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臺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在現(xiàn)代社會影響下中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對中專生加以分析,并基于這種特點對中專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師采用適合中專生的教育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專學生 管理工作
現(xiàn)在大部分中專學校的教師都反映中專學生難以管教。而且,中專學生在面對市場經濟帶來的多種影響和挑戰(zhàn)時,顯得束手無策。這就需要中專教師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同時具有較高的管理素質。俗話說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實踐中我感到,只有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發(fā)揮好教師的奉獻精神,并進行言傳身教,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一、中專學生的特點
由于中專學生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因此中專學生的管理既不能與本科、大專學生相比,也不能與中小學生實施同樣的管教方法,要針對其獨特性,著重加強思想疏導。下面,我就是從整體出發(fā)對中專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
(一)學習特點
中專學生學習基礎太薄弱?,F(xiàn)在,人類進入知識化、信息化的社會,知識水平提高,也更加重視學習和學歷。同時,隨著高考擴招的逐步推進,考上大學不再是難事,因此成績稍微好一點的學生,會選擇進高中然后考取大學。如此導致了中專招上來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薄弱,學生的文化素質也普遍很薄弱。
對于中專學生來說,多數(shù)從小學或者幼兒園開始學習成績一直不好。中專學校學生在學業(yè)上的自卑感非常強烈,總是徘徊在后進生的行列。這些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由于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的引導,甚至還受到來自教師和社會各界的批評,漸漸產生了厭學心理或者自卑心理,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后面的學習就成為了難題,也使得教師在教學中要想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得很難。很多學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感到是一種束縛,是因為自己不想要來學校,或是不喜愛這個專業(yè)。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钡谴蠖鄶?shù)中專生都是被家長逼迫才來學校的。因此,在這種心態(tài)和環(huán)境下,想要產生學習興趣,提高成績是很困難的。
(二)思想特點
大部分中專生都是十七八歲的青少年,他們的內心世界是極其復雜、飄忽不定的,經常處于矛盾中,并伴隨有明顯的不成熟性。由于成績不好,大部分中專學生有自卑的傾向。他們是很情緒化的,會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滿足而欣喜若狂,也會因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滿足而抑郁寡歡。作為青少年的中專學生,他們喜歡新奇事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喜歡激動人心的場面,在正確引導下,可以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也會因為不切實際的幻想,憑借一時沖動去干一些出格的事?,F(xiàn)在社會網絡發(fā)達,極易使人變得浮躁,迷失自我。而對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獨立、半依賴、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中專生來說,他們更需要教師加以引導。
二、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從以上特點分析看出,中專學生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群體,更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他們大多數(shù)智力正常,身體發(fā)育也很正常,也有的具有自身特長。因此,教師要善于教育啟發(fā),培養(yǎng)中專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所以,教師只傳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特點啟發(fā)引導他們,以使他們成為高素質、適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
(一)要樹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人才的思路,以就業(yè)為導向
在中專教育中,教育家早就提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口號。尤其是在2005年的全國中職教會議后,這種提法就更加受到教育界的重視。
“以就業(yè)為導向” 就是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講解課本。例如,在課程選擇設置上,要立足于學生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提高。分配好文化課和專業(yè)課和實踐課的比例,加強技能訓練課,以能力提高為導向,增設適合職業(yè)需要的課程,能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新理念、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能。最后體現(xiàn)在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上,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不斷進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
我們要以改革的思路辦好職業(yè)教育,并牢固確立職業(yè)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重要位置,促進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激發(fā)年輕人學習職業(yè)技能的積極性。
此外,我們還必須改變職業(yè)學校只是針對學齡人口教育的觀念,積極承擔起企業(yè)員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素質提升的培訓重任,使學校成為社會人員回爐接受再教育的終身學習場所,為廣大學習者打開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門。
(二)教師要多激勵學生
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做學生思想引導工作,教師必須以正面教育為主,盡量多表揚少批評。表揚應在集體會上,以樹正氣,激勵學生積極奮發(fā)向上,同時給優(yōu)秀學生一個全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例如,教師可以展開主題為“我成功,我快樂”之類的班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從而提高自信心,產生要成功的動力。批評則盡可能在個別場合進行,低調處理,讓學生有一個下臺的階梯和改正的機會,促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與檢查自己,自覺改正錯誤。
(三)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
要學生做到自我管理,教師就要啟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合理地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如升學、就業(yè)、感情等,拿回自己對人生的主控權,而非一直受人左右影響地去搖擺自己的未來。
有著目標的引導,學生就會向著目標努力,就會養(yǎng)成一種習慣。習慣是一種恒常而無意識的行為傾向,反復地在某種行為上產生,是心理或個性中的一種固定的傾向。成功與失敗,都源于你所養(yǎng)成的習慣。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我們每個人都受到習慣的束縛,習慣是由一再重復的思想和行為所形成的?!币虼?,只要能夠掌握思想,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中專學生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作為中專教師,我們應積極分析和研究職業(yè)中專教育的特點,并在教育教學中善于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從而在社會主義新形勢下不斷轉變、完善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京瓊,何培森.試論構建21世紀高校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體系.體育科研,2001(3).
[2]陳琦.關于我國體育教學理論創(chuàng)新的思考.體育學刊,2000(5).
[3]王云松.高校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原則及途徑分析.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12(8).
(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