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我們物理教師應根據(jù)學科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其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手段。很多難以用語言描述或解釋的知識均可用實驗來處理,實驗能幫助物理教師突破教學難點。新課程標準提出:“物理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的操作技能、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弊灾平叹叩闹谱骱褪褂镁湍芎芎玫嘏囵B(yǎng)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自制教具 高中物理 實驗教學 物理素養(yǎng) 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很多物理中的概念、規(guī)律、原理都是通過實驗來揭示的。很多實驗的完成僅僅依賴現(xiàn)有的器材是不能解決的,因此,我們物理教師必須加強自制教具的研制和開發(fā),利用自制教具解決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意識和習慣,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
一、用簡單的材料制作教具,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把身邊的材料和物理實驗進行有機結合,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動腦分析,動手實驗等能力。俗話說:“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边@就是說,很多實驗都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使物理學習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比如,在進行“氣體定律”的教學時,利用生活中的注射器進行實驗,讓學生感悟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在體積變化時壓強是如何改變的。這個實驗是利用簡單的材料來完成的,實驗現(xiàn)象十分明顯,學生人人能做,親身感知物理知識,極大地刺激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再如,在壓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教學中,我制作了一個“微小形變演示器”,用生活中學生玩的激光燈作光源,用平面鏡作反射面,以墻作為觀察點,把裝置放在桌子上,看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以后的光點在什么地方,然后用力壓放著平面鏡的桌面,再觀察光點的位置,用的力大小不同,光點的位置改變的程度就不同,能夠很直觀地看出桌面受力以后的形變。由此啟發(fā)學生,用其他的方法能不能顯示微小形變,學生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方法。有一種想法很好,用瓶子做微小形變實驗,很簡單,但能很好地說明效果。有個學生用的是四棱柱狀的玻璃瓶,里面灌滿水,用膠塞塞住,膠塞上插入一根吸管,讓水在吸管內(nèi)一部分,用力擠壓玻璃瓶,就會發(fā)現(xiàn)吸管內(nèi)的水位發(fā)生變化。學生通常的印象是,被擠壓的玻璃瓶中的水位應該上升。學生的依據(jù)是生活中喝飲料的經(jīng)驗,殊不知飲料瓶多是圓形的塑料瓶;還有的學生提出手上的溫度高,會將能量傳到玻璃瓶上,導致瓶內(nèi)水溫升高,使瓶中的水位上升??上В@位學生的現(xiàn)象是水位下降,學生經(jīng)過討論、思考以后,明白了道理,利用的是周長相同時圓形的面積最大的數(shù)學原理。
二、對書上演示實驗進行改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高中物理教材上的演示實驗很多,并且很多演示實驗的通用性很強。由于各地情況不同,有的實驗條件不是很完善,教師可以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進行適當?shù)母倪M。這樣可以真正地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通過對演示實驗的改進,極大地激活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物理實驗素養(yǎng)。
比如,在進行“薄膜干涉”的實驗教學時,按照書本上的實驗做法,由于實驗的外部條件、實驗時間、實驗人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這個實驗很難成功,即使成功,實驗效果也較差,很多學生不能看清實驗現(xiàn)象,導致學生不能對“薄膜干涉”這一概念進行深刻的、全面的理解。為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教師和學生一起查閱相關資料,有的是從網(wǎng)上查詢,有的是從書籍上查找,結合自己的思考,師生一起對書本上“薄膜干涉”進行了改進,收到很好的實驗效果。具體做法是:“將整個裝置放置在一個大塑料瓶中進行實驗,這樣教學避免了外部實驗條件如風和人的呼吸導致薄膜風干。另外,我們對實驗中的肥皂液進行了改進,用洗衣粉溶液代替肥皂液,同時在洗衣粉溶液中放少許食糖水或甘油,這樣效果會更好。再有就是用酒精燈加熱時,可撒少量的食鹽,這樣火焰就是黃色,增加了觀察的直觀效果?!边@樣改進,使學生清楚地看到了薄膜干涉的現(xiàn)象,直觀感受薄膜干涉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同時,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利用現(xiàn)代裝備的小模型自制教具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新型的設備和工具走進我們的生活。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模擬制作,在設計和制作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相互討論和上網(wǎng)查詢,用科學的原理解決在探究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比如,在進行“磁懸浮”知識的教學時,利用教師外出時買回來的磁懸浮小模型進行實驗教學,教師從網(wǎng)上查詢改進方法,進行科學調(diào)試,直觀真實展示磁懸浮現(xiàn)象,科學揭示磁懸浮的原理,成功完成磁懸浮實驗演示任務,揭開這一科學知識的神秘面紗,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四、通過考核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雙提升
適時開展學生自制教具比賽,教師也參加,看誰用的材料簡單,誰的技術含量高,誰做得精致,誰能用簡單的物品解決問題。大家都是評委,互相打分,互相改進。學生不光是動手能力提高了,創(chuàng)新思維也有很大程度提升。學生喜歡學習物理,不再說物理多么不好學,多么抽象了。其實在動手之前是需要先動腦的,每一件作品不管是美觀還是粗糙,能解決的問題是全部還是只解決一部分,都是學生用心的結果,他們會在此基礎上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驗證理論。
總之,自制教具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和開發(fā)自制教具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參考文獻:
[1]高中物理課程標準.
[2]賈濤.例說自制教具在物理探究性教學中的作用[T].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1(9).
(責編 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