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小金膠囊引起的過敏反應。方法對我院自2013年12月~2014年2月接收治療的1例甲狀腺囊腫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患者入院后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體溫等,患者確診后口服小金膠囊,分析患者出現(xiàn)過敏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結果患者用藥后,面部出現(xiàn)紅斑、腫脹,以眼瞼部位為重,軀干部位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伴隨劇烈瘙癢?;颊唠S即來我院就診,確認為小金膠囊引起的急性藥疹,經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及錄雷他定片后藥疹消退,已經痊愈。結論患者在使用金膠囊后容易引起過敏反應,醫(yī)護人員應該做好患者過敏準備,對于過敏患者采用有效的治療方法,提高臨床治愈率。
關鍵詞:小金膠囊;過敏反應;治療方法;治愈率小金膠囊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一線藥物,它屬于一種膠囊劑,其顏色為黃褐色的粉末,藥物存有氣香,患者用藥時微苦,藥物具有散結消腫,化瘀止痛等功能。在多發(fā)性膿腫,癭瘤,瘰疬,乳巖,乳癖等疾病中使用較多,并且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但是,很多患者在用藥后容易出現(xiàn)過敏反應,造成紅斑、腫脹等癥狀。因此,臨床上采取有效的方法降低患者過敏反應率顯得至關重要。為了探討小金膠囊引起的過敏反應。對我院自2013年12月~2014年2月接收治療的1例甲狀腺囊腫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我院自2013年12月~2014年2月接收治療的1例甲狀腺囊腫患者資料進行分析,調研中患者為男性,年齡為34歲,患者入院后被確診為狀腺囊腫,這個患者年齡、入院時間等資料經分析指標間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病歷摘要患者王某,男,34歲,因甲狀腺囊腫于2013年3月1日口服小金膠囊(武漢健民,產品批號:121191),4粒/次,2次/d,3月2日晚21時左右面部出現(xiàn)紅斑、腫脹,以眼瞼部位為重,軀干部位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伴隨劇烈瘙癢?;颊唠S即來我院就診,確認為小金膠囊引起的急性藥疹,經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4d后皮疹、瘙癢明顯減輕而停藥,3w后進行隨訪,患者藥疹消退,已經痊愈。
1.3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實驗中,對患者檢查過程中搜集和記錄的數(shù)據,醫(yī)護人員利用SPSS16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然后再對這些數(shù)據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具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患者使用小金膠囊后,面部出現(xiàn)紅斑、腫脹,以眼瞼部位為重,軀干部位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伴隨劇烈瘙癢?;颊唠S即來我院就診,確認為小金膠囊引起的急性藥疹,經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及錄雷他定片后藥疹消退,已經痊愈。
3討論
本例患者因甲狀腺囊腫口服小金膠囊4粒/次,2次/d,且未與其他藥物同用,服藥后第2d即出現(xiàn)全身多發(fā)皮疹,可以確定是由小金膠囊引起的過敏反應。
小金膠囊源于清朝王洪緒的外科全生集中所載小金丹,主要由人工麝香、木鱉子(去殼去油)、制草烏、楓香脂、乳香(制)、當歸(酒炒)、沒藥(制)、五靈脂(醋炒)、地龍、香墨10味組成,具有散結消腫,化瘀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陰疽初起,皮色不變,硬腫作痛,多發(fā)性膿腫、癭瘤、瘰疬、乳巖、乳癖等疾病,臨床多用于甲狀腺結節(jié)、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前列腺增生、淋巴結腫大等[1]。由于療效確切,適應癥眾多,小金膠囊在臨床上的應用日益廣泛,故關于小金膠囊/丸/片等制劑的不良反應也時有報道。
