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支持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3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實施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支持。觀察兩組血糖生化指標、低血糖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空腹血糖、TC、HDL指標(6.3±2.09、4.5±0.69、2.1±1.23)mmol/L控制更為理想,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率(21.25%)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支持可合理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率。
關鍵詞:2型糖尿??;營養(yǎng)干預;運動支持;低血糖藥物降糖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方式,但采取降糖藥物治療時,不進行飲食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支持,不僅不利于血糖控制,還可造成患者低血糖反應,影響藥物治療效果[1]。本文以3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例,對比分析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支持對控制患者低血糖反應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反應發(fā)生史。320例患者中男195例,女125例;年齡48~69歲,平均年齡(50.8±1.36)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12±0.45)年。采用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60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結構、病程長短等基線資料經(jīng)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監(jiān)測患者血糖變化、介紹糖尿病相關知識、指導患者正確服用降糖藥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支持。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營養(yǎng)干預:①計算所需總熱量,控制熱量的攝入。為患者測量身高、體重,計算出患者體質指數(shù),結合患者血糖情況,計算患者每日需要總熱能。②碳水化合物以米飯、饅頭、面條為主,日需要量約200~350g,占全天總熱量的50%~60%。③控制脂肪攝入,盡量選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少食動物油脂,禁食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脂肪攝入量占總熱量的25%~30%。④適量進食魚、瘦肉等優(yōu)質蛋白質,保證營養(yǎng)的供應,蛋白質攝入量約占總熱量的12%~20%。⑤大量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保證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的攝入;補充膳食纖維,保持大便通暢,促進代謝廢物的排泄。
運動支持:針對患者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運動支持方案。①糖尿病患者不宜進行劇烈運動,指導患者選取最理想、最合適的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如快走、慢跑、練健身操、打太極拳等,體質好的患者還可以騎自行車、進行游泳運動。②糖尿病患者運動時一定要把握好時間,以餐后1~2h開始運動為宜。③糖尿病患者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運動過程中保持心率不超出100次/min,患者感覺微熱汗出為宜。運動2次/d,運動時間大約持續(xù)30min~1h/次。運動過程中如出現(xiàn)心慌等不適,立即停止運動,就地蹲坐休息。提前準備糖果餅干隨身攜帶,以對抗運動過程中的低血糖反應。
1.3統(tǒng)計學方法血糖生化指標用(x±s)表示,低血糖發(fā)生率用[n(%)]表示,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標準: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血糖生化指標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TC、HDL水平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干預后,兩組患者血糖生化指標均有所降低,觀察組空腹血糖、TC、HDL等生化指標控制更為理想 (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低血糖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觀察組發(fā)生低血糖反應34例,對照組發(fā)生低血糖反應57例,觀察組低血糠發(fā)生率(21.25%)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久坐、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中老年是糖尿病的高發(fā)人群,但近幾年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糖尿患者群正趨向年輕化。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依賴于藥物治療,如口服降糖靈、二甲雙胍等,或皮下注射胰島素。降糖藥物使用后,短時間內可快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此時患者如進行不合理的運動或飲食熱量供應不足,則可導致低血糖反應發(fā)生,患者表現(xiàn)頭暈、心悸、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或手足顫抖、視物模糊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可導致患者心跳驟停[3]。因此,應結合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合理的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支持。
王秀娟[4]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是熱量供應和運動時間、運動強度掌握不理想引起。本研究中,對采用藥物控制的糖尿病患者進行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支持,囑患者改變生活方式,減少久坐時間,每天有規(guī)律地進行有氧運動,并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指導患者保持合適的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在運動時隨身攜帶食物做好對抗低血糖的準備。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營養(yǎng)均衡,保證總熱量的攝入及營養(yǎng)的供應,并戒煙限酒,減少外源性因素對患者血糖的刺激,從而有效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反應的發(fā)生。
為進一步驗證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支持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影響,本文選擇血糖生化指標和低血糖發(fā)生率為觀察指標,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血糖指標控制更為理想,低血糖發(fā)生率更低,與陳秋霞[5]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相符,由此可見,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支持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反應。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8,24(4):增錄2a1-23.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Part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58-59.
[3]李若男,林桂芳,呂琦,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及預防探討[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0,6(1):22-23.
[4]王秀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14(20):38-39.
[5]陳秋霞,李小紅,魏虹.44例糖尿病患者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06):1300-1302.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