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交流技巧在肺炎患兒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其對患兒家長情緒改善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將80例肺炎患兒家長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交流組,護理人員與對照組40例患兒家長進行常規(guī)交流,而在運用交流技巧的基礎上與交流組40例患兒家長進行有效交流,對比兩組患兒家長不良情緒的改善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患兒家長相比,交流組患兒家長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有明顯改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肺炎患兒臨床護理中,運用交流技巧和患兒家長交流,能明顯改善家長不良情緒,促使家長以更好的情緒面貌對患兒進行臨床護理。
關鍵詞:交流技巧;肺炎;護理
相關資料統(tǒng)計表明,目前,肺炎是嬰兒主要的死因,我國約30%的嬰兒因肺炎死亡。嬰兒肺炎臨床若不給予及時、科學的治療,會嚴重影響患兒其他器官功能,嚴重地會引起嬰兒死亡,鑒于此,肺炎患兒家長多伴有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這對肺炎患兒的臨床治療和護理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共收治了80例肺炎患兒,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5~10歲,平均年齡7.4歲;住院天數6~17d,平均住院天數12.5d。選擇80例患兒的家長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交流組,對照組40例,年齡27~34歲,平均年齡30.6歲;接受高等教育30例,未接受高等教育10例;交流組40例,年齡25~36歲,平均年齡31.4歲;接受高等教育26例,未接受高等教育14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疾病臨床資料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兒家長臨床資料對比亦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入院后,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護理,而交流組患兒在上述護理基礎上,護理人員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①護理人員在患兒入院時,與家長積極交流溝通,家長自愿填寫心理調查表、生活事件評分表以及社會支持評分表[1];②按照事先規(guī)定的方式和時間,護理人員和家長進行交流,交流過程中,密切注意患兒家長的訴求以及心理變化,護理人員應把家長有關環(huán)境硬件、軟件上心理以及視覺上的感受進行記錄,上下午各1次/d交流,交流時間大約30min/次,交流要注重方法和方式,避免患兒家屬有反感情緒,交流內容主要涉及對醫(yī)院形象的感受、醫(yī)療水平、配套設施、疾病宣教以及醫(yī)院制度等是否滿意,同時,對患兒治療過程及效果是否滿意,醫(yī)療護理是否到位,對醫(yī)院有何要求等等。交流要避免使患兒家屬產生定向性的感覺。交流課采取主動或被動聽講等方式,聊天式溝通最佳,為達到理想的交流效果,交流過程要靈活應對。
1.3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2]評價患兒家長情緒,其中,焦慮自評量表有20條指標,共4級標準,評分高于50分判定為焦慮,分數越大,焦慮程度越明顯;抑郁自評量表有20條指標,共4級標準,評分高于50分判定為焦慮,分數越大,抑郁程度越明顯。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x±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兒家長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分,見表1。
結果表明,兩組患兒家長在患兒治療前均有嚴重的焦慮和抑郁,且無明顯差異;患兒治療后,兩組患兒家長焦慮和抑郁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交流組患兒家長焦慮和抑郁不良情緒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肺炎是嬰幼兒呼吸系統(tǒng)常發(fā)病、多發(fā)病,在嬰幼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占較大比例。肺炎影響著嬰幼兒的其他器官,同時,易伴發(fā)多種并發(fā)癥,臨床治療存在很大難度,肺炎患兒家長因此多伴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3]。焦慮抑郁是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當人們面對周圍事物可能對自身作用產生不利影響時,每個人心中會產生憂慮、恐懼,這多是主觀考慮的結果,也是精神過載的一種表現(xiàn),表現(xiàn)在每個人的語言行為上時,就產生了焦慮、抑郁,做事質量低、沒有信心、發(fā)揮失常等等。
在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給予積極有效的交流,能增加患者積極性,提高就醫(yī)依從性。本文對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40例肺炎患兒家長給予積極的交流,運用交流技巧改善了患兒家長的焦慮、抑郁心理,從而促進了家長對患兒的臨床護理,促進了患兒早日康復。護理人員通過臨床交流技巧與患兒家長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提高了患兒家長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適應性,增加了家長對醫(yī)院軟硬件的認識,降低了入院時的緊張感,以及面臨患兒疾病時的困難心理,另外,通過交流,家長增加對肺炎的知識的了解,對疾病發(fā)生、進展及結果有了全面的認識,使自己能積極配合醫(yī)務人員進行臨床治療,為醫(yī)療活動的積極開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4]。
認識到肺炎患兒家長在患兒臨床治療中的重要性,對家長心理狀況有全面的了解,并給予積極的交流溝通,能促進患兒臨床治療的順利開展,同時,對臨床護理工作也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肺炎患兒臨床護理過程中,應積極運用交流技巧,以期獲得更多豐富、可靠的醫(yī)療信息,從而有助于醫(yī)療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王靜.小兒肺炎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2,4(3):65-66.
[2]張霞.交流技巧在肺炎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5):33-34.
[3]施萍.《兒童疾病綜合管理》項目實施方法(十):應用良好的交流技巧[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0,17(6):67-68.
[4]曲敬師,李玲,王廣宇.急性呼吸道感染管理對5歲以下兒童肺炎死亡率的影響[J].齊魯醫(yī)學雜志,2009,24(1):387-388.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