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例簡介
患者男性,42歲,既往體健,否認過敏史。自訴當日因進食不潔食物后約30min,出現(xiàn)惡心,嘔吐2次,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無嘔血,無腹痛、腹瀉等不適。既往無胃腸道疾病史。遂自服\"嗎丁啉(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0618025)10mg 1粒、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北京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20324) 0.2g 2片\",約15min后,出現(xiàn)全身瘙癢不適,未就診,后癥狀逐漸加重,全身瘙癢加重,出現(xiàn)面部、眼部充血,唇部腫脹外翻等。為進一步診治,遂來院就診。入院查體:體溫37.3℃,脈搏87次/min,血壓123/84mmHg,神志清楚,稍煩躁,對答切題。面部明顯充血,丘疹,雙側眼球充血,口唇粘膜腫脹、充血、外翻,吐字欠清,背部、胸部及頸部可見2~5mm大小不等皮疹,粉紅色,稍高出皮膚,壓之褪色,皮溫稍高,自覺瘙癢。心肺腹無明顯異常。
入院后立即給予平臥、吸氧、心電監(jiān)護,予\"5%葡萄糖 100ml +地塞米松注射液 10mg+葡萄糖酸鈣注射液 10ml\"靜滴,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約10min后,患者自覺癥狀稍好轉,繼續(xù)給予上述液體一組,并給予\"西替利嗪片\"1片 口服,約45min后患者癥狀明顯好轉,面部、眼部充血減輕,唇部粘膜腫脹較前減輕,外翻好轉。患者拒絕繼續(xù)觀察,要求自行回家,矚其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xiàn)癥狀加重,或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隨時就診。后電話隨訪,患者上述癥狀消失,無明顯不適。
2 討論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屬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體,其主要作用機制為抑制細菌DNA螺旋酶活性,抑制細菌DNA復制。它的抗菌譜廣,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而不良反應僅為氧氟沙星的1/3,同時因其口服吸收好,組織穿透力強,毒性低,所以在臨床上應用較廣。其常見不良反應主要為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等,也可能出現(xiàn)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反應,如頭暈、頭痛、睡眠障礙、情緒變化等,嚴重者致精神癥狀和誘發(fā)癲癇等,發(fā)生過敏反應者較罕見,尤其是口服制劑。曾有作者報道靜滴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后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1]及口服制劑出現(xiàn)急性過敏性紫癜[2]。本例患者為中年男性,既往無藥物過敏史,因口服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劑后出現(xiàn)全身皮膚瘙癢、皮疹等癥狀,其機制可能與血管的自身免疫損傷有關,由于機體對某些過敏物質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產生免疫復合物,損傷小血管,造成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脆性增高,導致皮下組織、粘膜及內臟器官出血及水腫。所以,盡管此類藥物不需做皮試,但在應用之前,尤其是口服制劑,應詳細詢問其過敏史,并矚患者用藥期間注意觀察用藥反應,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并就診,以避免嚴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項小林.靜脈滴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導致過敏性休克1例[J].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5,5(1):52.
[2]劉忠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致急性過敏性紫癜1例[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2, l3(1):103.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