家長交給的學費后用于個人消費,對學校編造各種理由惡意拖欠,對家長則謊稱已經交清。有11.2%的學生還存在借錢不還,借物不歸的行為。此外,學生在人際交往和經濟生活方面的誠信缺失還表現(xiàn)在不能正確的對待戀愛,甚至有學生在交談中說到“大學的戀愛目標是一季一個”,惡意透支信用卡、拖賴通信費用等現(xiàn)象也普遍存在。
3、求職就業(yè)的誠信缺失。一般來說,高職學生接受的是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生應該更加重視企業(yè)需求和專業(yè)能力的塑造,求職簡歷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第一道關卡,畢業(yè)生和用人單位之間通過簽訂協(xié)議,以合同形式確定雙方相互選擇的權利和義務。有89.5 %的大學生認為為了競爭好的工作崗位,通過夸大或者造假履歷來充實自己的“實力”是無可厚非的。還有58%的學生認為當與招聘單位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后,發(fā)現(xiàn)條件更好的招聘單位時,可以撕毀已有協(xié)議,另擇高枝。這些行為既讓用人單位陷入了尷尬境地,也影響了學校的聲譽,更為學生的誠信履歷上抹上了不光彩的一筆。
2 對于大學生誠信的缺失我們應該采取措施
(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誠信意識
高職學生缺乏誠信的主要原因既有其缺乏誠信意識和自覺等主觀因素,也有社會唯利至上等不正確的價值觀的沖擊,還有高職院校教育體制的不健全等多種客觀元素。誠信究竟是什么,12.3%的高職學生對此沒有確切的概念,在很多個體行為上沒有意識到誠信的缺失。由于學生主要是以90后為主體的獨生子女,從小備受家庭的寵愛,做事過于追求個人利益,很少考慮為父母、為他人、為社會做什么,也不清楚社會的責任和價值,因此他們對誠信的概念就十分模糊。
誠信本身作為一個內省的素質,是屬于道德的范疇,是人一個內省的過程。如何幫助高職學生把誠信轉化為內在的修養(yǎng),就需要學校重視誠信意識的教育,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既要以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誠信教育的理論基礎,也要把誠信活動的開展作為誠信教育的主陣地。因此,高職院校既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操作技能的,也要重視“育人”,讓老師既做技能上的師傅又做靈魂上的導師。
(二)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
當前,我國社會誠信制度尚不健全,誠信記錄制度、誠信評價機制、誠信獎懲機制、誠信監(jiān)督機制等尚未完全建立。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起清晰地誠信意識,既通理論課和主體教育活動的引導,也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職學生誠信制度體系和記錄評價機制。
誠信記錄評價機制就是要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首先要做好宣傳工作,使學校各部門、學生家庭、用人企業(yè)都對此有所了解。誠信檔案的建立必須寫實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誠信檔案要把學生在校期間的諸如各種成績、獲獎情況、參與社會實踐情況、品行表現(xiàn)、貸款情況、欠費情況進行真實、詳盡的記錄,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使誠信檔案既有記載又有量化分數(shù),具體的量化標準可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指標。這些量化分數(shù),可以作為學生日后評獎評優(yōu)的一個參照,對于量化分數(shù)不及格的學生,可以實行評獎評優(yōu)一票否決。
此外,還應設有專門的記錄部門負責記錄存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發(fā)以計算機網絡為運行平臺的軟件,利用計算機電子記錄生成電子誠信檔案。幫助高職院校的誠信教育進入良性循環(huán),以便達到幫助學生建立誠信意識的目的,并對日后學生進入企業(yè),為企業(yè)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考。
3 結語
誠信是每個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本。恪守誠信的人必將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從而享有做人的尊嚴和發(fā)展事業(yè)、服務社會的機遇。每一名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都應該認真分析評價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把誠信這兩個字刻進我們心靈的深處,用一生的言行去實踐它。只有當我們對于誠信的修養(yǎng)提高了,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個寶貴的人生際遇,讓自己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吳德銀.對高職院校學生誠信觀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探索,2009,4:100-101.
[2]湯洪俊,彭銀年.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對策探究[J].現(xiàn)代企育,2008,12:88-89.
[3]謝怡.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與管理[J].蘭臺世界,2006,10:46-47.
[4]譚必勇.建立我國誠信檔案管理制度的探討[J].業(yè)務縱橫,2004,1:54-55.
作者簡介
王茂敏(1981-),男,漢族,山東濟南人,大學,檔案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檔案管理、計算機網絡,單位:濟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