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kin on her face was as thin and drawn as tight as the skin of onion and her eyes were gray and sharp like the points of two picks.
同車的人告訴他:“黑龍江人常說,這里的土地,插根筷子都會發(fā)芽。”
上述兩部分分開評獎,參賽者可任選其一進行翻譯。譯文請在2014年5月10日前在網(wǎng)上提交,網(wǎng)址為http://www.dogwood.com.cn/intro.html;或者用稿紙謄寫工整,寄往北京市海淀區(qū)海淀東三街2號新東方南樓19層《新東方英語》編輯部“翻譯擂臺”收,郵編為100080,截止日期為5月10日(以郵戳為準)。我們將隔期刊登有關(guān)譯文的詳細評點,并評出若干名最佳譯手(獎品:《一瞥一驚鴻——一生必看的58部電影(下)》)和潛力譯手(獎品:《漂亮的英文句子——英文這樣寫就對了》)??靵硪辉嚿硎职桑?/p>
2014年3月號英譯中獲獎名單
彭菲菲
王紫晶 陳丁力 蔡琳童
2014年3月號中譯英獲獎名單
王蓉 薛濤
王婷婷 史亞潔
夸張在漢語和英語中都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漢語中的夸張也叫“夸飾”,指的是“運用遠遠超過客觀事實的說法來渲染強調(diào)某事物,以求給人突出的印象”。英語中的夸張也是“故意運用夸大事實的手法來加以強調(diào)”(the deliberate use of overstatement or exaggeration to achieve emphasis)。一般來說,無論是英語的夸張,還是漢語的夸張,其字面意思都違背常理或生活常識,或是在具體語境內(nèi)有明顯的自相矛盾之處,因為只有如此,其強調(diào)的效果才會突出。因此,夸張通常都比較容易識別,意思也好理解。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這是夸張修辭格與比喻等其他修辭格不同的地方。但正如有些學(xué)者指出的那樣,英語和漢語的夸張存在一些差異,有些夸張的構(gòu)成并不一致,翻譯時如果機械直譯,讀者可能就難以理解。換句話說,夸張修辭格的翻譯難點主要在于表達。因為英語和漢語中的夸張有諸多相似之處,而且都比較容易識別,翻譯時應(yīng)盡量保留夸張。但如果原文夸張的手法對譯文讀者來說并不熟悉,翻譯時強行保留又會造成理解困難,這就要求譯者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在翻譯實踐中,這個平衡點并不好找,或是該保留的夸張沒有保留,或是不該保留的夸張強行保留了下來。即便是職業(yè)譯者,這樣的錯誤也很難避免,對于翻譯初學(xué)者來說就更是如此了。本次翻譯擂臺的許多參賽譯文就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在下文中具體分析。
英譯中題目
It is not contrary to reason to prefer the devastation of the whole world to the scratching of my fingernail.
翻譯要點
英文原文中有兩處夸張,分別是devastation of the whole world和scratching of my fingernail,以極重大的事件與極瑣碎的事件兩相對比,強調(diào)這種心理的荒謬之處。兩處夸張識別起來并不難,也沒有明顯的英語特色。漢語中雖然不常用devastation of the whole world這種說法,而是用“天塌下來”之類的說法,但如果直譯的話,讀者理解起來也不困難。盡管如此,參賽譯文在夸張修辭格的表達上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四類。
問題一 參賽者對整個句子進行解釋,替換原有的夸張修辭格,但解釋不準確。
例: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此理性也。
