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尺骨冠狀突骨折圍手術期的護理和功能康復的方法及療效。方法 總結15例尺骨冠狀突骨折患者的術前準備,術后的病情觀察,進行系統(tǒng)的功能康復教育方法。結果 15例患者全部獲得隨訪,時間為6個月~2.5年。根據(jù)美國HSS肘關節(jié)功能評分表評分,優(yōu)9例,良4例,一般2例。結論 完善的術前護理,術中堅強內固定及軟組織修復,術后早期給于康復鍛煉和精心護理,才能獲得較好的功能恢復。
關鍵詞:冠狀突骨折;圍手術期;護理
尺骨冠狀突是尺骨半月關節(jié)面前端的骨突,為肱肌附著點,可阻止尺骨向后脫位,防止肘關節(jié)過度屈曲。對維護肘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起重要作用。當高處墜落或摔倒時,肘關節(jié)過伸,暴力沿尺骨向上傳導,冠狀突與肱骨滑車相撞而骨折。此外,肱肌急劇收縮亦可造成冠狀突骨折。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們對收治的15例尺骨冠狀突骨折患者給予精心護理,效果滿意?,F(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齡17~65歲,平均40.1歲。交通傷7例,跌傷6例,墜落傷2例。根據(jù)Regan分型標準:I型6例,Ⅱ型4例,Ⅲ型5例。合并肘關節(jié)脫位者10例。受傷至手術時間2h~10d。
1.2方法 采用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患者仰臥或側臥位,上臂近端扎氣囊止血帶。對于單純大塊冠狀突骨折患者,取內側入路;對于合并側副韌帶損傷者,取肘前入路。冠狀突Regan Ⅱ型、Ⅲ型骨折者直視下復位,以巾鉗或克氏針臨時固定,采用直徑2mm AO螺釘1~2枚,自前向后或自后向前固定,修補前方關節(jié)囊;對于I型骨折則以克氏針固定或不可吸收縫線修復前方關節(jié)囊。合并傷處理:合并肘關節(jié)脫位的應即刻手法復位,石膏托外固定保護,其中7例急診手術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腫脹嚴重有水泡形成的3例于傷后5~7d行脫水、消腫治療,腫脹消退后擇期手術。術后處理:所有患者術后均石膏托外固定保護2~3w,期間指導患者行握拳抓空練習。術后3d可去除石膏托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被動肘關節(jié)功能鍛煉,鍛煉后仍需外固定保護;2~3w完全去除石膏托后,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行肘關節(jié)主動屈、伸功能鍛煉。
2結果
根據(jù)美國HSS肘關節(jié)功能評分表[1]進行早期評分,從疼痛(50分)、持久性(8分)、活動(30分)和整體使用情況(12分)等4個方面進行評分,標準為:優(yōu)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較差60~69分,最差<60分。15例患者全部獲得隨訪,時間為6個月~2.5年?;颊吖钦塾?,無肘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術后6個月肘關節(jié)屈伸幅度達108°,旋轉幅度均達135°;HSS評分:優(yōu)9例,良4例,一般2例。
3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術前準備 患者進入病房,及時安排床單位。觀察患者如此時肘關節(jié)仍有脫位,應協(xié)助醫(yī)師即刻行手法復位,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保護。這樣可及時緩解因肘關節(jié)脫位造成的劇烈疼痛,同時有力于靜脈回流。抬高患肢,局部冰敷,減輕軟組織腫脹。指導患者行握拳抓空活動,促進靜脈回流。嚴密觀察肘部腫脹情況,防止發(fā)生骨筋膜室綜合征,如出現(xiàn)疼痛加重、皮膚蒼白、感覺異常等情況應提高警惕,及時通知醫(yī)師。如肘部出現(xiàn)水泡,應將水泡無菌性抽吸并延期手術。手術前2h完成患肢皮膚準備。
3.1.2術前的心理干預 患者意外受傷,肢體遭受損傷,肘部疼痛,內心緊張恐俱,對治療及預后等諸多問題存在顧慮。應積極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使其消除焦慮感、樹立信心[2]。向患者家屬說明病情,爭取家屬的積極配合,營造一個互信、互助氛圍。
3.2術后護理
3.2.1一般護理 患肢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保護。墊枕抬高患肢,局部冰敷,減輕軟組織腫脹。使用冰袋時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防止凍傷,同時注意冰袋漏水浸濕傷口[3]。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運、感覺、運動、腫脹及傷口敷料滲血情況,如出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處理。在止痛泵下盡早指導患者行握拳抓空活動,促進靜脈回流。紙中單保持床單位清潔,及時更換。
