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熱毒寧輔助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方法 選擇2012年10月~2013年4月在我院治療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予利巴韋林靜滴,觀察組用熱毒寧靜滴,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經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80.0%,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止瀉時間、熱退時間、止吐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熱毒寧輔助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熱毒寧;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
輪狀病毒腸炎是嬰幼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以秋、冬季節(jié)多見,目前臨床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4月共收治輪狀病毒腸炎患兒60例,其中30例采用熱毒寧輔助治療,取得顯著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4月門診或住院治療的輪狀病毒性腹瀉患兒60例,所有患兒均符合《臨床兒科學》輪狀病毒腸炎的診斷標準[1],均有急性腹瀉,大便表現為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有的患兒伴有發(fā)熱、嘔吐、電解質紊亂、脫水等,大便檢測大多未檢出白細胞及紅細胞,或少數見少許白細胞及脂肪球,細菌培養(yǎng)陰性,輪狀病毒抗原陽性。所有患兒在就診前2d未服用抗病毒類藥物;同時排除伴有肝腎功能障礙、重度營養(yǎng)不良的患兒。隨機將60例患兒分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6~36個月(平均12.31±5.46);患兒病程:<1d6例,1~2d13例,2~3d11例;患兒病情:發(fā)熱19例,嘔吐15例,脫水11例,電解質紊亂9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36個月(平均12.09±5.32);患兒病程:<1d7例,1~2d11例,2~3d12例;患兒病情:發(fā)熱21例,嘔吐15例,脫水11例,電解質紊亂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兒常規(guī)靜脈補液以糾正脫水,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同時口服蒙脫石散劑及微生態(tài)制劑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加用熱毒寧注射液0.6ml/kg,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中靜滴,1次/d;對照組給利巴韋林10mg/kg,加入5%葡萄糖液100~150ml中靜滴,1次/d,兩組療程均3~5d。
1.3療效評定 療效判斷標準[2]:顯效:治療72h內大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治療3d大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h內患兒大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癥狀無明顯好轉甚至惡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資料均使用SPSS16.0軟件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80.0%,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的止瀉時間、止吐時間、熱退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兒科常見的腸道流行病,秋冬季是發(fā)病高峰期,最易侵襲6個月~2歲的嬰幼兒,其臨床表現為發(fā)熱、嘔吐、腹瀉水樣便,嚴重者可出現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可影響著此階段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其發(fā)病機制是輪狀病毒入侵腸道之后,在小腸絨毛上皮細胞進行復制,使細胞發(fā)生空泡變性和壞死,使其絨毛縮短,細胞結構破壞,受累的腸黏膜上皮細胞脫落產生裸露病變,導致小腸黏膜回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功能下降,腸液在腸腔內大量積聚引起腹瀉。同時,病變后的腸黏膜不能夠足量的分泌雙糖酶,導致食物中的糖類消化不完全而積滯在腸腔內,并被細菌分解造成腸道內高滲狀態(tài)進而加劇腹瀉[3]。另有研究證實,輪狀病毒腸炎患兒存在免疫功能紊亂[4]。
熱毒寧注射液的主要成份是青蒿、金銀花和梔子?,F代研究表明,青蒿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熱、抗炎、鎮(zhèn)痛及促進細胞免疫,解除免疫抑制作用;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而梔子具有鎮(zhèn)靜、降溫、抗感染作用。三者合用,可有效退熱,同時能促進腸上皮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恢復水電解質的平衡。體外實驗研究表明,熱毒寧注射液具有降低輪狀病毒毒力的作用和抑制輪狀病毒感染細胞的作用[5]。而利巴韋林雖是廣譜抗病毒藥,但對病毒腺苷激酶依賴性強,易產生耐藥性,且對嬰幼兒應用毒副作用多。在本文中,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熱毒寧輔助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臨床療效確切,值得臨床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沈曉明.臨床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052-1061.
[2]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4
[3]自桂玲.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治療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yǎng)(臨床醫(yī)學刊),2009,18(12):116.
[4]黃愛萍,葉曉霓,馬加寶.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腸道外感染患兒免疫功能狀態(tài)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08,26(10):857-859.
[5]項紅霞,郁志偉.熱毒寧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35):4344-4345.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