評析:譯文用漢語中一句常用的熟語來解釋整個句子,這句熟語本身也可以視為一種夸張,因為要辜負“天下人”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皩幙伞币辉~也說明所謂的“負天下人”只是表達一種決心。在翻譯時替換原文中的夸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翻譯方法,因為這樣可以保留原文的夸張修辭格,突出強調(diào)的效果,但前提是譯文意思不能走樣。這里譯文中的夸張和原文的夸張相比意思就走樣了?!笆澜鐨纭焙汀肮沃讣住辈⒉粻可?zhèn)惱淼赖聠栴},與“負”扯不上關(guān)系。譯文的這種替換有些牽強附會,這個問題在借用目標語現(xiàn)成熟語翻譯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翻譯初學(xué)者應(yīng)該以此為戒,除非特別有把握,否則翻譯時盡量不要借用現(xiàn)成的表達法,尤其是俗語、諺語一類。
問題二 參賽者無故改變夸張修辭格的措詞。
例:人如果寧愿毀滅全世界而不肯傷害自己一個指頭,這并不是違反理性。
評析:譯文保留了“毀滅全世界”,但把“scratching … fingernail”譯成了“傷害……指頭”,把“指甲”換成了“指頭”。這種譯法和上面的譯法相比,相同之處在于都使用了替換的方法,不同之處是這個譯文只替換了一處夸張,且沒有扭曲原文的意思?!皞χ割^”和原文中“刮指甲”的意思的確相似,和“毀滅世界”同樣能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譯法的好處是采用漢語中的熟語,譯文讀起來自然流暢。但這種替換其實并不必要,因為直譯原文中的夸張修辭格讀者也可以理解,夸張的修辭效果不受影響。
問題三 參賽者對一處夸張修辭格進行解釋,但解釋有誤,賦予了譯文額外的意思。
例:與其選擇自虐不如選擇世界毀滅,這并不與理智相悖。
評析:原文并沒有說scratching of my fingernail是由誰造成的,可能是“我”自己,也可能是別人。如果是別人,那將其解釋為“自虐”就不符合實際。即便是“我”造成的,“刮”一下指甲也談不上自虐。這個夸張之所以能與devastation of the whole world形成對比,就是因為這個行為太微不足道,太不值得大驚小怪了。如果解釋成“自虐”,這一層意思就消失了。根據(jù)生活常識,自虐行為應(yīng)該比刮指甲要激烈得多,造成的傷害也要嚴重得多。從這一點來說,譯文這一解釋沖淡了原文中的對比,削弱了原文的強調(diào)效果。
問題四 參賽者模糊處理夸張辭格,譯文不如原文生動,夸張的力度有所減弱。
例1:寧愿毀壞整個世界,也不愿傷害自己絲毫,這并非情理難容。
例2:寧愿世界毀滅,也不想自己受一點小傷,這也并非情理難容。
評析:“傷害自己絲毫”和“自己受一點小傷”都傳達出了原文所表示的“微不足道”的意思,都可以和“世界毀滅”形成對比。但和原文相比,“指甲”這一意象消失了,語言不夠生動,與“世界毀滅”的對比也不如“刮指甲”強烈,夸張的力度明顯減弱。
除了與夸張修辭格相關(guān)的翻譯問題外,參賽譯文還存在以下四類問題。
問題一 參賽者無故增譯,譯文意思不準確。
例1:寧愿毀滅整個世界,也不愿意刮傷自己的手指,這個想法不違背理性。
例2:與其刮擦指甲手足無措,我寧愿選擇讓這世界毀滅。這也并不有違理智。
評析:第一個譯文中“這個想法”是增譯的。用這個增譯對兩處夸張修辭格所表達的意思加以概括,句子結(jié)構(gòu)更加平穩(wěn),讀起來很自然。接近一半的譯文都采取了這種譯法,但這種譯法的問題在于原文模糊的含義被強行具體化了,意思不一定準確,夸張的力度也有所減弱。不管是devastation of the whole world還是scratching of my fingernail,對于“我”來說都未必只是一種想法。原文不明確交代說是“想法”,就是要保持夸張的力度,突出強調(diào)的效果,顯示出兩個夸張所構(gòu)成的對比是多么不符合理性。加上“想法”之后,似乎說話人對前面的內(nèi)容進行了反思,夸張的效果顯然減弱了。第二個譯文中的“手足無措”是增譯的,這種增譯雖然沒有對夸張的力度有多大程度的削弱,但同樣把模糊的含義具體化了,意思未必準確。從原文可以看出“我”非常愛護指甲,但“刮擦指甲”后是“手足無措”還是“驚慌失措”“驚恐萬分”“痛心不已”,我們都不得而知。譯者沒有必要越俎代庖,將其明確表示出來。
問題二 參賽者沒有看清句子結(jié)構(gòu),胡亂猜譯。
例:寧愿世界的毀滅也不堪我指甲之刮擦的推理是不相悖的。
評析:譯者沒有理解reason和contrary之間的關(guān)系,沒有看出所謂的contrary指的是“prefer … to …”和reason之間的矛盾,自然也就無法理解reason的確切含義,只能將其理解為“推理”。出現(xiàn)這樣的譯文,說明譯者的英語基本功還不扎實,對于it作形式主語的句子還不熟悉。
