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雷公藤多苷對體外培養(yǎng)的變應性接觸性皮炎(ACD)小鼠T淋巴細胞亞群影響。方法以2,4-二硝氯苯(DNCB)制作ACD小鼠模型,分離淋巴細胞,各濃度雷公藤多苷體外作用48h后,利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3+T,CD4+T,CD8+T細胞數(shù)量。結(jié)果雷公藤多苷可以顯著抑制Th(CD4+T)細胞的表達(P<0.01),高低濃度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高中濃度組間、中低濃度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雷公藤多苷可以降低ACD小鼠體外培養(yǎng)的Tc淋巴細胞(CD8+T)數(shù)量,抑制Tc細胞的表達。雷公藤多苷高濃度可以降低ACD小鼠體外培養(yǎng)的CD3+淋巴細胞數(shù)量,抑制CD3+細胞的表達(P<0.01)。結(jié)論雷公藤多苷可以減少成熟T淋巴細胞表達,非特異性地降低Ⅳ型變態(tài)反應主要效應細胞CD4+T及CD8+T亞群的表達,可能是雷公藤多苷治療ACD的免疫抑制機理之一。
關(guān)鍵詞:雷公藤多苷;變應性接觸性皮炎;T細胞亞群雷公藤是衛(wèi)矛科雷公藤屬的木質(zhì)藤本植物,最早收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辛涼,有大毒,氣味特異,其藥用部位主要為根及根莖。雷公藤成分復雜,雷公藤多甙(又稱:雷公藤總甙)是目前臨床應用的最廣泛的雷公藤制劑之一,是雷公藤根芯部分用水和氯仿提取,經(jīng)柱色譜分離得到的一種有效組分[1],其生物活性是由多種成分(二萜內(nèi)酯、生物堿、三萜等)協(xié)同產(chǎn)生。本項目擬通過實驗探討雷公藤多苷對變應性接觸性皮炎(ACD)小鼠體外培養(yǎng)T淋巴細胞亞群影響。
1器材
1.1動物6~8w齡昆明鼠,雄性,購自天津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
1.2儀器超凈工作臺(蘇凈集團安泰公司),CO2培養(yǎng)箱(Thermo公司,德國);倒置顯微鏡(OLYMPUS,日本);臺式高速離心機(北京醫(yī)用離心機廠,日本);流 式 細 胞 儀(FACSCalibur型美國BD公司,美國),
1.3試劑RPMI-1640培養(yǎng)液(Gibco公司),胎牛血清(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2,4-二硝氯苯(1-chloro-2:4-dinitrobenzene,DNCB)(天津市化學試劑公司),PE anti-mouse CD8(PE標記抗鼠CD8熒光抗體);PE anti-mouse CD4(PE標記抗鼠CD4熒光抗體);FITC anti-mouse CD3(FITC標記抗鼠CD3熒光抗體),雷公藤多苷購自浙江得恩德制藥有限公司。
2方法
2.1 ACD小鼠模型制備剪除小鼠背部3cm2鼠毛,涂抹5%DNCB;10d后,小鼠耳廓內(nèi)外兩側(cè)涂抹1% DNCB。1w后激發(fā)一次,重復四次。第四次激發(fā)后24h后觀察皮損狀況,并取背部及耳部皮膚組織病理檢查。HE染色后,觀察炎性細胞浸潤,表皮細胞間水腫、細胞內(nèi)水腫,網(wǎng)狀變性、表皮壞死,確定模型成功。
2.2 ACD小鼠淋巴細胞分離培養(yǎng)小鼠頸椎脫位處死無菌取脾臟,研磨脾臟,收集脾細胞懸液,離心懸浮細胞,計數(shù),調(diào)整為濃度2×106/mL,然后平均分為4組,分別加入含有藥物的RPMI-1640培養(yǎng)液(藥物濃度分別為雷公藤多苷0,1,2,4μmol/L),每組一式3孔?;靹蚝蠓湃牒?%CO2的CO2溫箱內(nèi),37℃,培養(yǎng)48h后進行檢測。
2.3雷公藤對體外培養(yǎng)小鼠T淋巴細胞亞群影響的檢測吸取細胞, 離心,棄上清液, PBS重懸細胞入流式試管中,離心,棄上清,洗滌細胞,吸棄上清;每管分別加入5μL FITC anti-mouse CD3、5μL PE anti-mouse CD4和5μL FITC anti-mouse CD3、10μL PE anti-mouse CD8;震蕩,室溫避光保存30min;加入500μL 4%多聚甲醛,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經(jīng)488nm激光激發(fā),依CellQuest軟件,每個樣本取10000個細胞。
