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急診科護士職業(yè)應激所致心理問題,探究其應對策略。方法選擇我院急診科護士58例,并采取心理問題相關量表如心理健康量表、護士職業(yè)應激相關量表如護士工作應激源量表進行分析。結果急診科護士職業(yè)應激所致心理問題采取應對策略后發(fā)生焦慮(29.31%)、恐懼(34.48%)、抑郁情況(29.31%)的明顯低于采取應對策略前,在臨床上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急診科護士職業(yè)應激所致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其工作質量,積極尋求應對措施,充分利用應對策略,可以明顯的改善急診科護士的心理問題。
關鍵詞:急診科;護理人員;職業(yè)應激;心理問題;應對策略急診科室是醫(yī)院面向患者開放的重要場所,其職業(yè)職責有搶救急、重、?;颊?、高度管理等,是臨床上應激程度較高的職業(yè)[1]。伴隨醫(yī)學科技與社會人文教育的發(fā)展,醫(yī)院管理模式發(fā)生重大改變,臨床急診科護士不僅有繁重的工作負擔,使護士所面對的醫(yī)療糾紛也日益增多,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因此尋找有效的應對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對醫(yī)院58例急診科護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心理問題,并尋找有效的應對措施,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在2011年2月~2013年7月在我院就職的急診科護士58例,其中包括男護士6例,女護士52例,年齡在21~55歲,平均年齡為(31.4±5.2)歲,在職工齡1~34年,平均工齡(10.9±4.9)年。選擇研究對象標準:①學歷要求大專或大專以上水平;②具有1年或者1年以上工作經驗;③自愿參加此次研究。排除標準:排除有家族精神病史。
1.2 方法58例急診科護士都采取心理問題相關量表以及職業(yè)應激相關量表:①使用一些相關心理問題的調查問卷,分析不同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懼、抑郁等所占比例情況。②選擇專家制作護士工作應激源量表,其中包括職務措施、家庭和工作之間、社會支持、計劃時間、工作邏輯性與積極性等五個方面,共20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是從從不使用至時常使用,計分為1~5分,總分為20~100分,選擇Likert量表進行計分,所得總分越高,則顯示采取相關應對措施效果越好,所用量表Cronbach's α值>0.85,所以該量表可以廣泛使用。通過醫(yī)院傳達信息以及護士長講解后,讓急診護士集中于某一場所現場填寫調查問卷,寫完后并由護士長現場收回,然后多位護士長依據不同科室護士自身工作壓力情況以及填寫的問卷信息進行分析研究
1.3觀察指標密切觀察58例急診科護士日常工作情況,使用用心理健康以及護士工作應激量表進行調查,分析護士采取應對策略的方法。
1.4統計學處理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不同護士的心理問題與采取應對策略所占比例:急診科護士職業(yè)應激所致心理問題采取應對策略后焦慮、恐懼、抑郁情況明顯低于應對策略之前,在臨床上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1。
3討論
急診科護士職業(yè)應激所致心理問題,出現焦慮、恐懼、抑郁情況明顯高于產生強迫癥、生理疾病情況,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急診科室工作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yè),這就要求護士不僅擁有較多的基本常識以及冷靜睿智的頭腦,而且其職業(yè)反應性以及工作強度比其他病室難度大,同時操作步驟也復雜[2]。急診科工作服務其救治患者主要是急癥、重癥患者,患者家屬常常會產生焦慮、暴躁情緒,甚至會出現一些激進行為[3]。另外,患者生命隨時會受到極大威脅,使其感到焦慮、恐懼。醫(yī)院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積極解決或改善此類問題:①醫(yī)院積極督促護士學習心理保健知識,可以在指定學習班進行培訓,也可以傾聽著名心理學家講座,可根據個人不同情況,給予有效的減輕壓力的措施如放松心情、自我鼓勵等[4]。②指導護士能夠及時控制壓力帶來的影響或者適當發(fā)泄自身壓力,醫(yī)院心理醫(yī)師提出減壓措施如參加娛樂活動、大聲吶喊、適當休息等。③護士根據自身情況,主動與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從而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5]。④醫(yī)院應該采取措施,定期與護士進行溝通并檢測其心理壓力程度,及時協助護士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實施有效管理制度,從而緩解護士工作壓力,減輕其心理負擔。
綜述,急診科護士職業(yè)應激所致心理問題,危害護士自身心理健康,積極尋求應對策略,可顯著有效的改善該護士的心理問題,并提高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高楊.急診科護士職業(yè)應激所致心理問題與應對策略[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9):257-258.
[2]李紅敏.急診護士心理壓力原因及對策[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1,11(14):1722-1723.
[3]閆波,李曉花.急診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廈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4):3-5.
[4]建歡,劉群.黎風娟.急診科護士工作倦怠水平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120-122.
[5]高興華,張曉晨,王光元.急診護士對院前急救護理的心理體驗[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776-778.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