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為了探究臨床上有效治療肛周膿腫手術方法,從而為肛周膿腫的臨床研究和治療實際提供依據(jù)。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均為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并實施治療的肛周膿腫患者,全部患者共計500例,隨機對患者進行分組,分成觀察組(采用肛周膿腫根治性切除術實施治療)和對照組(采用肛周膿腫根治性切除術實施治療),每組250例。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實施不同臨床手術治療方法后的手術中出血情況(ml)、傷口愈合時間(d)、住院時間(d)以及肛瘺發(fā)生情況和復發(fā)情況。結論 在臨床針對肛周膿腫患者實施治療的實踐過程中,采用膿腫根治性切除手術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顯著,是治療肛周膿腫的可靠選擇。
關鍵詞:肛周膿腫;根治性切除;臨床效果臨床病例報道結果顯示[1]:在臨床治療肛周膿腫的實踐過程中,采用傳統(tǒng)切開引流術實施治療后復發(fā)率較高,患者發(fā)生肛瘺的風險較大,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鑒于此,為了探究臨床上有效治療肛周膿腫手術方法,從而為肛周膿腫的臨床研究和治療實際提供依據(jù),本文總結了我院近年來臨床治療肛周膿腫的相關經驗,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均為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并實施治療的肛周膿腫患者,全部患者共計500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200例,年齡16~76歲,平均年齡(43.23±7.42)歲。隨機對患者進行分組,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0例。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臨床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均采用傳統(tǒng)切開引流術實施治療[2]。
觀察組患者均采用肛周膿腫根治性切除術實施治療[3-4]:于膿腫波動最明顯選擇切口,以肛門為中心,較小、淺表膿腫作放射狀切口,較大或馬蹄形膿腫在肛周兩側作弧形切口,或較深部膿腫穿刺排膿后再行切開。手指探查膿腔,對膿腔內的纖維問隔作適當分離,用刮匙搔刮腐爛組織,將切口擴大呈倒置漏斗狀,充分引流干凈,用2%雙氧水及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膿腔。用探針經膿腔內導入,確定內口位置。沿探針呈放射狀切開內外口間皮膚及皮下組織,引入橡皮筋兩端交叉,適度收緊結扎,用凡士林油紗條或黃連軟膏油紗條充填膿腔,縫扎加壓切口,術畢。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實施不同臨床手術治療方法后的手術中出血情況(ml)、傷口愈合時間(d)、住院時間(d)以及肛瘺發(fā)生情況和復發(fā)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過程中,針對數(shù)據(jù)分析過程所采用的軟件以及統(tǒng)計工具均為SPSS18.0軟件包,在進行相關計量資料處理時,采用的是t檢驗,在進行相關計數(shù)資料處理時,采用的χ2檢驗,并且認為當P<0.05時,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研究對象實施不同臨床手術治療方法后相關臨床指標比較結果兩組研究對象實施不同臨床手術治療方法后相關臨床指標比較結果如下:在手術中出血情況、傷口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上,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三項指標水平均顯著的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均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2.2兩組研究對象實施不同臨床手術治療方法后肛瘺形成情況及復發(fā)情況比較結果兩組研究對象實施不同臨床手術治療方法后肛瘺形成情況及復發(fā)情況比較結果如下:觀察組250例研究對象中,有10例發(fā)生了肛瘺,有2例復發(fā);對照組250例研究對象中,有47例發(fā)生了肛瘺,有32例復發(fā)。在肛瘺形成率和復發(fā)率兩項指標上,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肛瘺形成率和復發(fā)率均顯著的低于對照組,且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句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3討論
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肛周膿腫實際上是指患者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fā)生急性化膿性感染,并形成膿腫,同時也可稱之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肛周膿腫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肛管直腸疾病類型之一。從相關的臨床研究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資料上分析,臨床肛周膿腫病例中,肛門周圍皮下膿腫引最常見,多數(shù)患者是由肛腺感染經外括約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擴散而成[5]。相關患者一旦發(fā)病,往往先感到肛門周圍出現(xiàn)小硬塊或腫塊,繼而疼痛加劇、紅腫發(fā)熱、墜脹不適、坐臥不寧、夜不能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針對臨床有效治療肛周膿腫方法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既往的臨床研究和報道結果證實:針對肛周膿腫的臨床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tǒng)手術是采用膿腫切開引流術實施治療。相關患者治療后,雖然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傳統(tǒng)切開引流術后患者形成肛瘺幾率較高,一旦形成肛瘺患者必須再次實施手術治療。這樣不僅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其經濟負擔[6-8]。
而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肛周膿腫根治性切除手術可以有效的改善傳統(tǒng)膿腫切開引流術的上述問題,在提高臨床整體治療效果的基礎上,可有效的控制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肛瘺形成率和復發(fā)率。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從本文比較數(shù)據(jù)上也可證實這一手術方法的臨床比較優(yōu)勢。
因此,綜合以上的分析與闡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臨床針對肛周膿腫患者實施治療的實踐過程中,采用膿腫根治性切除手術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顯著,是治療肛周膿腫的可靠選擇。
參考文獻:
[1]吳國柱, 吳長君, 劉銀龍, 等. 經直腸雙平面腔內超聲診斷肛周膿腫的應用價值[J]. 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1,08(5):1058-1063.
[2]王建平, 杜金林, 戴志慧, 等. 分時掛線在肛周膿腫手術中的應用[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4,17(3):291-292.
[3]梁珣, 金先慶, 向麗, 等. 雄激素在嬰兒肛周膿腫發(fā)病中的作用及機制探討[J].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2013,34(12):893-895.
[4]宋新江, 張利萍, 嚴水根, 等. 肛周膿腫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2,22(21):4785-4787.
[5]章蓓, 金黑鷹, 張慶偉, 等. 雙套管引流治療高位肛周膿腫48例體會[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1,14(12):987-988.
[6]涂志剛, 陳振勇, 鄭海, 等. 肛周膿腫致陰囊壞疽與大面積急性壞死性筋膜炎1例[J]. 中華外科雜志, 2012,50(12):1165-1166.
[7]謝杰斌,陳榮,鄭晨果,等. 肛周膿腫細菌譜及藥敏變化特點[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3,23(1):95-96,149.
[8]李佳俊, 李國鋼, 周揚霄. 傷寒沙門菌與F群鏈球菌合并感染致孕婦肛周膿腫1例[J]. 中華傳染病雜志, 2011,29(12):758.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