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壓患者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措施體會。方法 選取本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86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給予患者實施心理、飲食、睡眠、功能鍛煉、用藥護理以及中醫(yī)護理方法。結果 86例患者收縮壓、舒張壓與入院時相比顯著降低(P<0.05)。結論 高血壓患者實施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保持血壓穩(wěn)定,對減少臨床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十分重要。
關鍵詞:高血壓;中西醫(yī)結合方法;護理體會
高血壓屬祖國醫(yī)學\"眩暈\"、\"肝陽\"等范疇[1],目前高血壓病已成為誘發(fā)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本院2011年~2012年收治高血壓患者86例,均采用中醫(yī)西結合護理措施,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齡39~78歲,平均(56.45±5.2)歲。入院時晨起檢測: 收縮壓( 158.50±2.20)mmHg, 舒張壓(97.80±2.10)mmHg,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2]。中醫(yī)分型:肝陽上亢型35例,肝炎上抗性27例,痰濁中阻型22例。
1.2效果評價 本組患者均建立健康卡,并采用評價表對患者,項目包括患者對中醫(yī)藥護理知識知曉情況、患者基礎血壓值(測晨起血壓)、飲食習慣、功能鍛煉及睡眠情況進行評價。
2 護理方法
2.1一般護理 病室清潔整齊、空氣流通,保持床鋪整潔干爽。病室溫度18~20℃為宜。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嚴格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行心電監(jiān)護。急性期患者應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頭痛者給予冷敷頭部,煩躁者可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藥物。囑患者排便時勿過度用力,久坐后起立時動作應輕緩,避免突然站立或用力過猛導致血壓驟升。
2.2心理護理 高血壓患者病程較長,需長期服藥,加之住院治療及經(jīng)濟壓力等因素,使患者緊張、煩燥、焦慮,情緒反復無常。護士操作時應語言文明、態(tài)度溫和、動作輕緩,以減輕患者負擔和焦燥心理。耐心給患者講授高血壓病發(fā)生機理,使患者對自身病情有所了解,以配合治療。耐心傾聽患者需求,幫助解決生活困難。做好家屬工作,使其安慰體貼患者,減少患者家庭壓力。避免刺激精神,以防患者血壓驟升,發(fā)生危險。
2.3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是治療高血壓病的重要措施,高血壓病患者的飲食要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和鈣質、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保證每日熱量、脂肪攝入,禁食動物內臟??刂企w重,體重增加明顯者應減少肉類攝入。囑多進食新鮮水果、蔬菜,多飲水。飲水量每日不少于2000ml,鈉鹽每日不高于4g。禁忌煙酒和刺激性食物。并按時排便,防止便秘。囑排便時切勿用力,以防血血壓突然升高,發(fā)生危險。
2.4睡眠護理 病室保持適宜溫度、光線,禁止隨意走動。護理操作應提前完成,以免影響患者休息。減少外界環(huán)境刺激,減少人員探視;患者睡前可采用溫水泡腳;失眠或神經(jīng)衰弱者可給予飲用中藥安神湯。睡前避免高聲談笑或討論激動事情。
2.5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可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心血管的功能,增加機體抵抗力,促進血管舒張,降低血壓。同時運動還可有效控制體重,不至于加重心臟負擔;鼓勵患者適當進行功能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血管舒張,降低血壓。囑患者鍛煉時應動作舒緩,防止血壓驟降發(fā)生危險。
2.6用藥護理 囑患者認真遵照醫(yī)囑服藥,服藥應按時、按量,不得擅自增加或減少劑量,以免導致不良后果。并向患者講解服用降壓藥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等。詢問或觀察患者服藥反應,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通知醫(yī)師處理。
3 中醫(yī)護理
3.1痰濁中阻型 患者多感覺胸悶、惡心、眩暈、大便秘結、脈濡濕滑。應保持病室清潔整齊,空氣通暢,溫濕度正常。飲食可予低鈣、低脂、富含維生素食物,禁忌動物內臟及高脂食物,以防止增加脾胃壓力。囑家屬妥善照顧患者飲食生活,減少精神刺激。
3.2肝陽上亢型 患者出現(xiàn)眩暈、頭痛、耳鳴、性情焦燥易怒、脈細數(shù)。應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勵患者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等,忌食甜食及高脂食物。避免食用辛辣食物,禁煙限酒。經(jīng)常與患者談心,播放輕松音樂,使患者心情舒暢,積極配合治療。
3.3肝火上炎型 患者頭痛頭暈、面紅目赤、口苦舌干、急躁易怒、脈弦數(shù),小便赤黃,便秘、耳鳴等癥狀。病室應整潔安靜,床鋪整齊,空氣清新。飲食調理以傾瀉肝火為主,可給予清淡、富含維生素、富營養(yǎng)飲食。做好與患者溝通工作,避免各種外力刺激,指導患者進行心理調節(jié),以愉快接受治療。
4 結果
本組86例患治療1w后,收縮壓: (135.50±1.80)mmHg, 舒張壓(91.70±1.40)mmHg,較入院時平均降低(23±1.40)mmHg,舒張壓平均降低(6.1±0.7)mm Hg,與入院時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總有效率100%。
5 討論
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還可成為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并影響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功能,最終可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3]。對高血壓患者加強管理,有效控制血壓,可提高治療依從性。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措施干預方法對調節(jié)患者情緒、加強飲食管理、進行適當行為干預和功能鍛煉,可提高服藥依從性,預防可逆性危險因素,有效穩(wěn)定血壓,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苗.高血壓患者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01):304-305.
[2]關正榮.高血壓患者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體會[J].陜西中醫(yī),2011,32 (3):379.
[3]黃蓓.原發(fā)性高血壓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 13 ):138.
編輯/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