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耳內鏡鼓膜置管術治療中耳炎的方法以及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耳炎患者5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8例,對照組行聯(lián)合用藥治療,觀察組實施耳內鏡鼓膜置管術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氣導聽閾以及氣骨導差均顯著降低,但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耳內鏡鼓膜置管術對中耳炎創(chuàng)傷小、具有顯著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耳炎;耳鼓膜置管術;內鏡;療效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臨床常見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中耳積液、聽力下降等。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質激素等治療,但往往難以取得滿意療效[1]。我院對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應用耳內鏡鼓膜置管術治療,獲得滿意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6例共62耳,男31例,女25例,年齡8~62歲,平均為(30.9±3.6)歲;病程3~24個月,平均為(8.1±2.2)個月。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耳閉塞感、聽力下降、耳痛、耳鳴等,均經耳內鏡檢查顯示鼓膜呈現(xiàn)琥珀色或者淡黃色,并明顯內陷,活動受限,有液平面或者氣泡,光椎明顯消失或變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8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予以常規(guī)綜合用藥治療。予以青霉素類或紅霉素類抗生素口服7 d,并予以潑尼松片0.75 mg/Kg/d,每日晨起頓服,連用7 d后逐漸減量至停藥;予以4 mg馬來酸氯苯口服,1次/d,連續(xù)用藥7 d;予以鹽酸氨溴索口服,30 mg/次,2次/d,連續(xù)用藥7 d。對于閉塞嚴重者,予以1%麻黃素滴鼻液實施咽鼓管咽口擴張,連續(xù)用藥7 d。
1.2.2觀察組 本組行耳內鏡下鼓膜置管術治療。以1%的丁卡因作鼓膜麻醉,經耳窺鏡于患者的鼓膜后下象限或者前下象限,采用鼓膜切開刀行大小為1.5 mm的放射形或者弧形切口,采用中耳負壓吸引管吸出鼓室內分泌物,采用0.5 mL α-糜蛋白酶及5mg地塞米松經溶解后沖洗鼓室,予以切口內引流。術后取鼓室內積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并據(jù)此應用抗生素,配合糖皮質激素以及黏液稀化劑等治療。
1.3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聽力基本恢復,且鼓膜愈合較好,耳鳴、耳悶等癥狀消失,氣骨導差<10 dB,聲導抗為A型;有效:聽力有所改善,鼓膜略有混沌但活動性較好,耳鳴、耳悶等癥狀改善,聲導抗為A型或C型;無效:各項癥狀及體征均無明顯變化,鼓室積液無改善甚至復發(fā),檢測聲導抗為B或C型。以顯效和有效總和表示總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以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氣導聽閾以及氣骨導差比較 兩組治療前氣導聽閾以及氣骨導差值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均顯著降低,但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目前,臨床對于反復發(fā)作以及經保守無效者多采用手術治療,常用術式有鼓膜切開置管、鼓膜穿刺、導管通氣以及鼓管吹張等,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2]。隨著內鏡技術的發(fā)展和完善,耳內鏡鼓膜置管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在內鏡監(jiān)視系統(tǒng)下手術,能夠經不同角度觀察到隱蔽病變,術野較為清晰,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且術后恢復較快[3]。何恒勝[4]等認為,鼓膜置管術能夠保持中耳腔內與外界之間的氣壓平衡,從而促進液體的流出,使鼓室內黏膜盡快恢復,有利于減少中耳積液復發(fā)率。周衛(wèi)東[2]等也認為,耳內鏡鼓膜置管術相比于用藥治療可更為直接地改善病灶局部癥狀,療效更為顯著。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耳內鏡鼓膜置管術治療后,總有效率達96.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7%,且氣導聽閾以及氣骨導差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與鄒春花[5]等人報道結果一致。因此,可以認為,在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情況下,耳內鏡鼓膜置管術更為安全可靠、療效顯著,可作為分泌性中耳炎治療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偉南,楊海弟,陳秋堅,等.耳內鏡下鼓膜置管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0,8(2):200-202.
[2]周衛(wèi)東,周建業(yè),王曉萍,等.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技法探討[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9,7(2):130-131.
[3]梁健剛,陳靖,黃郁林,等.耳內鏡下鼓膜穿刺與鼓膜置管及鹽酸氨溴索沖洗中耳腔治療鼻咽癌放療后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觀察[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9,7(2):132-134.
[4]何恒勝,朱姝,杜娟,等.耳內鏡下鼓膜置管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89例分析[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12,38(2):122-123.
[5]鄒春花.鼓膜置管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6):536-537.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