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全麻支撐喉鏡下治療聲帶息肉摘除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 將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療56例聲帶息肉摘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56例聲帶息肉患者均一次手術成功,術后隨訪6個月,聲音恢復良好,術后無復發(fā),治愈率達100%。結論 全麻支撐喉鏡下行聲帶息肉摘除術,術后密切觀察病情,做好疾病宣教,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全麻;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圍手術期護理
聲帶息肉是指發(fā)生于一側聲帶的前中部邊緣的灰白色,表面光滑的息肉樣組織,多為一側單發(fā)或多發(fā),有蒂或廣基,常呈灰白色半透明樣或為紅色小突起,有蒂者常隨呼吸上下移動,大者可阻塞聲門發(fā)生呼吸困難,影響發(fā)音[1]。主要癥狀是聲嘶,其程度與聲帶息肉大小有關,小的局限性的息肉僅有輕微的聲音改變,基底廣的息肉聲嘶較重,音調(diào)低沉,不能唱歌,甚至失音,大息肉可致喉鳴和呼吸困難。對于聲帶息肉患者,一般需要通過手術才能治療。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56例聲帶息肉患者,經(jīng)全麻支撐喉鏡下行聲帶息肉摘除手術,術后密切觀察病情,做好疾病宣教,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56例患者中,男20例,女36例;年齡16~56歲,平均年齡36歲;病程3個月~7年;其中彌漫性兩側聲帶息肉者16例,局限性單側聲帶息肉者40例?;颊咧饕Y狀均為反復聲嘶,且逐漸加重,嚴重者影響發(fā)聲。病因與用聲過度或用聲不當及上呼吸道感染后的慢性咳嗽有關,少數(shù)病因未明。均經(jīng)過鼻咽喉纖維鏡檢查和結合臨床癥狀,并經(jīng)病理活檢排除惡性病變和癌前病變患者。
1.2方法 由麻醉師常規(guī)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者用支撐喉鏡經(jīng)口腔進入咽喉部暴露病變后,根據(jù)病變部位、大小和性質(zhì)選用聲帶息肉器械在直視鏡下將聲帶息肉摘除。
1.3評價方法與治療效果 均于術后2~6個月行纖維喉鏡檢查。①顯效:聲嘶明顯改善,雙側聲帶無明顯充血,未見明顯新生物殘留,聲帶邊緣光滑。②有效:聲嘶改善,雙側聲帶輕度充血,有少許新生物殘留,聲帶邊緣欠光滑。③無效:聲嘶無明顯改善,雙側聲帶充血水腫,有新生物殘留或新生物復發(fā),聲帶邊緣不光滑。56例患者均一次手術成功,術后1個月行纖維喉鏡檢查,顯效50例(89.36%),好轉6例(10.7%);術后6個月行纖維喉鏡檢查,56例患者聲嘶明顯好轉,恢復良好,術后無復發(fā)。
2圍手術期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聲帶息肉患者常因病程長,多以教師、導游、營銷人員、播音人員患病為多。表現(xiàn)為聲音嘶啞,非手術治療效果差,許多患者擔心手術效果而影響事業(yè)的發(fā)展,患者常出現(xiàn)煩躁、焦慮、恐懼等復雜心理問題,護士應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給予心理疏導,向患者說明支撐喉鏡下手術的優(yōu)越性,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感及對策,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手術[2]。
2.1.2術前準備 術前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心肺功能及凝血四項檢查等,同時,常規(guī)行間接喉鏡和纖維喉鏡檢查,了解息肉情況。術前12 h禁食,4~6 h禁飲,以防止麻醉或手術過程中所致的嘔吐引起或吸入性肺炎或窒息[3]。術晨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記錄在病歷上。術前30min肌肉注射注阿托品0.5mg、魯米那0.1g,以消除患者緊張不安的情緒及減少腺體的分泌。
2.2術后護理
2.2.1全麻術后護理 患者術畢回病房,應去枕平臥位6h,頭側向一邊,以利口腔內(nèi)分泌物及血液自然流出,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免發(fā)生誤吸。持續(xù)低流量給氧6h,監(jiān)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特別注意觀察呼吸情況,如患者突然出現(xiàn)呼吸困難、喉痙攣及咳血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值班醫(yī)師,緊急處理[4]。
2.2.2飲食護理 全麻患者術后6h內(nèi)禁食,6h后如無切口出血可進冷流質(zhì),次日可給予半流質(zhì)飲食,食物宜清淡,放涼后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強、油炸或硬食物,以免刺激傷口,引起疼痛,不利于切口愈合。
2.2.3禁發(fā)聲期護理 術后絕對禁聲1w,因術后聲帶過早活動,可使末痊愈的創(chuàng)面相互摩擦,不僅延長恢復期,還會使病變復發(fā),故讓患者及家屬說明禁聲的重要性。在禁聲期間,應囑患者使用文字進行交流,對于不識字的患者,可采用手語或動作表達其信息,醫(yī)護人員應耐心認真觀察患者的體語表情動作,判斷其生理需求和心理活動,及時給予相應幫助。
2.2.4 局部護理 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有無出血情況,為防止急性喉頭水腫及聲帶水腫,促進手術創(chuàng)面的愈合,按醫(yī)囑給予霧化吸入,常用藥物有生理鹽水10ml+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2次/d,持續(xù)5~7d,以達到消炎、減輕水腫,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
2.2.5 康復指導 患者出院后,應戒煙酒,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強、過熱或過硬食物;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注意休息,防止感冒,避免勞累和劇烈活動;注意保護嗓子,定期復診,如有異常及時就診。
小結,支撐喉鏡下行聲帶息肉手術具有視野清晰、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少、切除病變徹底、恢復快等優(yōu)點。但支撐喉鏡下行聲帶息肉切除手術是在全麻下施行手術,為確保手術治療效果和提高手術成功率,應做好患者術前準備及宣教知識,術后密切觀察病情,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嗓子,對聲帶息肉手術治療的恢復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林淑霞,林芬.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圍術期護理[J].當代醫(yī)學,2008,14(23):65.
[3] 李鳳霞,李瑞玲.全麻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28(2):153
[3]陳永紅,劉秀英,楊俊玲,等. 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及小結手術的護理探討[J].現(xiàn)代護理,2009,6(18):95-96.
[4] 張曉燕.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09,6(11):76-77.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