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內窺鏡手術是目前微創(chuàng)手術在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及鼻中隔偏曲疾病最理想的手術方法,是在鼻內窺鏡直視下清除病灶,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功能,并盡可能保留鼻腔、鼻竇正常解剖結構和功能。該手術具有操作簡單、視野清晰,患者痛苦小、創(chuàng)傷小和恢復快、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點,,以其把傳統(tǒng)的根治性或破壞性手術改變?yōu)楣δ苄晕?chuàng)手術的優(yōu)點,近幾年來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我科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開展鼻內窺鏡鼻竇手術256例,通過給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經術后隨訪,均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56例,其中男216例,女40例,年齡最大56歲,最小19歲,平均年齡38歲;雙側手術152例,單側手術104例,其中慢性鼻竇炎98例,鼻息肉99例,鼻中隔偏曲59例。
1.2方法 296例患者均在全麻或局麻下實施鼻內窺鏡鼻竇手術。術后給予常規(guī)抗炎、對癥、額部冷敷、創(chuàng)面換藥治療。全麻手術患者術后去枕平臥6 h,持續(xù)面罩吸氧3 L/min,局麻者取半臥位或床頭抬高30°,以減少鼻部淤血和出血,利于呼吸和鼻腔引流。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患者長時間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頭痛、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患者常伴有焦慮心理。患者因年齡、病情及文化程度等的不同, 術前心理反應也不盡相同, 根據(jù)每個患者的心理特點, 主動給予關心體貼, 談話時語氣溫和、態(tài)度誠懇, 詳細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主管醫(yī)生、主管護士、病區(qū)有關規(guī)章制度, 以解除他們因陌生環(huán)境引起的恐懼心理; 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 介紹內窺鏡手術的優(yōu)點、效果、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強調手術中配合的要點, 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及對策, 使其對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有初步的認識, 并可列舉以往手術成功病例, 以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 以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手術。如果患者對術后狀態(tài)估計不足,術后可能出現(xiàn)耐受力差、過度緊張的情況,因此應做好術前解釋工作,認真講解疾病有關知識,詳細介紹鼻內窺鏡手術的優(yōu)點,強調術中配合的要點及術后康復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對手術有初步的認識,可減輕術后的應激反應,緩解疼痛和焦慮[1]。
2.1.2 配合醫(yī)生全面體檢 術前協(xié)助患者做好各項輔助檢查, 排除手術禁忌癥, 協(xié)助患者作心肺肝腎功能及血象檢查,常規(guī)做鼻部CT或磁共振檢查,并記錄患者的視敏度和眼球活動度等。女患者月經期、有呼吸道感染者、血液病及出凝血機制障礙者,暫避免手術。
2.1.3 切實做好術前行為指導 術前指導患者經口呼吸, 以適應術后因鼻腔填塞而需經口呼吸的情況, 勿受涼感冒, 以免引起手術感染或術中、術后打噴嚏。
2.1.4 充分做好術前準備 術前準備:術前日剪鼻毛剃胡須,清潔鼻腔、口腔,給予含漱液含漱,用抗生素滴鼻劑滴鼻或用抗生素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同時指導患者使用正確的滴鼻方法。術前遵醫(yī)囑應用抗生素, 預防術后感染。術前晚保證充足的睡眠, 入睡困難者給予安定2.5mg口服。全麻患者術前6h禁食, 8h禁飲,以免麻醉后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 術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 魯米那0.1g。局麻患者為減少術中嘔吐及小便, 術前可吃少量軟干食物, 少喝稀飯和水。
2.2 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
2.2.1.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協(xié)助患者做好生活護理。全麻未清醒者去枕平臥6h, 頭偏向一側, 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 6h后全麻清醒者給予半坐臥位, 有利于呼吸、引流及減輕鼻痛、額部脹痛和鼻部充血腫脹。改善微循環(huán), 緩沖氣流對鼻腔的刺激, 減少出血, 并有利于血液或分泌物的排出。
2.2.1.2進食高營養(yǎng)粗纖維無刺激性半流質飲食,避免咀嚼, 少說話, 以免增加出血的機會, 同時保持口腔清潔, 預防感染。忌用刺激性調味品,以防嗆咳, 造成再度出血。
