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椎管內麻醉下,低劑量氯胺酮-杜冷丁合劑抑制所有盆、腹腔手術牽拉反射的效果,以解決手術中牽拉反射對患者的不適及負面影響。方法 盆、腹腔手術患者60例,年齡15~65歲,ASA I-II級。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30例。確定麻醉生效后實施。治療組:杜冷?。?.2~0.4mg/kg)+氯胺酮(0.2~0.4 mg/kg),在切皮后打開腹膜前iv;對照組:用傳統(tǒng)方法杜冷?。?.2~0.4mg/kg)+氟哌利多(0.05~0.1mg/kg),在切皮后打開腹膜前iv。然后觀察各組在切開腹膜-主要手術步驟操作-腹膜關閉整個過程中患者的\"體動;述說;BP波動(超過±15%為有影響);HR波動(超過±15%為有影響)\"四項與牽拉反射有關的指標。如該四項指標都為陰性(--)表示抑制牽拉反射良好;有1~3項陽性(+)者為抑制不全;都為陽性(+)者視為無效。結果 治療組四項指標除一例補加1/2低劑量氯-杜合劑述說陰轉外,其余全部病例四項指標均為陰性。抑制不全率3.33%(1/30),組間比較具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均為抑制不全,抑制不全率100%(30/30)。結論 低劑量杜冷?。?.2~0.4mg/kg)+氯胺酮(0.2~0.4 mg/kg)合劑對所有盆、腹腔手術牽拉反射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增強了麻醉安全性。
關鍵詞:低劑量;氯胺酮-杜冷丁合劑;牽拉反射;抑制
中圖分類號:R 614 656 文獻標識碼:A
長期以來,手術中的牽拉反射作為手術的一種并發(fā)癥,始終困擾著麻醉醫(yī)師[1]。雖然,牽拉反射是一種不致命的手術并發(fā)癥,但是,對于無合并癥的患者來說,會有胃部不適,胸部不適,惡心嘔吐、心率減慢、血壓波動等一系列臨床癥狀。手術經常因此而暫停手術,待麻醉醫(yī)師處理好再手術,嚴重時也會有窒息和心跳驟停的可能。對于合并其它的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來說,更是如此。牽拉反射作為手術的一種并發(fā)癥,長期以來困擾著麻醉醫(yī)師,即就處理,也是一種抑制不全的處理[2]。為此,經大量查閱文獻后,將其方法用于臨床麻醉均不滿意,遂改良方法,用低劑量杜冷丁-氯胺酮復合劑抑制椎管內麻醉下內臟牽拉反射取得良效。現將該法與同仁一起分享或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盆、腹腔手術患者60例,年齡15~65歲,ASA分級:Ⅰ-Ⅱ級。除外嘔吐性疾病、高血壓等能影響觀察內臟牽拉反射臨床癥狀的病例。
1.2方法 將所有60例病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將月中單號手術病例歸為治療組,月中雙號手術病例歸為對照組,兩組各取30例病例。治療組用低劑量杜冷丁-氯胺酮合劑(杜冷丁0.2~0.4mg/kg+氯胺酮0.2~0.4mg/kg)靜脈注射,對照組用傳統(tǒng)杜冷丁-氯胺酮合劑(杜冷丁0.5~1.0mg/kg+氟哌利多0.05~0.1mg/kg)靜脈注射。所有病例常規(guī)術前30min給予阿托品0.5mg、魯米那0.1mg肌注。入手術室,行椎管內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于切皮后打開腹膜前給予低劑量杜冷丁-氯胺酮合劑(月中單號)或傳統(tǒng)杜冷丁-氟哌利多合劑(月中雙號),然后觀察各組中病例對有關觀察指標的反應或影響。
1.3觀察指標 術中持續(xù)基本生命體征監(jiān)測。主要與手術牽拉反射有關的指標有以下幾個:①訴說:如牽拉反射抑制不好,患者常會述說胃部不適或疼痛。②體動:嚴重的牽拉反射除述說外,還可導致患者強迫體動,給手術患者心里造成極大地傷害,手術醫(yī)師亦會因此而無法繼續(xù)手術,甚至威脅生命。伴隨指標:③BP超15%的波動;④HR超15%的波動。牽拉反射抑制好,BP、HR則平穩(wěn),反之亦然。如1、2、3、4項都呈\"-\"性,則視為牽拉反射抑制良好;如其中有1~3項為+性,說明牽拉反射抑制不全;如1~4都為+性,則牽拉反射抑制無效。
1.4兩組間資料 數據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30例中,訴說伴BP或HR波動26例,屬牽拉抑制不全占86.67%.體動、訴說伴BP或HR波動4例,屬牽拉反射抑制無效,占13.33%。治療組30例中,4項均陰性者28例,屬牽拉抑制良好,占93.33%。僅述說而未伴其它癥狀者2例,屬牽拉反射抑制不全,占6.67%。沒有牽拉反射抑制無效者。
3討論
術中牽拉反射伴隨盆、腹腔手術相伴而來,給患者造成了極其深刻的心理不悅感受和心理負擔,嚴重者還可危及手術患者的生命[3]。因此,長期以來,麻醉師為尋求在cea下解決好牽拉反射抑制,一直在不懈努力,但效果甚微[4]。本人在麻醉工作中根據各藥的藥理特性,低劑量杜冷丁-氯胺酮組合用于抑制牽拉反射,效果甚佳。同為低劑量,所以,安全性好。給予同行借鑒或斧正。
對照組杜冷丁-氯胺酮合劑傳統(tǒng)組合劑中,杜冷丁為笨基哌啶的衍生物,鎮(zhèn)痛強度為嗎啡的1/10,僅有較弱的鎮(zhèn)痛作用。氟哌利多通過競爭抑制受體作用,影響中樞神經對多巴胺、NA和r-氨基丁酸在觸突的轉運,而發(fā)揮出強大的神經安定作用,但確沒有氯胺酮的阻斷有髓網狀束上傳信號的作用。所以,牽拉反射抑制不全就在所難免。
而治療組用低劑量杜冷丁-氯胺酮合劑,除杜冷丁特有的藥理特性外,尤其利用了氯胺酮可阻斷脊髓網狀束內與痛覺有關的傳入信號,而不影響脊髓丘腦傳導,并抑制內側髓狀網狀結構與丘腦內側核內感受傷害刺激的細胞。從而阻斷了傷害性的牽拉反射信號的上傳。所以,治療組的低劑量杜冷丁-氯胺酮合劑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麻醉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程亞華.二氫埃托啡預防闌尾牽拉反應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12).
[2]盧侖,官正東.丙泊酚和芬太尼輔助硬膜外麻醉在婦科手術的應用[J].醫(yī)藥導報,2009(04).
[3]張林娜.子宮切除術患者應用兩種不同的硬膜外麻醉輔助用藥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10).
[4]王金忠.芬太尼、昂丹司瓊預防腹部手術抗牽拉反應[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27).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