分析小金膠囊藥味組成可發(fā)現(xiàn)小金膠囊藥味較多,既有植物藥,也包含動物藥,同時還含有毒性藥材。乳香、沒藥、楓香脂等樹脂類藥物含有小分子抗原,進入人體后可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引發(fā)過敏反應[2];木鱉子、制草烏均是含有毒性生物堿的中藥材,木鱉子的毒性較大,安全劑量相對較窄,故多外用,而少內服[3];地龍、五靈脂、麝香均為動物藥,含有動物蛋白等大分子物質,可直接引發(fā)過敏反應。故從小金膠囊藥物組成可發(fā)現(xiàn),小金膠囊成分復雜,有易引發(fā)不良反應的物質基礎。而小金丸為糊丸劑,崩解困難,服用前需患者自己打碎,打碎后服用有利于生物堿和蛋白類成分在胃中被酸和酶中和分解。如果不經打碎而吞服,由于糊丸的緩釋性質,藥品在胃中很難完全崩解,使小金丸在胃中的毒性和引起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增加,藥品的服法不當也是小金丸引起不良反應的可能原因之一[4]。小金膠囊是對小金丸進行了劑型的改進,制成膠囊后崩解迅速,藥物釋放速度快,使其在胃中的毒性和引起不良反應的可能性減小。但小金膠囊和小金丸所含藥物成分相同,都含有較多致敏成分,同時藥品標準低,無主要原料藥材的質量控制手段,雖然劑型改進了,但仍存在過敏反應的可能。因此,在臨床用藥過程中要重視小金膠囊的不良反應,醫(yī)生在處方該藥時首先應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并告知服藥后可能發(fā)生的過敏反應,初始用藥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其用藥反應,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反應立即停藥并對癥處理[5]。
張亞同等[4]回顧分析北京醫(yī)院2002~2006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時發(fā)現(xiàn)小金丸在中藥所導致的不良反應事件中占22.1%,排在發(fā)生例數(shù)的第一位。同時還發(fā)現(xiàn)藥物功效近似,組成成分中同樣含有麝香、乳香、沒藥的西黃丸在中藥所導致的不良反應事件中占12%,且西黃丸、小金丸所致不良反應較為相似,故推測小金丸引起不良反應的主要物質可能是乳香、沒藥、麝香三味藥。張征等[5]收集朝陽醫(yī)院2008~2011年小金丸/膠囊所致不良反應報告45例,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不良事件均發(fā)生于皮科、外科等西醫(yī)科室,中醫(yī)科未見不良事件發(fā)生,表明使用中成藥時遵循辨證論治可能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故在臨床中應當注意含有乳香、沒藥、麝香等樹脂、動物類藥材較多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對于過敏體質的患者應當慎用,并在用藥前應當交代可能的不良反應及相應處理方法,嚴格遵循辨證論治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筆者認為臨床用藥過程中應重視小金膠囊的過敏反應,加強藥物不良反應意識,在給患者應用此類含較多致敏成分的藥物時,應主動詢問患者的過敏史。對于過敏體質的患者應慎用,或先從最低劑量開始應用,觀察其用藥反應后,再確定其長期治療量。并在用藥前交代患者發(fā)生異常反應,應立即停藥就醫(yī);從而避免此例患者出現(xiàn)的誤判病情,而繼續(xù)用藥、加重病情的情況[6]。
綜上所述,患者在使用金膠囊后容易引起過敏反應,醫(yī)護人員應該做好患者過敏準備,對于過敏患者采用有效的治療方法,提高臨床治愈率。
參考文獻:
[1]蔡偉,陳興莉,程小平,等.小金丸的安全性評價與合理使用[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3,10:819-820.
[2]李亮,屈彩琴,周昆.乳香沒藥的臨床不良反應及其毒性研究[J].毒理學雜志,2008,06:495-496.
[3]林慧彬,安蕓,路俊仙,等.中藥木鱉子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04:785-787.
[4]張亞同,劉鳳琴,胡欣,等.北京醫(yī)院2002~2006年中成藥不良反應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8,02:105-107.
[5]張征,張佳麗.小金丸及小金膠囊致45例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2,04:242-244.
[6]林衛(wèi)平,林加寶.小金丸合托瑞米芬治療乳腺小葉增生 576例[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7(2):100-101.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