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美芳
《課程與教學論》指出:“高明的教師的教學,在教學方法構成上是極其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而且總是包含體現(xiàn)其個性特色的獨創(chuàng)性因素?!蔽覀儜獜慕處?、學生、教材三方面交互作用的關系的角度來審視教學方法,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即“提示型教學方法”“自助型教學方法”“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
我淺議的是“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通過師生的民主對話與討論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由此獲得知識技能、發(fā)展能力與人格的教學方法,基本特點是教師和學生民主參與過程。下面,我從“教學對話”和“課堂討論”這兩方面談談。
一、教學對話
教學對話就是通過教師的提問、激勵與引導,學生自由思考、自由表達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由此獲得知識技能、發(fā)展能力與人格的教學方法。它的性質與策略:是以教師指導為特征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過程,不是隨意的聊天,旨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以學生自由思考、自由表達為特征,不能把教師的指導理解為教師對教學對話的過分干預與控制,否則會干擾自由思考與表達。
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駱駝和羊》一課,進行如下對話(分析駱駝和羊比高矮后):
師:什么叫長處?什么叫短處?
生1:我學會了炒雞蛋,這是我的長處;老師叫我畫鳥,我畫不像,這是我的短處。
師:(露出失望的神情)坐下!
(學生不好意思地坐下,再也沒吭聲。)
生2:事情做得好的叫長處,做不好的叫短處。
師(表情嚴肅)地說:“優(yōu)點叫長處,缺點叫短處?!?/p>
課后教師說:“我班學生就是不會說,說不到點子上,我只能把答案告訴他們?!?/p>
從本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維護自己傳授知識的權威,學生以自己的理解發(fā)表看法時,得不到教師的認可。讓學生想教師所想,說教師所說,這種“教學對話”不是真正的對話。真正的對話應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的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的體驗。那么,怎樣組織和引導學生展開教學對話呢?
(一)恰當?shù)奶釂?/p>
這是組織和引導教學對話的重要手段。如《麻雀》一文教學,在學生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這樣設計教學對話。
師:當兇猛的獵狗張開大嘴要吃小麻雀時,老麻雀奮不顧身地從樹上撲下來,想救它的幼兒。假如你是老麻雀,你想怎么做?為什么?
生1:我大聲吼叫,讓其他動物一起救小麻雀。因為人多力量大。
師:這是一種辦法,其他同學呢?
生2:我把小麻雀抱起來飛到樹上去,這下獵狗吃不到小麻雀,因為狗不會爬樹。
師:你真了不起,懂得狗的特征。
生3:我要像老麻雀那樣,不顧自己的生命與獵狗拼搏,為了救幼兒的生命,死有什么可怕!
師:這種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
……
通過恰當?shù)奶釂?,問題的答案多元開放,一些想不到的答案如泉水般的涌出,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對文本進行了多元的理解。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這是教學對話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托。一個理想的對話情境創(chuàng)設出來了,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教學《惠崇春江晚景》一詩,創(chuàng)設“春游去”活動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春游嗎?
生:喜歡!
師:老師帶你們春游去,尋找春天的足跡。
活動后師生對話:
生1:花開了很多,有桃花、李花、不知名的野花。
生2:草綠了,好像給大地鋪了一層綠毯。
師:你真會觀察。
生3:我看到了一位阿姨把一群小鴨趕到河里,那些“調皮的孩子”在河里撲通撲通地玩耍。
師:你觀察得多仔細呀!
生4:老師,我會把這美麗的春景畫出來。
師:你真棒!那就畫出來與大家分享分享!
……
師:同學們已找到了春天的足跡。春天明媚秀麗,花紅柳綠;春天以她那特有的魅力,吸引了無數(shù)的詩人,他們寫下了一首首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描寫春天的古詩《惠崇春江晚景》。
通過對話情境,教師與學生的心靈溝通起來了,把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與探究、解決新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了,學習這首詩就不難了。因此,要展開理想的教學對話,應善于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
二、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共同討論、探究與解決問題,學生由此獲得知識技能、發(fā)展能力與人格的方法。這是一種充滿著“集體思維過程”的教學,是一種真正有助于學生思維進步,有助于學生豐富知識、理解、信念、感情的教學。那么,怎樣組織和引導課堂討論呢?
(一)創(chuàng)設課堂討論情境,提出富有挑戰(zhàn)性的、真正吸引學生的、有價值的問題
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同學們,圓明園被侵略者毀滅成這樣,你們說要不要把她重修起來?請同學們展開討論,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和見解。”我以辯論的形式,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正方:我認為圓明園應該重修,中國人是有勇氣的,在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爬起來,不讓外人再來欺辱我們。
反方:我認為圓明園不要重修,一是要花許多資金;二是后代人不懂得圓明園怎樣被外國人毀滅的。
中立方:如果圓明園重修,可以讓我們學生觀光,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作為旅游業(yè),增加國家經(jīng)濟收入,可以再現(xiàn)從前的輝煌。不修,可以節(jié)省資金,作為屈辱的見證,讓后代人記住這個教訓。
學生通過討論、辯論,能夠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和見解,三方說得都有道理。教師要尊重學生多元、獨特的認識和判斷。
(二)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展開討論,要絕對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討論氛圍
如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我是這樣與學生展開討論的:
師:作者兩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只見到榕樹,沒看到鳥,第二次看到了鳥。
師:兩次所見不同,為什么?讓我們一起來討論。
討論后匯報:
生1: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是傍晚,這時,鳥兒已經(jīng)休息了,所以沒看到鳥;第二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是清晨,鳥兒正好出來活動,所以看到一群鳥。
師:有道理,其他同學,還有什么問題?
生2:榕樹枝葉茂盛,鳥被遮住了,所以看不到鳥。
生3:時間是在傍晚,天色暗,看不到鳥。
……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
我與學生一起討論,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回答,真誠善待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鼓勵學生超越教師,不唯師、不唯上,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總之,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課文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多元化,尊重學生的人格,提高教學水平。(責編 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