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20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糖尿病率顯著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漸增加,糖尿病足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常見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因此加強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觀察與護理工作,對減少患者致殘、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糖尿病足;老年人;護理糖尿病足壞疽(Diabetic Foot,DF)又稱糖尿病性肢端壞疽,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經(jīng)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在我國約占糖尿病患者總數(shù)的0.9%~1.7%,其中老年人占14.5%~20.8%[2],由此可見糖尿病足在老年人群中更為多見。足潰瘍?yōu)槔夏晏悄虿∽愕闹饕憩F(xiàn)形式之一。來自西方國家的報告,糖尿病足潰瘍的患病率4%~10% , 而在老年患者中, 患病率則為5%~10%[3]。老年患者因血糖升高使機體免疫力下降,足部潰瘍形成后感染的概率很高,嚴重者導致蜂窩組織炎、骨髓炎和敗血癥等使截肢率增加。流行病學研究證實,85%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前有足潰瘍,足潰瘍不愈合是截肢的首位原因[4]。
1密切觀察
1.1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肢端皮膚是否干燥或干裂,有無浮腫或消瘦,皮膚有無水皰、糜爛、潰瘍、壞疽或壞死,觀察患者肢端皮膚的濕度及彈性,足背動脈搏動是否減弱或消失 ,觀察患者肢端皮膚營養(yǎng)狀況,肌肉是否萎縮及肌張力情況。
1.2詢間患者有無肢端疼痛、麻木、感覺遲鈍或消失、腳踩棉絮感 ,有無鴨步行走 ,間歇跋行及下蹲起立困難等[5]。
2護理
2.1足部護理 每天用溫水和無刺激性肥皂清洗雙腳,洗前用手或肘測試水溫,有周圍神經(jīng)病變者由家屬代為測溫,水溫不宜太涼或太熱。注意保護足部及足趾間干燥。易出腳汗者,可選用無刺激性的干粉,特別干燥者,可用護膚品涂抹于足部皮膚表面。每天檢查雙腳,可請家人或借助小鏡子觀察足底。注意修剪過長的趾甲,且前端應剪平磨光,防止向肉內生長。不要赤腳走路,每天更換襪子并保持清潔。不要在卵石上步行鍛煉,穿松軟合腳的鞋子,并每天檢查,以防鞋里有異物。不能在胼胝或雞眼處貼雞眼膏等刺激性化學藥物,也不能用小刀,剪刀或剃須刀等修剪這些部位。如發(fā)生感染,磨損,水皰等要及時與醫(yī)生聯(lián)系,并及時處理。每日早晚各一次從趾尖開始向上至膝關節(jié)按摩,每次約10min,按摩時動作應輕柔不要過度用力,防止皮膚損傷誘發(fā)感染。讓患者經(jīng)常抬高足部和適當活動 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但不可過量活動,如過度行走,站立可增加足部負荷,是靜脈回流不良,酸性產(chǎn)物產(chǎn)生過多而難以排泄。
2.2 創(chuàng)面的護理 換藥次數(shù)根據(jù)創(chuàng)面情況而定,創(chuàng)面較深感染嚴重應每天換藥1次;一般創(chuàng)面2~3d換藥1次就可,否則太頻繁會破壞剛長好的肉芽組織,反而影響愈合。濕性壞疽:制動,休息,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清創(chuàng)、及時切除壞死組織,對局灶小膿腫順血管神經(jīng)走行切開引流、抗感染、糾正骨髓炎、局部應用654-2改善患處微循環(huán)。干性壞疽:待患處與健康組織分界清楚再做處理,按照濕性壞疽處理原則處理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生長階段處理:注意保持創(chuàng)面濕潤,及時切除炎性肉芽組織。正常肉芽組織為粉紅色,有光澤 。
2.3 飲食護理 飲食的控制對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不僅可減輕體重,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謝紊亂,而且能夠減少降糖藥物劑量。飲食控制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糖尿患者病情控制的程度,醫(yī)護人員不僅要幫患者計算總熱量,了解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而且要幫助患者合理安排膳食,按照定制的食譜進食,主要以蔬菜為主,控制主食,同時還要控制患者魚肉蛋奶的攝入量,多食五谷雜糧,多食豆類及豆制品,并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對食譜進行相應的調整。
2.4心理護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需長期服藥進行飲食控制,老年人自身的生理解剖特點:自身抵抗力降低,易合并其他疾病,同時,缺乏糖尿病防治的相關知識等等多種原因,使老年糖尿病患者易產(chǎn)生焦躁 緊張、不安、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而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同時也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如緊張心理可致多種糖激素分泌增加,促進血糖的升高 針對以上情況,醫(yī)護人員應與患者多多進行溝通和交流,態(tài)度應和藹可親,使其樂于接受,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保證其配合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及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2.5應用胰島素治療的護理 對于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醫(yī)護人員臨床應特別注意,首先,要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嚴格掌握注射胰島素的時間劑量,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注射后30min 嚴密觀察患者情況 注射后,按時巡視患者,詢問患者的反應,以免出現(xiàn)低血糖、變態(tài)反應等情況,注射時選擇皮膚疏松部位,注意有計劃按順序輪換注射,以防注射部位組織硬化、脂肪萎縮從而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同時,在注射胰島素期間,注意其保存,宜保存在室溫20℃以下。
3結論
糖尿病足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主要由周圍血管病變、周圍神經(jīng)病變及機械或理化損傷、感染等所引起的。足潰瘍?yōu)槠渲饕憩F(xiàn)形式之一。老年患者,由于機體抵抗力差,發(fā)生足潰瘍后感染的概率很高,導致嚴重的后果,甚至截肢,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心傷害并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在足潰瘍的發(fā)生之前做好預防工作至關重要,積極進行降血糖治療,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此外還要加強足部的保健。發(fā)現(xiàn)足部出現(xiàn)潰瘍應積極給予有效的綜合治療,盡早應用抗生素,清創(chuàng)等使?jié)冊缙谟?,減少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再莉,王佑民,劉樹琴,等.糖尿病足51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5,26(2):141-142.
[2]張芮,劉雪青,王愛麗.糖尿病足潰瘍的家庭治療[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04,5:843.
[3]俸東升.38例糖尿病足潰瘍臨床分析[J].華夏醫(yī)學,2007,2:241.
[4]王姮,楊永年.糖尿病現(xiàn)代治療學[M].第1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59362.
[5]梁 瑜,施秀玲,孟慶華.老年糖尿病足的預防與護理[J].泰山衛(wèi)生,2002,26(4).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