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有效減輕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方便臨床用藥和緊急搶救,減少護理工作量的措施。方法 分析對200例患者進行淺靜脈留置針輸液的方法和效果。結果 200例患者平均留置3~5d,3例發(fā)生局部皮膚發(fā)紅,順利輸液,及時搶救。結論 淺靜脈留置針在消化內分泌科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操作方法;護理
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作為一種先進的新型輸液器材,20世紀60年代已在歐美國家普及應用[1]。近年來,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不斷擴大,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消化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患者病情復雜多變且靜脈輸液處置較多,長期治療,反復穿刺,血管條件較差。合理應用靜脈留置針可以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有效地滿足輸液、搶救的需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對200例患者采用了靜脈留置針,年齡5~84歲。消化道出血108例,糖尿病66例,胰腺炎18例,低鉀血癥8例,平均留置3~5d,均取得滿意效果。
1.2方法
1.2.1血管及留置針型號的選擇 一般選用相對粗直,彈性好,易固定,無靜脈瓣,避開關節(jié)的血管。穿刺部位為前臂中部,手背,手腕,手肘。一般選用上肢靜脈,盡量選用最短,最細的留置針。
1,2,2穿刺方法 按靜脈輸液法排凈空氣,消毒皮膚10cm×10cm,取下針頭保護冒,旋轉松動的針芯,右手持針翼與皮膚成15°~30°角刺入血管,見回血后將進針的角度壓低5°~10°繼續(xù)進針0.1~2cm見回血,邊退針芯邊進套管,用無菌透明敷貼做皮膚固定,注明置入日期,責任人。
1.3封管液配置 生理鹽水125~250ml內加肝素12500U,配成10~100u/ml,每次輸液完畢,用5ml注射器抽取肝素液5ml,從肝素帽處脈沖式推入,以確保留置針內充滿肝素液,抗凝時間可持續(xù)12h以上,如果患者有出血傾向,則用0.9%的生理鹽水5ml封管,每隔6~8h重新封管1次。
2 結果
本科200例患者留置針期間,發(fā)生靜脈炎3例,約占1.5%,與靜脈注入刺激性藥物有關,套管堵塞5例,約占2.5%,與體位不當有關。
3 護理
3.1做好健康教育 靜脈置管前,護士應告訴患者及家屬使用靜脈留置針的目的、意義,說明病情、年齡、藥物性質是決定輸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讓其了解有關留置針的護理知識、常見的并發(fā)癥及其預防方法,避免置管肢體過度活動,置管期間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潔、禁止淋浴等,以便積極配合,預防感染、堵管、液體滲漏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2 觀察局部反應 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要經常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腫脹及局部炎癥反應等,及時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的早期癥狀。一旦發(fā)生局部并發(fā)癥,出現(xiàn)局部紅、腫、熱、痛等癥狀,應立即拔管,并根據情況及時給予相應處理,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恢復血管彈性,減輕患者的痛苦。
3.3 置管期間護理 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應加強生命體征監(jiān)測,做好全面護理。穿刺部位周圍皮膚應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d并蓋以透明的無菌敷貼,注明置管日期、時間的小紗布固定。連續(xù)輸液者,更換輸液器1次/d,肝素帽至少更換1次/w。注意留置針的通暢情況。輸液過程中,須密切觀察滴速,以防輸液速度過快造成循環(huán)負荷過重或藥物不良反應??焖佥斠喉殗婪酪后w滴空。如為動脈留針,應加強監(jiān)測,防止意外發(fā)生[2-3]。
3.4輸液前后的護理 每次輸液前后均應檢查局部靜脈有無紅、腫、熱、痛及硬化,詢問患者的感受。
4 討論
淺靜脈留置針操作簡單方便安全,減少了患者的痛苦,便于搶救,減少了護理工作量,可隨時用藥,非常適合消化內分泌科患者的搶救與治療,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殷磊.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72.
[2]張曉靜.國內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3,219-221.
[3]曹憶珠,陳苗娟,王九花.淺靜脈穿刺套管針輸液封管技術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2):74.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