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方法和護理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的10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觀察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使用舒適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滿意率為96%,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率為76%,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結論采取舒適護理后,可幫助患者減輕疼痛,能緩解心理障礙和睡眠障礙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的影響,改善老年患者心理、生理狀態(tài),有效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老年;股骨頸骨折;舒適護理股骨頸骨折為老年常見骨折癥狀之一,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情況越來越嚴重,導致患者出現股骨頸骨折機率也顯著增加[1]。本次研究選擇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的10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舒適護理應用于老年股骨頸患者中的應用方法和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的10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為研究對象,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2.8±4.6)歲。其中合并高血壓患者21例,合并腦梗死患者2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8例,合并冠心病10例,合并腦血栓患者4例。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行舒適護理,內容如下。
1.2.1心理護理骨折患者在傷痛之時,都還存在緊張、驚恐、悲觀等情緒。因此,必須針對患者情況,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關系[2]。并對患者出現不適情況的原因做客觀分析,及時對患者的消極情緒進行疏導,使得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
1.2.2疼痛護理骨折后所致的疼痛感是導致患者出現身體不適癥狀的主要因素。護理人員應該盡量緩解患者的疼痛感,采取積極緩解疼痛的方法[3]。在必要時,可使用鎮(zhèn)痛藥物,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感,可有利于患者恢復。
1.2.3排便護理骨折患者需長期臥床休養(yǎng),導致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隨之減弱,患者易出現排便困難等情況,醫(yī)護人員需及時幫助患者指導合理膳食,幫助腸道暢通。護理人員可對腹部做順時針按摩,3次/d。
1.2.4體位護理老年骨折患者需長期臥床,皮膚抵抗力下降,在臥床期間,極易出現褥瘡。護理人員需要向家屬和患者講有關褥瘡預防相關知識,并確保患者床鋪的平整、清潔、柔軟、干燥。將氣墊抬高,可利于患者血液循環(huán)[4]。鼓勵患者多主動運動,盡量翻身。
1.2.5睡眠護理因處于陌生環(huán)境,心理壓抑、緊張等,加上老年人本身睡眠時間減少,導致患者經常出現失眠、易醒。必須保持病房濕度適宜、空氣流通,溫度適宜,亦可在睡前指導患者喝一杯熱牛奶,使用熱水泡腳,聽舒緩音樂,可提高睡眠質量,必要時可提供安眠藥,輔助患者睡眠。
1.3觀察指標對患者護理后情緒、疼痛、睡眠、排便等情況進行觀察,并對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4統(tǒng)計學分析將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軟件做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滿意率為96%,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率為76%,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其中觀察組非常滿意患者43例,占總比例的86%,顯著高于對照組非常滿意患者32例,占總比例的62%,(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骨質疏松癥為老年人常見的骨骼衰老表現,使得老年患者骨質喪失。骨質疏松會大大降低老年人骨骼在張力和壓力上的承受能力,骨質變脆,稍有外傷,極易引發(fā)骨折[5]。股骨頸骨折大多為老年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措施十分必要。
舒適護理為具有針對性、整體性的有效護理方式,強調醫(yī)護與患者之間的配合,使得患者可以保持心理上的愉悅感,生理上可達到舒適感。從本次研究結果中顯示,觀察組滿意率為96%,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率為76%,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梢姡扇∈孢m護理可提高患者的愈合效果,為患者提供專業(yè)的全方位護理措施,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舒適程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季鴻燕.舒適護理在老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牽引術后的應用[J].甘肅中醫(yī),2010,23(7):61-62.
[2]陳風蕊.舒適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應用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7):161-162.
[3]肖百香.個性化舒適護理在老年股骨頭置換圍術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9):36-37.
[4]張令坤.舒適護理在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與體會[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25):50.
[5]莊華敏,張梅清.老年股骨頸骨折閉合復位手術中應用舒適護理的可行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3,(23):3232-3234.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