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應用腹腔鏡手術方式對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622例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311例。采用開腹小切口膽囊切除手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腹腔鏡手術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結果 治療組患者膽囊結石病情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手術治療操作時間、術后排氣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接受恢復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手術過程中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膽結石病情再次復發(fā)人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應用腹腔鏡手術方式對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膽囊結石;治療
臨床上多通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或肋緣下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兩種方式對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實施治療,隨著臨床對膽囊這一重要消化器官的生理結構的進一步了解,膽囊不僅僅具有存儲、濃縮、排出膽汁和對膽道壓力進行調節(jié)的作用,還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化學和免疫功能器官,因此,腹腔鏡手術治療技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1]。本次研究對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xiàn)匯報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我院收治的622例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311例。對照組中男性138例,女性173例;患者年齡21~76歲,平均年齡(47.2±1.5)歲;膽結石患病時間1~16年,平均患病時間(5.1±0.6)年;治療組中男性142例,女性169例;患者年齡20~78歲,平均年齡(47.4±1.6)歲;膽結石患病時間1~14年,平均患病時間(5.2±0.7)年。
1.2方法
1.2.1對照組治療方式 采用常規(guī)開服手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
1.2.2 治療組治療方式 采用腹腔鏡手術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
1.3 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操作時間、術后排氣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接受恢復治療時間、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膽囊結石病情治療效果、術后膽結石病情再次復發(fā)人數(shù)等指標進行對比。
1.4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臨床治愈:腹部疼痛等癥狀表現(xiàn)經(jīng)治療后徹底消失,術后檢查結果顯示結石已被徹底去除,膽囊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有效:腹部疼痛等癥狀表現(xiàn)經(jīng)治療后明顯好轉,術后檢查結果顯示結石去除程度超過50%,膽囊生理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無效:腹部疼痛等癥狀表現(xiàn)經(jīng)治療后沒有好轉,術后檢查結果顯示結石去除程度沒有達到50%,膽囊生理功能仍然存在明顯異常[2]。
1.5統(tǒng)計學分析 所得全部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形式表示,并進行t檢驗,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如果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P<0.05,則認為兩組對比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治療操作時間和手術過程中出血量 對照組常規(guī)開腹手術操作共計實施(71.49±4.24)min,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共計出血(105.42±18.54)mL;治療組腹腔鏡手術操作共計實施(44.57±4.12)min,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共計出血(42.88±7.53)mL。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操作時間和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兩項觀察指標組間差異顯著(P<0.05)。
2.2術后排氣功能恢復時間和術后住院接受恢復治療時間 對照組常規(guī)開腹手術治療后(49.06±3.28)h肛門排氣功能恢復正常,術后共計持續(xù)接受恢復治療(9.31±1.27)d;治療組腹腔鏡手術治療后(15.59±4.13)h肛門排氣功能恢復正常,術后共計持續(xù)接受恢復治療(4.66±0.97)d。兩組患者術后排氣功能恢復時間和術后住院接受恢復治療時間兩項指標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3膽囊結石病情治療效果 對照組經(jīng)常規(guī)開腹手術治療后膽囊結石病情控制總有效率為75.8%;治療組經(jīng)腹腔鏡手術治療后膽囊結石病情控制總有效率為91.4%。兩組患者該項觀察指標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4膽結石復發(fā)率 常規(guī)開腹手術后對照組中有32例患者膽結石病情再次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0.3%;腹腔鏡手術后對照組中有9例患者膽結石病情再次復發(fā),復發(fā)率為2.9%。兩組患者該項觀察指標組間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膽囊結石多發(fā)與成年人,女性居多,40歲后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①膽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②上腹隱痛,患者僅在進食過量、工作緊張等情況下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隱痛,或者有飽脹不適、呃逆等,易被誤診為\"胃病\";③膽囊積液,膽囊結石長期嵌頓或阻塞膽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時,膽囊黏膜吸收膽汁中的膽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質,形成膽囊積液。臨床首選腹腔鏡膽囊切除治療。
與開腹小切口手術治療比較,腹腔鏡手術不必對患者的腹腔進行開關處理,且采用鈦夾及電凝方式進行術后止血操作,可以有效避免逐個結扎或壓迫止血所產(chǎn)生的弊端,使手術治療的實際操作時間明顯縮短[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腹腔鏡手術方式對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開腹手術,手術治療操作時間、術后排氣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接受恢復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后者,手術過程中出血量明顯低于后者,術后膽結石病情再次復發(fā)人數(shù)明顯少于后者,且上述幾項觀察指標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這一結果充分證明,腹腔鏡手術模式在膽囊結石治療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高偉,梁晶,曾衍晴,等.老年患者經(jīng)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的治療體會及比較[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9,12(9):7.
[2]王雨,戴睿武,閻勇,等.老年急性膽囊炎開腹膽囊切除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選擇策略(附149例報道)[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9,16(7):563.
[3]盂鈺.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應用及圍手術期處理[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7(2):150.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