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不同年齡段甲狀腺患者切除手術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從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甲狀腺疾病患者共122例。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進行分組,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下的未成年組;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的未老年組。結果 成年組的手術時間以及手術出血量均明顯要少于老年組患者,兩組患者對比有顯著性差異,老年組的住院時間也明顯要長于成年組患者,兩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而成年組和老年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則沒有顯著性差異。結論 老年甲狀腺患者采用手術切除患者的恢復速度較慢,手術過程中的消耗也較大。因此對于老年患者甲狀腺疾病治療一定要嚴格按照手術治療的使用指征,慎重考慮手術治療。
關鍵詞:不同年齡段;甲狀腺;切除手術
在臨床上甲狀腺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見疾病,導致甲狀腺疾病發(fā)生的病因較多。保守藥物治療甲狀腺的治療時間長,容易復發(fā)等缺點,因此臨床主要采用手術切除的治療。本文主要是觀察不同年齡患者進行甲狀腺切除手術的臨床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從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甲狀腺疾病患者共122例?;颊吣挲g在23~67歲之間,其中男性患者共70例,女性患者共52例。根據(jù)病理類型分型:甲狀腺乳頭狀癌有65例,甲狀腺濾泡狀癌有39例,未分化癌有18例。入選患者均接受B超確診為甲狀腺疾病,其中實質性回聲有68例,混合回聲有43例,沒有回聲有11例。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進行分組,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下的未成年組,共60例;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的未老年組,共62例。兩組患者在病癥類型,患者性別等方面對比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入選患者均符合甲狀腺切除手術的手術指證,采用甲狀腺全切除手術。手術體位采用臥位并且盡量暴露患者的頸部以及甲狀腺,并且采用器官插管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頸部低位采取弧形切口,并且將患者的側甲狀腺葉和甲狀腺中靜脈游離,緊貼甲狀腺組織并且將其切斷并結扎。將腺體遷移到健側使得甲狀腺的背側得到完全暴露。將甲狀腺游離,并且用電刀在甲狀腺氣管旁以及氣管前間隙游離,將甲狀腺患側的腺葉和峽部完全切除,并且將殘端縫扎。縫合切口前需要完全徹底止血后才能縫合,預防抗感染。
1.3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手術并發(fā)癥。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主要是采用SPSS15.0的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的分析。其中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χ2檢驗,劑量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本文的置信水平為0.05。2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以及術后的恢復情況,見表1。
根據(jù)表1的結果顯示,成年組的手術時間以及手術出血量均明顯要少于老年組患者,兩組患者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老年組的住院時間也明顯要長于成年組患者,兩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成年組和老年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入量增加,導致甲狀腺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增長的趨勢[1,2]。甲狀腺手術切除由于對組織創(chuàng)傷較少,術后恢復較快,治療效果顯著,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在甲狀腺疾病的治療應用上[3]。但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其身體機理等方面具有較大的不同。各種器官等的儲備功能以及自身免疫能力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會對手術效果等造成影響。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老年組患者手術時間以及術中的出血量明顯要多于成年組患者,說明老年甲狀腺疾病患者的手術風險明顯要高于成年組患者。而患者術后的住院時間,老年組患者也明顯要長于成年組患者,說明老年患者在術后的恢復也明顯慢于成年組患者。甲狀腺手術切除的治療原則是盡量將病變組織等清除,并且將已發(fā)生轉移的頸部淋巴結等清除干凈,手術過程中避免對甲狀旁腺以及喉返神經(jīng)的損傷。
綜上,老年患者進行甲狀腺切除手術應該要嚴格掌握手術使用癥,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例如老年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手術時間長,失血過多等,術前應該做好輸血的準備。另外一方面,老年組患者和成年組患者在術后并發(fā)癥對比則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老年患者手術切除甲狀腺治療不會提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手術治療有一定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顏永紅.不同年齡患者的甲狀腺切除手術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5):97.
[2]蔡建圃.老年與中青年甲狀腺切除手術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09(19):70-71.
[3]濮亞斌,丁健民,徐建軍,等.老年與中青年甲狀腺切除手術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25):65-67.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