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醫(yī)內科課堂教學中引入病例教學,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醫(yī)內科;課堂教學;病例
中醫(yī)內科課堂教學主要為理論學習,具有以記憶為主的特點。其知識易懂難記,各病分證論治之證型容易混淆,課堂教學中教師講的知識同學都能聽懂,但到考試成績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記不住,可見提高中醫(yī)內科課堂教學質量是非常關鍵的。本文對中醫(yī)內科課堂教學采用病例為引導,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從枯燥單調被動的課堂學習中變?yōu)榉e極主動學習?,F(xiàn)將此方法作以下總結。
1病例教學
病例教學是教師將臨床上常見的典型病例進行分析整理,結合教材理論知識進行教學的方法。病例教學具有鮮明的示教性,啟發(fā)性,實踐性。根據(jù)教學目標圍繞教學內容,結合臨床病例進行教學,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xiàn)場,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問題的條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知識,技能,態(tài)度等全方位達標[1]。
2選擇病例穿插教學
病例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內容合理選擇。根據(jù)中醫(yī)內科各個病和證型的教學內容,教師在備課中選編出合適的病例于教案,對完成并達到教學目標尤為重要。病例的選擇通常以典型臨床實例為主,同時應回避學生所學知識不能理解的和涉及患者隱私的內容。例如;感冒病的課堂教學,就可采用同學們的親身體驗,隨機抽幾位學生,請同學陳述其最近發(fā)生在他們自己及家人的感冒病,包括疾病的表現(xiàn)即癥狀體征,引起疾病的原因即病因,發(fā)生疾病的過程和時間即病史。之后教師按同學述說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分類即辯證,從而引出感冒的幾種證型,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加深理解和便于記憶,更好的達成預期的教學目的。
3在病例引導下展示教學
在中醫(yī)內科課堂教學時,教師先給出已預設的病例,請同學接收并熟習病例,經思考,分析和相互討論后,讓學生提出問題。無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怎樣,教師在教學中要一邊解釋問題,同時要及時展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免影響教學進度。如講授咳嗽病時,教師已在備課先選取典型和多發(fā)的病案,為課堂講述打好基礎。如:某某,男,25歲,于2012年8月30日就診,嗜煙,自述干咳少痰,偶有痰不易咯出,且痰中帶血絲5 d,伴咽干鼻燥,咳嗽劇烈時引發(fā)胸痛。1 w前因夜晚外出穿衣不慎受涼而出現(xiàn)鼻塞流涕,自服\"克感敏\"后,鼻塞流涕已消除?,F(xiàn)以干咳少痰,偶有痰不易咯出,痰中帶血絲,咽干鼻燥為主。經診舌紅以舌尖為甚,苔薄黃而干,脈浮數(shù)。首先請同學討論其發(fā)病的季節(jié),個人嗜好與本病是否有關,經同學討論結束后由教師總結得出病因,然后講述咳嗽病的定義,病機,診斷,辨證要點,分證論治及預防調護,小結,再返回到病例,請同學對本病例分證及論治并給出調護。通過這樣的病例展示及穿插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從死記硬背且容易混淆中得到解脫,進而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教學目標發(fā)展。
4總結
中醫(yī)內科課堂教學內容結束后,都應留一定時間進行評估測試和總結。測試的方法可以是多樣的,靈活的,根據(jù)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要求,隨意提出問題,由學生回答。教師根據(jù)回答情況進行評價總結,同時指出本次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再次予以輔導,使同學更加深入理解應掌握知識點[2]。
總之,中醫(yī)內科課堂教學應根據(jù)學科特點,采用適合本學科的教學方式實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改變學生死記硬背且容易混淆的學習,使同學們對本學科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同時還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有法而無定法,筆者認為以上教學方法對達成學習目標是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史訓銘.關于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技術性思考[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3,(10):16-17.
[2]梁建新.內科學病案教學體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3,(9):97.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