問題三 參賽者的譯文表述不當,譯文意思與原文有出入。
例:究竟是毀滅世界,還是劃破我的指甲,要在兩者中選其一,這個問題理論起來其實并不沖突。
評析:譯者把devastation of the whole world翻譯成了“毀滅世界”,讓人誤以為是“我”要“毀滅世界”,但原文中并沒有這一層意思。原文并沒有指明devastation的邏輯主語,如果結(jié)合scratching of my fingernail這個表達法來看,這個邏輯主語更不可能是“我”。這其實也是一種將原文模糊含義具體化的譯法。調(diào)整一下表述方式,把“毀滅世界”改為“世界毀滅”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了。
問題四 參賽者誤譯個別詞,導(dǎo)致譯文意思錯誤。
例1:就算整個世界都毀滅了,我也不愿意我的手指甲出現(xiàn)刮痕,這樣的理由并不對立。
例2:情愿世界滅亡,我也不要指甲刮破,這樣的想法也算合乎情理了。
例3:寧可毀滅整個世界也不愿意碰傷我的指頭,這并不違背理性。
評析:第一個譯文把reason翻譯成了“理由”,采用了這個詞最常見的意思。但“理由并不對立”的說法顯然講不通。其實,這個詞除了“理由,原因”外,還有兩個常用意思,分別為“the power to think right, understand and form opinion”和“good sense”。這里顯然是后一種意思,即“道理,情理”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的譯文都采用了“理由”或“原因”這樣的譯法,說明有些譯者習(xí)慣于采用詞典中的第一個釋義,還沒有學(xué)會結(jié)合語境來選擇詞義。第二個譯文把devastation翻譯為“滅亡”,漢語搭配生硬。我們會說人滅亡,但很少說某個地方滅亡。根據(jù)《新牛津英語詞典》的解釋,動詞devastate的意思是“destroy or ruin”,也有詞典將其解釋為“make empty, lay waste”,也就是“毀壞,徹底破壞”的意思。這個詞多用來指地方,指人的時候則表示傷心或震驚的意思,這里還是翻譯為“毀滅”比較好。第三個譯文把scratch翻譯為“碰傷”,同樣不正確?!缎屡=蛴⒄Z詞典》對這個詞的其中一條解釋是“make a long, narrow superficial wound in the skin of”,即在皮膚表面留下窄而長的淺傷,漢語可以翻譯為“抓傷”“擦傷”等,總之不嚴重,是皮外傷。這里用來修飾指甲,更是隱含了“傷勢輕微”的意思?!芭鰝币馑疾徽_,體現(xiàn)不出“輕傷”之意。
獲獎譯文:寧愿毀滅全世界也不愿意刮傷我的指甲,這并不違背理智。(王蓉)
評析:譯文保留了原文的夸張修辭格,用“刮傷”來翻譯scratching說得通,把reason翻譯為“理智”也可以,因為前面兩處夸張所描述的情況的確不符合理智。但前文已經(jīng)分析過,“毀滅全世界”的譯法不合適。把這個譯文略作修改,就有了下面的參考譯文。
參考譯文:寧愿全世界毀滅也不愿意刮傷我的指甲,這并不違背理智。(韓子滿)
中譯英題目
他們看到那些受人尊敬的財主們,往往會流出一尺長的口水。
翻譯要點
中譯英原文中“流出一尺長的口水”是夸張,漢語中的這個固定表達法強調(diào)的是極其羨慕的心情。但英語中一般不會用“一尺”這樣表示長度的詞來形容口水之多,而且英語中表示“流口水”的詞也有多個,如果譯者選詞不當,可能連“羨慕”的意思都表達不出來。參賽譯文在翻譯夸張修辭格時主要出現(xiàn)了以下四類問題。
問題一 參賽者省略夸張修辭格,譯文意思不完整。
例1:When saw those respectable wealthy men, they were often drooling.
例2:Their mouths were watering at sight of the respectable rich man.
評析:兩個譯文都把原文中的“一尺長”省略了,只譯出了“流口水”,雖然也表達出了“羨慕”這層意思,但原文中的突出和強調(diào)效果消失了??赡苁亲g者意識到直譯“一尺長”不符合英語表達習(xí)慣,因此索性省略不譯。在有些時候,這種省譯的策略是可行的,但也只是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才適用。這里“一尺長”完全可以采用其它辦法表示出來,省去不譯并不合理。
問題二 參賽者解釋夸張修辭格,譯文不如原文生動。
例:When they see those respected rich men, they often drool with envy.