3.2.2疼痛護理 術后常規(guī)應用靜脈鎮(zhèn)痛泵止痛,止痛效果良好的2~3d去除。觀察患者止痛過程中是否有呼吸抑制、排尿困難、惡心、嘔吐、過敏反應等副作用。如出現(xiàn),立即關閉止痛泵,予以對癥治療,可改為口服鎮(zhèn)痛藥止痛。
3.2.3康復護理 術后當天指導患者進行重復握拳、松拳等簡單掌指關節(jié)活動,3~5次/d,100~200下/次;鼓勵術后第2d患肢外固定保護下開始下床行走;術后第3d指導患者肘關節(jié)活動度的訓練,醫(yī)護人員幫助患肢做被動肘關節(jié)伸展、屈曲,3次/d, 3~5下/次;術后2w在指導下行主動屈、伸肘關節(jié)活動,3~5次/d, 5~10下/次。術后2~4w去除外固定,行肘關節(jié)功能鍛煉,但仍需患肢胸前懸吊。4w后循序漸進行肌力練習。
3.2.4出院指導 強化出院指導,使患者自始至終正確地進行功能鍛煉,以早日恢復功能為目的。每月定期復查X線片。飲食應高鈣、高蛋白、高纖維素為主,多吃牛奶、瘦肉、豆制品、青菜等。
4討論
尺骨冠狀突骨折是一種并不常見的損傷,通常與肘關節(jié)脫位并發(fā)。其治療的目的是保留肘關節(jié)活動度和穩(wěn)定性。尺骨冠狀突是尺骨半月形關節(jié)面阻檔肱骨遠端向前移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尺側副韌帶及肱肌的止點,對肘關節(jié)的穩(wěn)定起著重要作用[4],屬于關節(jié)內骨折,需要解剖復位[5]。最常用的分型為Regan-Morrey分型[6],Ⅰ型:冠狀突尖端撕脫骨折;Ⅱ型:小于50%高度的冠狀突受累;Ⅲ型:大于50%高度的冠狀突受累。臨床上因并發(fā)肘關節(jié)脫位,常常漏診冠狀突骨折,保守治療后易發(fā)生肘關節(jié)不穩(wěn)定,圍手術期護理及術后指導不到位,將造成肘關節(jié)不穩(wěn)或僵直等嚴重后果。因此術前認真檢查肘關節(jié)穩(wěn)定性、制定周密的手術方案、完成精確的手術,只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本組15例患者手術前護理重點在脫位的早期復位、肢體的制動及患肢血運的觀察,避免骨筋膜間室綜合征的發(fā)生,同時減輕患者的疼痛,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使之積極配合治療。術后護理重點要合理安置體位,抬高患肢,局部冰敷,減輕患肢腫脹。密切觀察患肢皮溫、膚色、感覺、運動、腫脹及傷口敷料滲血情況。尤其在肘關節(jié)冰袋冷敷時需避免冰袋直接接觸皮膚,防止凍傷,同時更要注意嚴格防止冰袋漏水浸濕傷口。早期給予個性化康復訓練是功能恢復的保障,因此必須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系統(tǒng)的康復教育和訓練指導,個性化教育針對性強,但訓練過程中護士應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時機,發(fā)現(xiàn)患者有不正確的行為或疑問時,隨時糾正,使患者和家屬積極、主動參與治療和護理的全過程[7],最大限度地恢復肘關節(jié)功能,因為肘關節(jié)功能最大限度恢復才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McKee M D, Pugh D M, Wild L M, et al. Standard surgical protocol to treat elbow dislocations with radial head and coronoid fractures. Surgcal technique[J]J Bone Joint Surg(Am),2005,87Suppl 1(Pt1):22-32.
[2]丁艷玲,劉秀芹.肘關節(jié)恐怖三聯(lián)征13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7):12-13.
[3]姚靜,胡三蓮,黃新艷,等.肘關節(jié)\"恐怖三聯(lián)征\"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9,15(34):3651.
[4]王君琛,陳明國,袁奇亮,等.尺骨冠狀骨折合并肘關節(jié)脫位的治療[J].臨床骨科雜志,2006,9(1):51-52.
[5]楊欽泰,謝志新,李曉文.尺骨冠突骨折24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5):146-147.
[6]Regan W, Morrey B. Fractures of the coronoid process of the ulna.J Bone Joint Surg(Am),1989,71:1348-1354.
[7]侯曉玲,李玲利,王小芳,等.肘關節(jié)\"恐怖三聯(lián)征\"術后早期分時康復干預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3):452.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