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通心絡對腦血管恢復期患者的治療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95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將其中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治療的56例標記為觀察組,另39例僅采用常規(guī)治療標記為對照組。結果 觀察組加用通心絡治療總有效率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2%(P<0.05)。結論 通心絡對腦血管病恢復期患者的治療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血管?。煌ㄐ慕j;臨床療效
腦血管病是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引起的腦部疾病的總稱,俗稱腦中風,多在中年以后急性發(fā)病[1]。腦血管病是高血壓患者的主要致死病因,重癥患者的死亡率和殘疾率極高,輕癥患者可經3~6個月治療逐漸恢復生活自理,甚至可再從事病前工作,因此患者恢復期的治療情況與患者日后的生存質量息息相關。通心絡膠囊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能改善腦血管疾病的治療療效,本文研究該藥對腦梗死恢復期的療效,現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95例,其中腦血栓形成35例,腦栓塞9例,腔隙性腦梗死51例,皆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關于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并排除患者有出血性腦梗死、腫瘤、嚴重心、肝、肺、腎疾病等狀況。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將其中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治療的56例標記為觀察組,男35例,女21例,年齡48~82歲,平均(63.2±7.9)歲,另39例僅采用常規(guī)治療標記為對照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47~81歲,平均(62.9±8.3)歲。兩組病程皆在15~80 d,觀察組平均(42.8±12.3)d,對照組平均(41.9±13.4)d,兩組年齡、性別比例、入院前身體狀況、既往病史等差異不明顯(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恢復期采取常規(guī)治療予以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和氟桂利嗪膠囊,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以服用通心絡膠囊,4粒/次,3次/d,4 w為1療程,兩組患者其他輔助治療均相同。
1.3療效標準[3] 觀察患者臨床癥狀、CT及神經功能缺損的變化情況,并檢測血液流變學和血脂指標變化情況。采用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中國卒中量表(CSS)評定療效,判定標準包括:①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②顯著進步:評分減少40%~90%,病殘程度為1~3級;③進步:評分減少18%~40%;④無效:評分減少<18%或病情加重。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數據以(x±s)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2%(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纖維蛋白原下降幅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情況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的TC、TG皆低于對照組,HDL-C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腦血管病是腦血管突然破裂或閉塞,造成該血管支配區(qū)域腦組織的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一組疾病。目前腦血管病的藥物治療方法尚未得到推廣,缺乏特效療法。通心絡膠囊屬中成藥,其藥物主要成分有人參、水蛭、全蝎、赤芍、蟬蛻、土鱉蟲、蜈蚣、檀香、降香、乳香、酸棗仁、冰片,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心氣虛乏的冠心病癥狀或氣虛血瘀絡阻型中風病癥,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程度、縮小腦梗塞面積的作用。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通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療效,觀察組加用通心絡治療總有效率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2%(P<0.05)。
綜上所述,通心絡用于治療腦血管病恢復期的療效確切,對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秦培森,劉克英.通心絡膠囊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4):423-424.
[2]丁彩麗,王耀峰,王惠霞.通心絡治療恢復期腦梗死80例臨床分析[J].臨床和試驗醫(yī)學雜志,2011,10(15):1187-1188.
[3]朱海華.通心絡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9):100-101.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