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針刺聯(lián)合霧化治療干眼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5月浙江省蘭溪市人民醫(yī)院眼科收治的水樣液體缺乏性干眼癥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針刺聯(lián)合中藥霧化組(試驗組)32例和淚然滴眼液組(對照組)34例。兩組患者治療8w后,比較患者的臨床療效、狀評分有無差別。結(jié)果療程結(jié)束后試驗組總有效率為82.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7.4%,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χ2=10.12, P<0.05);試驗組治療8w后臨床癥狀評為5.01±1.21,對照組經(jīng)淚然滴眼液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為6.89±2.02,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t=4.46,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SchirmerⅠ及BUT等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好轉(zhuǎn),但試驗組上述指標變化更為顯著,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針刺聯(lián)合中藥霧化治療干眼癥臨床療效顯著,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關鍵詞:干眼癥;針灸療法;中藥霧化
干眼癥臨床上較為常見,該疾病是一類由于淚液的數(shù)量不足或者質(zhì)量差所導致的眼部干燥的臨床癥狀的總稱[1]。研究顯示,干眼癥在普通人群中的均較為常見,約有5%左右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癥狀,尤其是長期用眼人群?;颊叩呐R床癥狀主要包括,眼干澀和異物感、眼癢及燒灼感、眼紅、畏光、視力波動、視疲勞、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視物模糊等。目前,該病癥的治療無特效藥物,西醫(yī)主要依靠點滴眼部潤滑藥物來緩解患者癥狀,臨床效果不佳。近年來我科對干眼癥患者采用針刺聯(lián)合中藥霧化治療的方案,取得較好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4月~2013年5月浙江省蘭溪市人民醫(yī)院眼科收治的水樣液體缺乏性干眼癥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針刺聯(lián)合中藥霧化組(試驗組)32例和淚然滴眼液組(對照組)34例。試驗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33.6±15.4)歲,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34.1±14.1)歲。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干眼癥診斷標準[2];②年齡>18歲;③無惡性腫瘤及精神疾病史;④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加入該實驗研究。
1.3 觀察指標 患者治療期間觀察詢問患者臨床癥狀,包括視疲勞、眼干澀、畏光、燒灼感、異物感、瘙癢等,根據(jù)患者主訴的臨床癥狀緩解程度進行評分。同時測定患者治療期間,淚液分泌量(SIT)及淚膜破裂時間測定(BUT)。
1.4療效評價[3] 顯效:患者自覺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療效指數(shù)>80%,BUT測定恢復正常,SIT測定恢復正常; 有效:自覺癥狀改善,80%≥療效指數(shù)≥30%,BUT延長,SIT增加;無效:患者自覺癥狀和各項檢查項目無變化甚至進展,療效指數(shù)<30%。
1.5方法 對照組:局部點滴淚然滴眼液,1~2滴/(次·眼),4次/d,療程8w。試驗組:①霧化治療,霧化組方為霧化方組成為枸杞12g,菊花9 g,秦皮9 g,鬼針草12g,冰片0.3g。水煎濃縮后袋裝,每袋30ml。將30 ml藥液倒入霧化儀進行眼部霧化熏蒸。持續(xù)15min/次,1次/d[4]。②針刺法:選穴:選取風池、睛明、太陽、攢竹、絲竹空等穴位為主穴,隨證配穴:關元、三陰交、肝俞、腎俞。選針:選用華佗牌0.35mm×40mm毫針。③手法:常規(guī)消毒穴位后,患者先取坐位,先行風池、睛明、太陽、攢竹、絲竹空穴等穴位進行針刺治療,緩慢進針,針感以向眼部傳導為宜,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30 min;主穴起針后應用灸條(含有決明子、菊花等明目中藥)在腧穴懸灸15~20min。灸后患者取側(cè)臥位,針刺補穴:關元、三陰交、腎俞、肝俞,采用補法,留針30min。針剌1次/2d,8w為1療程。
1.6統(tǒng)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本均數(shù)t檢驗。治療后有效率等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雙側(cè)P<0.05認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統(tǒng)計分析采用SAS16.0統(tǒng)計軟件完成。
2 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比較 治療8周后,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2.8%,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57.4%,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12, 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試驗組經(jīng)針刺和中藥霧化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為5.01±1.21,對照組經(jīng)淚然滴眼液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為6.89±2.02,試驗組臨床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6,P<0.05)。
2.3客觀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SchirmerⅠ及BUT等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好轉(zhuǎn),但試驗組上述指標變化更為顯著,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干眼癥又稱為角結(jié)膜干燥,是指任何原因所致的淚液質(zhì)和(或)量的異常或動力學異常,所導致的淚膜穩(wěn)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適和(或)眼組織病變特征的多種疾病的總稱[5],臨床上較為常見,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眼干澀和異物感、眼癢及燒灼感、眼紅、畏光、視力波動、視疲勞、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視物模糊等。目前,該病癥的治療無特效藥物,西醫(yī)主要依靠點滴眼部潤滑藥物來緩解患者癥狀,臨床效果不佳。研究報道,祖國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及針刺治療干眼癥臨床療效確切,可顯著患者患者眼干、眼澀等臨床癥狀。因此,本研究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干眼癥患者進行針刺聯(lián)合中藥霧化熏蒸治療,取得較好療效。針刺聯(lián)合中藥霧化組患者治療8w后總有效率為82.8%,而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7.4%,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8w后臨床癥狀評為5.01±1.21,對照組經(jīng)淚然滴眼液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為6.89±2.02,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SchirmerⅠ及BUT等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好轉(zhuǎn),但試驗組上述指標變化更為顯著,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果說明針刺聯(lián)合中藥霧化臨床療效顯著,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我國中醫(yī)學者認為,干眼癥屬\"白澀癥\"其致病機理為\"夫五臟六腑皆有津液,通與目者為淚[6]。因此,治療應以生津潤目為主,在本研究中我們應用針刺配合多中國中藥進行霧化,條理患者機體,達到滋陰清熱名目,補血養(yǎng)肝之功效,使患者眼干澀癥狀明顯改善。
隨著對干眼癥病理生理學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祖國中醫(yī)藥治療干眼癥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和臨床應用價值。因此,中西醫(yī)結(jié)合可能是未來治療干眼癥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張月梅,高衛(wèi)萍.針刺治療干眼癥[J].吉林中醫(yī)藥,2011,31(5):416-417.
[2]劉慧瑩,彭清華,姚小磊,等.針刺治療干眼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09,19(3):148-150.
[3]秦智勇,溫勇.杞菊地黃湯加味配合針刺治療圍絕經(jīng)期干眼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0,17(3):245-246.
[4]劉新泉,朱華英,阮雯潔.針刺配合中藥霧化治療干眼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7):515-517.
[5]張鷗,楊威,劉鹥,等.針刺治療干眼癥30例[J].世界中醫(yī)藥.2011.06(1):60,62.
[6]覃光輝,曲環(huán)汝,田雨,等.針刺干眼穴治療干燥綜合征干眼癥臨床觀察[J].中醫(yī)學報,2012,27(11):1530-1531.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