2.2.1.3面部腫脹者早期(24h內)給予冷敷3-6h,兼可止血止痛,后期(術后48h后)熱敷促其吸收。全身應用抗生素、止血藥,疼痛時可用止痛劑。術后1~2d內不要做低頭取物的動作, 更應避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 以免誘發(fā)血壓增高引起創(chuàng)面大出血。
2.2.2并發(fā)癥的觀察護理
2.2.2.1鼻腔出血的觀察及護理 術后創(chuàng)面均不縫合, 出血多者用PVF海綿填塞止血。術后囑患者將口中分泌物吐入痰杯, 以便觀察有無出血。告訴患者由于手術及鼻腔填塞刺激, 抽紗條前有少量血水流出屬正?,F(xiàn)象, 若持續(xù)有血液流出或口中有較多新鮮血液, 應立即報告醫(yī)護人員, 給予緊急處理。術后指導患者正確預防鼻出血: ①盡量避免打噴嚏, 以免紗條松動, 對紗條過敏而打噴嚏者, 可適當服用抗過敏藥物。打噴嚏時張口, 以減輕鼻部壓力。不可自行拔出紗條, 以免引起大出血。②進食溫冷半流質飲食或軟食3~5d。③抽紗條后1w內必須保持鼻腔濕潤, 以防脫痂時出血, 囑患者感覺鼻腔阻塞時勿用力擤鼻。
2.2.2.2溢淚 常為鼻腔填塞紗條壓迫鼻淚管所致,少量為鼻淚管損傷所致,要多解釋并觀察紗條抽出后癥狀是否緩解,如癥狀得不到緩解應報告醫(yī)生處理。
2.2.2.3眶內血腫或感染 術后患者如出現(xiàn)眼眶周圍皮下淤血或眼瞼水腫,可能系紙樣板或眶骨膜損傷所致,應注意觀察視力及眼球活動情況,并向患者說明不必緊張, 2~3d后將會逐漸好轉。
2.2.2.3腦脊液鼻漏 如術后第2d術側鼻孔不斷流出清亮液體,低頭時加重,為腦脊液鼻漏。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并采取半臥位,直至腦脊液漏停止3~5d,此時不能行鼻腔滴藥、用力擤鼻涕或屏氣,并注意是否有頭痛、發(fā)熱等顱內感染征象。
2.2.3觀察填塞物引起鼻痛及頭痛的程度 向患者解釋疼痛原因, 術腔填塞紗條的必要性, 必要時應用止痛劑, 不可自行拔出鼻腔填塞物。48h抽出紗條, 抽紗條可在患者用餐后30min, 抽紗條時與患者交談, 以分散注意力,觀察其面色變化, 若有心慌、頭暈、出冷汗等不適時, 暫停操作, 有恐血癥者, 囑其閉上眼睛并及時清理患者周圍有血跡的用物, 給予生活幫助和心理安慰, 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 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
2.2.4 加強生活護理, 給予心理支持 術后主管醫(yī)生、主管護士及時將手術情況反饋給患者及家屬, 以消除他們的焦慮和恐懼心理。由于鼻腔填塞對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主管護士每日評估患者情況, 了解患者生活所需, 并及時給予幫助。由于經口呼吸引起口腔干燥不適, 故應加強口腔護理, 鼓勵患者多飲水, 飯后、早晚生理鹽水含漱, 保持口腔清潔, 病室溫度18~20℃, 濕度70%~80%。鼻腔填塞期間(24~48h)進食半流或軟食, 鼻腔填塞物拔除后進普食, 以增加營養(yǎng), 提高機體抵抗力, 但要避免刺激性食物。
2.2.5 指導患者掌握正確滴鼻、噴鼻、鼻腔沖洗方法。2~3次/d。掌握正確的滴鼻方法及鼻腔沖洗:術后取出鼻腔填塞物后需用 1%麻黃素和 1%薄荷石蠟油滴鼻,囑患者滴鼻時取仰臥位,頭向后伸,懸于床緣下,使鼻部低于口和咽喉部或仰臥后將肩下墊高,藥液滴入鼻腔后需靜臥 3min~5min,然后坐起,一般 3 次 /d,3~6 滴/次。沖洗鼻腔則取坐位,頭部稍前傾,將鼻腔清洗器的橄欖頭插在前鼻孔,與地面呈30°,另一端(吸水端)放到清洗藥液瓶中,擠壓負壓球。持續(xù)時間根據(jù)術腔黏膜恢復情況及分泌物的多少而定[2]。
3出院指導
3.1 術后復查 可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術后1個月內應每周進行1次內窺鏡復查,以清除術腔血凝塊和干痂及殘留病變組織。第二階段:術后1~2個月每2w在內窺鏡下復查1次,直至術腔黏膜上皮化,此期是鼻竇分泌物較多及竇腔黏膜恢復最快的時期,也是防止術腔粘連保持鼻竇引流通暢的重要階段。因為遷延性炎性反應、二次感染、鼻肉再生、竇口縮窄等情況,多在這一階段發(fā)生,因此要保證定期復查。第三階段:手術3個月后每1~2個月在內窺鏡下復查1次,直至痊愈[3]。
3.2出院后綜合治療 局部用藥,早期可用油性滴鼻劑, 1w后可使用鼻噴霧劑,能減輕術腔炎性反應及黏膜水腫,全身用藥可用抗生素等。1~2周期間應用黏液促排劑、皮質類固醇和抗組織胺藥物,免疫藥物等[4]?,F(xiàn)代鼻內窺鏡手術將對局部生理功能的保護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中,加之周密的術前準備、術后護理及出院指導,使患者術中能積極配合,術后按時復查,保證了手術的治愈率和有效率。
4結果
本組256例患者通過進行術后精心的治療和專業(yè)護理,均痊愈出院,無一例大出血及眼部和顱底并發(fā)癥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鄭麗萍,謝園園,洪梅,等.心理干預對心臟手術圍手術期應激反應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4):304.
[2]袁霞; 李斌鼻竇內窺鏡手術 210 例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15(3):269
[3]蘆 飛,郭會平,王愛萍.鼻內窺鏡鼻竇手術患者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2, 16(12): 101
[4]韓德民.鼻內窺鏡外科學[M].北京: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1: 203.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