2.4統(tǒng)計學方法實驗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11.0軟件處理,多組間兩兩比較采取單因素方差分析。
3結(jié)果
見表1,表2,表3。
雷公藤多苷可以抑制Th細胞的表達。雷公藤多苷各濃度組體均可以顯著降低體外培養(yǎng)的ACD小鼠Th淋巴細胞含量(P<0.01),高濃度組與低濃度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高濃度組與中濃度組、中濃度組與低濃度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雷公藤多苷可以降低ACD小鼠體外培養(yǎng)的Tc淋巴細胞數(shù)量,抑制Tc細胞的表達。雷公藤多苷高濃度情況下抑制Tc細胞表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雷公藤多苷中濃度組與對照組、低濃度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各濃度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雷公藤多苷高濃度可以可以顯著降低ACD小鼠體外培養(yǎng)的CD3+淋巴細胞數(shù)量,抑制CD3+細胞的表達,(P<0.01)。
4討論
ACD發(fā)病機理屬于Ⅳ型變態(tài)反應。外界致敏物質(zhì)與皮膚初次接觸后,與表皮的郎格罕細胞結(jié)合。當帶有抗原的郎格罕細胞刺激了在淋巴結(jié)中的未分化淋巴細胞時,使其開始分裂,并分化成致敏T淋巴細胞克隆并作為效應細胞再經(jīng)過體內(nèi)循環(huán)到皮膚。當皮膚再次接觸同一物質(zhì)時,即可被效應T淋巴細胞識別,使該細胞激活,并大量分化和釋放淋巴因子產(chǎn)生各類效應[2]。
T細胞表面的T細胞識別抗原,是鑒別和分離T細胞和T細胞亞群的重要依據(jù)。CD3分子表達在人全部T細胞上,CD4分子分布在T細胞的輔助細胞亞群表面,而CD8分子分布在抑制性T淋巴細胞和殺傷性T淋巴細胞表面,在鑒別Tc細胞亞群中有重要作用。
參與Ⅳ型超敏反應的T細胞包括CD4+和CD8+的兩個亞群, T細胞在局部擴增,直接或通過細胞因子間接損傷帶有抗原的靶細胞,導致細胞的變性和破壞[3]。有研究表明,在抗原致敏的局部皮膚,早在臨床癥狀及組織學改變出現(xiàn)以前即出現(xiàn)了CD8+T細胞的迅速聚集,而CD4+T細胞的浸潤則出現(xiàn)較晚并與皮膚炎癥反應的高峰相一致[4]。
本實驗研究顯示多苷對體外培養(yǎng)的ACD小鼠淋巴細胞Th、Tc及CD3+T的表達均有抑制作用。通過減少成熟T淋巴細胞表達,非特異性地降低Ⅳ型變態(tài)反應主要效應細胞的表達,阻止了進一步的細胞因子釋放和更多淋巴細胞的活化過程。這種對T淋巴細胞亞群非選擇性、非平衡性的抑制作用,可能使患者機體內(nèi)存在的各免疫細胞亞群之間的病理性平衡產(chǎn)生改變,使免疫系統(tǒng)的紊亂得以糾正。
參考文獻:
[1]夏志林,鄧福孝.雷公藤多甙制劑的評價[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1994,25(3):135.
[2]Carter LL,Zhang X,Dubey C,Regulation of T cell subsets from naive to memory[J].J Immunother,1998,21(3):181-187.
[3]Hamad AR,Schneck JP.Antigen-induced T cell death is regulated by CD4 expression[J].Int Rev Immunol,2001,20(5):535-546.
[4] Vocanson M, Hennino A,Cluzel-Tailhardat M,et al.CD8+ T cells are effector cells of contact dermatitis to common skin allergens in mice[J].J Invest Dermatol,2006,126(4):815-820.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