評析:譯文沒有直譯“一尺長”,而是將其解釋為with envy,把流口水的原因明確表示了出來。與上一種譯法相比,這樣翻譯對夸張的意思表達得更為明確,但因為沒有了夸張,譯文不如原文生動。這種譯法本質(zhì)上還是一種省譯,不值得提倡。
問題三 參賽者直譯夸張修辭格,但用詞錯誤,譯文意思不準確。
例:When they saw those respected rich men, they always flow out a foot long saliva.
評析:譯文把“一尺長”譯成了a foot long,把“流……口水”譯成了“flow out … saliva”,完全是按照字面意思直譯。其中a foot long的表達法不規(guī)范,應(yīng)改為one-foot long;“flow out … saliva”的譯法生硬,不符合英語表達習(xí)慣,也表達不出漢語中“羨慕”“嫉妒”等聯(lián)想意義?!傲骺谒边@個表達法在漢英詞典中有多個解釋,如drool、dribble、slobber、water、salivate等,有的詞典還給出了run at the mouth的解釋。這些解釋在參賽譯文中都可以找到,可見參賽譯者對“流口水”這個表達法還是下了工夫的。但根據(jù)英語的習(xí)慣用法,dribble一般只有生理學(xué)上的意義,即真的有口水流出來;run at the mouth則主要表示“夸夸其談”,并沒有真的“流口水”的意思;saliva是salivate的名詞形式,意思是“口水”,與flow搭配表達不出“羨慕”的意思。
問題四 參賽者增譯夸張修辭格,譯文意思不準確。
例:They are so greedy that they often drool as long as miles when they saw those respected moneybags.
評析:譯文用drool譯“流口水”,用as long as miles來譯“一尺長”,從意思上來看,這樣的譯文表達出了夸張的“羨慕”之意。當然,as long as miles的表達不自然,可以改為as long as a mile或one-mile long。但譯文畫蛇添足,添加了so greedy這樣的字眼。見到富人受到尊敬就羨慕得流口水,這至少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心理,說這樣的人“貪婪”不一定符合實際。譯文包含了原文中所沒有的含義,意思不準確。
除了夸張修辭格的翻譯錯誤之外,參賽譯文最常見的錯誤是對個別詞的誤譯。
例1:The sight of those respectable rich men always makes them run long at the mouth.
例2:The very sight of those venerable tycoons will leave him in drooling admiration.
評析:第一個譯文把“受人尊敬的”翻譯成了respectable,即“令人尊敬的”,意思與原文有明顯差別。財主們受到別人的尊敬,可能是因為別人貪圖他們的錢財,他們本人是否值得別人尊敬倒不一定。許多參賽譯文都錯譯了這個詞,有的譯文還用了respectful,即“充滿尊敬態(tài)度的”,意思離原文更遠了。第二個譯文把“財主”翻譯成了tycoon,即“大亨”,意思同樣不準確。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財主”是指“占有大量財產(chǎn)的人”,也就是富人,翻譯為wealthy people或rich people都可以,tycoon這個詞則包含了原文所沒有的含義。類似的錯誤還有capitalist和God of wealth等說法,都不準確。有相當一部分譯文用了moneybags這個詞,但用法不對。這個詞雖然有“富人”的意思,但用作這個意思時是單數(shù)名詞,不與those或these等復(fù)數(shù)代詞連用,動詞也用單數(shù)形式。
獲獎譯文:They are always drooling all over the floor when seeing those respected rich men. (彭菲菲)
評析:譯文用drool all over the floor來譯“流出一尺長的口水”,表達出“羨慕”的意思,同時譯文也是一種夸張,保留了原文突出強調(diào)的效果。用respected rich men來譯“受人尊敬的財主”也很準確。不足之處在于,用always來譯“往往”不夠準確,現(xiàn)在進行時也沒有必要。
參考譯文:They would drool all over the floor when seeing those respected rich men. (韓子滿)
評析:情態(tài)動詞would可以表示某種典型的經(jīng)常性動作(常含貶義),用來翻譯“往往會”比較合適。當然,也可以將其改為of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