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璐
近年來,語文教學方法可謂是五花八門,熱鬧非凡,學案導學、五步教學、目標教學,不一而足,但卻忘記了語文作為最基礎的工具性的本質(zhì)特征。怎么樣上好語文課,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根據(jù)多年來的觀察實踐,我認為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在于以文本為例,教給方法,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一、文本引路,點撥指導
讓學生在精讀課文的恰當教學中,學習文中的遣詞造句、景物描寫,修辭運用、說明方法、謀篇布局、中心提煉……但是受課堂時空限制和學生記憶規(guī)律影響,我們不可能對例文面面俱到地講授。但是,每一篇例文既然是例子,它就包含著多個可供教學的知識信息,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根據(jù)班級實際,找出例文中的特色部分重點指導,讓學生學一課有一得。比如七年級下冊《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師怎樣做才能使它既不脫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又能使學生把知識深化、遷移和運用,切實讓學生一課一得,真正起到“反三”的效果呢?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描寫人物的方法分析,所以我將課文閱讀植根于寫作的沃土中,把課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作為范本,教會學生人物描寫的方法,使學生更好地從“閱讀”中學“寫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二、文本引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每篇課文韻含的知識點很多,怎么從眾多的知識點中選取自己所需要的養(yǎng)料,這與每個人的經(jīng)歷和審美情趣有關(guān)。同一篇課文,不同的人去讀它會有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我們常說要個性化地閱讀,就是要尊重學生內(nèi)心的閱讀體驗。比如,有些文章的意韻是很難用語言進行傳達的,只能在讀者心里產(chǎn)生靈魂上的共鳴?;蛘呤钱敃r學生讀它并沒有覺得怎么樣,隨著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他對所學的課文會有一個“頓悟”,而這種“頓悟”是老師的泛泛講解無法企及的。所以,我們要把課堂真正地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讀書,讓學生讀書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要教給他們讀的方法。以七年級下冊《音樂巨人貝多芬》為例,老師首先要對學生提出讀書要求,讓學生準備好紙筆,不動筆墨不讀書。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畫出生字詞,自己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第二步,再讀課文,培養(yǎng)思維能力。讓學生說說,你讀出了什么?第三步,邊讀邊思考,想想自己喜歡哪一段,為什么?(因人而異,不必強求),最后,老師設計為貝多芬寫一段頒獎詞,既是對學生學習的測試,也是對文本內(nèi)容的鞏固,達到進一步理解課文的目的。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簡要補充總結(jié)。只有學生自己用心讀書,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文本為例,提升閱讀量
長期以來,中學生的閱讀的方法比較單一,內(nèi)容僅限于文本,學生只能眼觀文本,耳聽講解。依靠文本來獲得知識和見解,不僅閱讀數(shù)量有限,而且認識也非常模糊。再加上學生生活范圍狹小,限制了他們思維的發(fā)展,而要改變這種狀況的唯一一種方式就是課外閱讀。與其讓學生做那么多的語文作業(yè),不如騰出時間讓學生快樂閱讀。這里,我們要解決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自外而內(nèi)的吸收,是學習語言的最有效方法。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以學習語言為基礎,必須通過閱讀的內(nèi)化吸收來完成。多讀書就是間接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我們深入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還是以《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為例,我在課后推薦學生推薦了《紅樓夢》中王熙鳳出場的外貌描寫,四大吝嗇鬼之一的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這些關(guān)于人物描寫的精彩片段,大大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四、文本為例,讀寫結(jié)合,培養(yǎng)作文能力
借助文本進行課前指導,培養(yǎng)學生采集儲存寫作材料的能力。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難癥”。不論是命題作文,還是半命題作文,教師在提出寫作要求后,盡管反復提示、啟發(fā)、引導,學生還是無從下筆。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guān)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边@就要求學生在寫作前必須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多側(cè)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獲取寫作素材。由于學生平時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他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亂的,面對作文題目自然也就難以下筆成文。但是,如果對所寫之物,都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實地觀察后再寫,這又是極不現(xiàn)實的。針對這一情況,文本就顯得特別重要。例如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寫作課是《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我認為寫作的過程應該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敘述,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社會,表現(xiàn)世界。正是基于對作文內(nèi)涵的如此解讀,我堅持倡導自由作文,千方百計尋找源頭活水,總結(jié)方法。
“課文作文”就是其中的一種,什么是課文作文?通過聯(lián)想想象,推理整合,寫出既與原文有關(guān),又不同于原文的新片段、新篇章。這節(jié)課,我注重目標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堅持扎扎實實上語文的理念,設計了既有內(nèi)涵又有樂趣的學習活動,將課文《天上的街市》《我的老師》作為作文的創(chuàng)造點,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寫作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通過學習《天上的街市》讓學生總結(jié)聯(lián)想和想象的概念。通過對《我的老師》的隱點提問教會學生想象的辦法。比如,我會針對課文這句話“在假日里,她把我們帶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園子里,她還讓我們觀察蜜蜂?!奔由献约旱囊龑А澳莻€園子可真美啊……”這樣,使學生對所要表現(xiàn)的客觀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學生有了可供模仿套用的寫作格式,下筆成文也就比較容易了。學生寫作時就有一個參照物,降低了作文的難度。學生初稿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讀文本,進行比較,找出觀察寫作中的疏漏和對客觀事物認識上的不足,進行補充修改。由此而寫出的作文,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綜上所述,文本是例子,通過這個例子讓學生獲得各方面的知識,補充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達到學習、模仿、積累、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