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會穴是臨床常用腧穴,位于前發(fā)際直上5寸。穴居巔頂之上,在人體至高正中之處。百會穴屬督脈,是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少陽三焦經、督脈交會所在,故又稱三陽五會。百會穴統(tǒng)督諸陽、為陽脈之海,與任脈相通,陰陽貫通,故又能治諸陰經之疾。近年來出現大量對百會穴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的報道,現作一論述,以促進臨床工作者對百會穴的臨床應用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
關鍵詞:百會穴;臨床;針灸
1臨床應用研究
1.1頭痛 魯翔鵬[1]研究針灸治療頭痛患者的臨床療效,取百會等穴位進行針刺治療,以88例頭痛患者,作為觀察組,采用中醫(yī)針灸的治療方法,對照組50例頭痛患者,采用西藥治療的方法,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1年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病情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的復發(fā)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比較,觀察組的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無效率以及總有效率為43.2%、25%、20.5%、11.4%以及88.6%,對照組分別為44%、32%、18%、6%以及94%。隨訪1年后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為對照組26%,觀察組17%,從數據上看,兩組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良好,對照組的治療效果好于觀察組,但從遠期目標來看,觀察組的療效較為滿意,兩組患者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失眠 祝春燕[2]在梅花針叩刺配合艾灸百會穴治療頑固性失眠癥研究中,將6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6例,采用梅花針叩刺配合艾炷直接灸百會穴治療;對照組30例,采用中醫(yī)辨證給藥治療,4 w后觀察療效。結果治療組36例,總有效率94.4%,痊愈率44.4%;對照組30例,總有效率73.3%,痊愈率30%。梅花針叩刺結合艾炷直接灸百會穴治療頑固性失眠癥臨床療效顯著。楊麗霞[3]懸灸百會穴治療失眠癥40例,總有效率90.0%,明顯高于口服安眠藥的對照組。李滋平[4]選百會、神庭穴為主針刺治療失眠110例,總有效率91.81%。
1.3中風后遺癥 余藍[5]在頭針為主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觀察研究中,將 70 例中風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 43 例采用頭針(百會等穴)聯(lián)合體針、舌針療法治療,對照組 27 例采用體針、舌針治療,觀察其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95.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77.8%,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治療組在半身不遂、頭痛、頭暈目眩、面色晄白癥狀改善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頭針治療中風后遺癥有確切療效。潘永清[6]取人中、印堂、百會等八脈穴治療中風后抑郁。梅氏等[7]取偏癱對側的頭部百會等穴位配合局部穴位治療中風恢復期56例,總有效率為98.12%。舌針多用于治療中風后言語不利。夏晨[8]等針刺舌體金津、玉液及督脈百合、水溝、啞門治療中風失語癥34例。結果:針刺后漢語失語癥檢查法中口語表達、聽理解的積分值均顯著增高(P<0.01);P200潛伏期顯著縮短(P<0.05),針刺總有效率為5310%。提示:針刺可改善中風失語癥的言語障礙,并能加快恢復腦功能。
1.4腦梗塞 李成永等[9]在針刺百會穴治療腦梗塞的臨床研究中,以6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針刺組32例(給予針刺和西藥治療)和對照組30例(給予單純西藥治療)。針刺組選取百會等穴位進行針刺治療,治療后第 90 d,針刺組患者 ADL量表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1.5眩暈 李改風[10]治療眩暈,向前平刺百會經前頂直透上星,行強捻轉手法,再取雙頭側暈聽區(qū),用平補平瀉的手法,總有效率97%。王曉東[11]將118例符合頸椎退行性變或頸椎間盤突出病變的眩暈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給予百會穴溫灸,兩組均以治療30 d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組有效率 96.67%。
2結論
綜上所述,因為百會穴有著獨特的經穴理論特點,決定了其在臨床上的特殊功效作用。百會穴幾乎可用于治療臨床各科疾病,治療時可單穴應用,亦可與其他腧穴配伍應用,臨床可采用針刺、艾灸、刺絡、電針或針藥結合等多種方法,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魯翔鵬.中醫(yī)針灸治療 88 例頭痛患者的臨床療效[J].求醫(yī)問藥,2013,11(6):170-171.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