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蔗糖鐵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9 例缺鐵性貧血患者隨機分為口服對照組和靜脈滴注治療組,治療4 w, 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的變化。結(jié)果靜脈滴注組和口服對照組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 而靜脈滴注組上升度明顯高于口服對照組(P<0.01)。結(jié)論靜脈用蔗糖鐵改善缺鐵性貧血的效果優(yōu)于口服硫酸亞鐵。
關鍵詞:貧血;蔗糖鐵注射液;療效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貧血癥,多見于青少年、育齡婦女和老年人,還有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障礙所致失血、鐵攝入不足等患者。IDA是由于體內(nèi)缺少鐵質(zhì)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種常見貧血。這種貧血特點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組織中缺乏可染色鐵,血清鐵濃度和血清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均降低[1]。近年來,萊州市人民醫(yī)院選擇確診的部分IDA患者進行蔗糖鐵靜脈補鐵治療,收到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山東省萊州市人民醫(yī)院血液科2011 年10 月~2013 年9 月入院的IDA患者89 例,其中男患者27 例,女62 例;年齡17~79 歲,平均年齡為43.2歲。所有病例均經(jīng)血常規(guī)、鐵代謝檢查,可排除其他貧血癥。所有患者血紅蛋白57~96 g/L, 血清鐵蛋白均<11μg/mL,血清鐵<9.03 μmol/L ,符合缺血性貧血的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遵循自愿原則且知情同意。另外排除有嚴重肝病、鐵劑過敏史、嚴重營養(yǎng)不良等癥狀的患者。
1.2分組治療分為兩組,靜脈補鐵治療組:每次1 支蔗糖鐵注射液稀釋于100 mL 生理鹽水中,20min滴完,4次/w;首次治療前給藥30~50mg,給藥30min后無不良反應,繼續(xù)給予余下藥液,治療組47例,平均年齡為42.8歲,女性28例,男性19例;其中月經(jīng)過多23例、胃炎15例、營養(yǎng)不良9例;治療前血紅蛋白濃度為(68.3±10.1)g/L??诜a鐵組:琥珀酸亞鐵0.1 g/次, 3 次/d, 共服4 w, 口服組42例,平均年齡為43.8歲,女性26例,男性16例;月經(jīng)過多21例、胃炎10例、營養(yǎng)不良11例;治療前血紅蛋白濃度為(67.9±9.9)g/L。
1.3療效觀察用藥前及用藥后2、4w測定患者血紅蛋白(Hb)、鐵蛋白(SF)。治愈:男性H b≥120g/L, 女性Hb≥110g/L, SF≥20g/L; 有效:Hb上升≥20 g /L; 無效:治療后未達上述標準。
1.4不良反應觀察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有無皮膚瘙癢、便秘、腹痛等不良反應。
1.5統(tǒng)計方法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 表示, 進行t檢驗, 計數(shù)資料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蔗糖鐵靜脈滴注治療組2w治療后愈46,有效1例,無效0例,治愈率為97.9%,有效率為100%,琥珀酸亞鐵對照組4w治療后治愈36,有效5例,無效1 例,治愈率為85.7%,總有效率為97.6%,兩組比較治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Hb和SF改善情況蔗糖鐵靜脈滴注治療組2w治療后Hb值由68.3±10.1g/L升高123.4±9.7g/L, 琥珀酸亞鐵口服對照組4w治療后Hb值由67.9±9.9g/L升高82.4±10.4g/L,SF值上升差值分別為(38.7±12.2)、(14.8±6.7)g/L,靜脈補鐵血清鐵蛋白升高程度明顯高于口服補鐵組(P<0.001)
2.3不良反應琥珀酸亞鐵口服對照組有5例發(fā)生胃腸道反應, 發(fā)生率為11.9%。其中,便秘4 例, 惡心1 例, 對癥治療后好轉(zhuǎn)。蔗糖鐵靜脈滴注治療組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3討論
鐵是人體生理過程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細胞內(nèi),不但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而且還參與體內(nèi)一些其他重要生化過程,如細胞線粒體的電子傳遞、兒茶酚胺代謝及合成等。IDA患者血紅蛋白會造成組織缺氧、缺血,并且降低細胞內(nèi)含鐵酶催化效能,影響生物體功能代謝。長此以往會導致精力不集中、食欲減退、體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等[3]。
補充鐵劑常用口服鐵劑,傳統(tǒng)方法成人口服硫酸亞鐵,但起效慢, 胃腸道反應較多。本研究應用蔗糖鐵治療缺鐵性貧血, 蔗糖鐵靜脈滴注治療組血紅蛋白升高幅度和上升速度均明顯優(yōu)于琥珀酸亞鐵口服對照組, 說明靜脈用蔗糖鐵改善貧血的效果優(yōu)于口服硫酸亞鐵組。
參考文獻:
[1]王吉耀,徐從高.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707.
[2]鄧家棟.臨床血液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517.
[3]徐小平.周峰.靜脈鐵劑的臨床應用[J].內(nèi)科理論與實踐,2010,5(4):298.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