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對人工流產術并發(fā)癥-不全流產的各種臨床資料的收集、總結,希望引起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對人工流產術后復查的重視。方法 通過對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人工流產術,其中17例復查中確診為不全流產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結果 手術記錄為絨毛組織和胚胎與妊娠時間以及B超提示的妊娠囊大小相符合,術后并發(fā)不全流產率達1.4%。結論 人工流產術是避孕失敗后懷孕早期所采取的終止妊娠的補救措施。近年來隨著人工流產的人數(shù)逐漸增加,其相應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有所增加,不全流產是并發(fā)癥的1種,值得臨床醫(yī)務工作者重視。
關鍵詞:人工流產術;不全流產;腹痛;陰道流血
人工流產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的終止早期妊娠手術。是指妊娠14w以內,因疾病、防止先天性畸形兒出生、遺傳病及非法妊娠等原因而采用人工終止妊娠的手術[1],是避孕失敗后的補救措施,可分為手術流產與藥物流產兩種方法。手術流產又分為負壓吸引術與鉗刮術。負壓吸引術適用于6~10w之內的妊娠,而鉗刮術適用于11~14w的妊娠。人工流產主要并發(fā)癥有:月經不調、術后出血、子宮穿孔、術后感染及不全流產。本文僅討論不全流產并發(fā)癥及不良后果。近年來,由于剖宮產人數(shù)的逐年增加及妊娠婦女的低齡化,增加了手術難度。同時不全流產殘留的絨毛仍具有生物活性,侵蝕了宮壁或造成子宮內膜修復不良引起持續(xù)出血,局部壞死組織伴有感染也會加重子宮出血,嚴重者可引起遠期的月經失調,盆腔炎或不孕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進行人工流產術的1200例中,年齡在18~45歲術后2w后復查的17例不全流產的臨床表現(xiàn)做出總結。孕產次不限,排除其他疾病孕婦,術后并發(fā)不全流產率達1.4%,本地區(qū)人工流產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仍比較高。
1.2 方法 所有孕婦均按照人工流產登記表逐項詢問并嚴格登記,做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指導避孕措施。同時術前做輔助檢查:心電圖、血常規(guī)、白帶常、尿常規(guī)、凝血功能、傳染病四項檢查均正常,B超檢查均為宮內早孕,掌握孕婦身體狀況。人工流產術嚴格無菌操作,術后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2結果
手術記錄為絨毛組織和胚胎與妊娠時間以及B超提示的妊娠囊大小相符合,術后并發(fā)不全流產率達1.4%。其中9例表現(xiàn)為輕微腹痛伴陰道流血超過10日,5例表現(xiàn)為無腹痛,陰道流血少于10d,3例表現(xiàn)為劇烈腹痛伴陰道流血接近月經量。這些病例追問病史,術后均無劇烈活動,或2w后正常水平,陰式B超提示宮內見不均質回聲團或為強回聲大小3.0×4.0~0.5×1.0cm。婦檢子宮稍大,腹部無壓痛,遂進行清宮處理,均清出大小不等的蛻膜樣組織,必要時送病理檢查,以便排出妊娠滋養(yǎng)細胞疾病。10d內電話隨訪,均恢復正常。
3討論
不全流產是人工流產術術后陰道流血超過10d,血流量過多或流血停止后又有多量流血。對于不完全流產一般均由難免流產發(fā)展而來,妊娠產物已部分排出體外,尚有部分殘留子宮腔內。在組織物排出之前,常有較劇烈的陣發(fā)性腹痛,部分組織排出后,腹痛緩解。但由于殘留于官腔內的部分妊娠產物使子宮不能很好收縮,以致陰道流血不止,而且量較多,甚至發(fā)生貧血或休克的早期癥狀。所以,凡是流產的排出物,尤其是不全流產的排出物均須仔細檢查。早期完全流產常發(fā)生在妊娠8w以前,晚期在4~6個月。但是根據(jù)臨床經驗,人流術后如有持續(xù)陰道流血,量時多時少,淋漓不盡,無明顯腹痛或發(fā)熱或者即使少量流血超過10d,都應隨時就診,兩周后都應進行復查。因為有一些少量流血即使超過10d患者不易覺察,通過婦科檢查發(fā)現(xiàn)陰道分泌物變黃的隱性流血情況,隨著輔助檢查陰式B超和彩超出現(xiàn)它對盆腔檢查越來越準確,以致對宮內殘留組織做出更精確的診斷,加以詳細詢問病史,排出勞累及子宮收縮。不良或其它原因造成的術后流血情況若無明顯感染征象一旦臨床診斷為不全流產應盡早行清宮術 。
術后有異常情況隨時就診,因為即使少量殘留有下次月經來潮隨之排出可能,但受術者流血時間持續(xù)到下次行經期,時間長達1個月之久,流血多可造成貧血,流血時間長,機體抵抗力下降可造成感染。嚴重的并發(fā)輸卵管粘連造成不孕等后果,對女性的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殘留部分時間長可機化不易清除,對于不來復查的患者要進行電話隨診即使自述無癥狀的也要求其兩周必須進行復查。另外,目前值得關注的是流產術后如何指導避孕,以減少青春期少女重復流產,保障她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98-400.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