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3種交叉配血方法在輸血安全中的應用進行評價。方法 對需要輸血的患者,采取鹽水介質(zhì)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3 種方法進行交叉配血。結果 所有交叉配血中,配血不合的陽性結果為43例,7例由鹽水法檢查出,20例由凝聚胺法檢查出,38例為微柱凝膠法檢查。結論 三種方法各有優(yōu)劣,聯(lián)合使用,能夠更為準確的確定凝集的性質(zhì)、不配合的原因,有效避免漏檢抗體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保證及時、安全、有效的臨床輸血。
關鍵詞:交叉配血;輸血;比較
輸血在血容量的提高、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血漿蛋白的提高和凝血功能增強方面發(fā)揮著很大作用,能夠及時挽救生命,在外科臨床各領域應用廣泛。交叉配血主要是對受血者血清中有沒有會對供者紅細胞造成損害的抗體進行檢查,讓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間不存在不相配的抗體[1]。目前,交叉配血技術已經(jīng)相對成熟。常用的方法有:抗人球蛋白發(fā)、聚乙二醇法、鹽水法、微柱凝膠法、各種酶法和聚凝胺法等。交叉配血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的輸血安全,然而有些情況下,會產(chǎn)生同型血配血不相配合的情況。所以在輸血前,需要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的篩選實驗,以便保證輸血安全。近些年,在歐美的一些發(fā)達國家,微柱凝膠法(MGT)已經(jīng)作為常規(guī)血型和交叉配血實驗,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下,微柱凝膠法是交叉配血試驗的常用方法,這一方法是以分子篩過濾作用為基礎的,以離心分離來進行紅細胞和凝集的紅細胞的游離。MGT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較好的特異性,便于操作,結果準確,因此務必進行標準化的MGT操作[2]。本文將進行鹽水法、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膠法的應用情況的對比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9月~2013年4月在我院進行血庫檢查的輸血患者1263例。盤縣中心血庫供血袋中所余留的血樣為供血者。利用微柱凝膠法對采用凝聚胺法進行交叉配血陽性標本和凝聚胺法陰性但自身可能患有免疫性疾病等有抗體存在的可能的標本,進行配血復查對比。
1.2儀器與試劑 臺式離心機,Olympus CX-21普通光學顯微鏡,BYL 型血型血清學多用離心機和免疫微柱孵育器。長春博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抗人球蛋白配血卡,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凝聚胺試劑。
1.3 方法
1.3.1 標本預處理 取供血者和受血者的抗凝靜脈血(EDTA要充分抗凝,不然會產(chǎn)生假陽性)5ml,以3 000 r/min進行5min離心,將血清分離出來備用,血清標本務必將纖維蛋白充分去除。
1.3.2 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和參考書進行鹽水法和凝聚胺法的操作。
1.3.3 微柱凝膠法分析 ①用生理鹽水進行0.5%~1%的紅細胞懸液的調(diào)配。②在凝膠卡上將主次側(cè)注明,用加樣器吸取受血者、供血者l0.5%紅細胞懸液50L,和供血者、受血者血清25Ll,放在相應微管腔上端,在37e進行15min孵育后取出,以1500 r/min離心3min,肉眼觀察結果。如均勻沉淀管底則為陰性,如標本強度在一個/+0以上則為陽性;對陽性標本,施加患者自身紅細胞,進行試驗對比,對患者體內(nèi)是否存在致敏紅細胞的情況進行判斷。
2 結果
所有交叉配血中,三種方法出現(xiàn)的配血不合的陽性結果為43例,其中7例由鹽水法檢查出,20例由凝聚胺法檢查出,38例為微柱凝膠法檢查。三種方法配血不合的結果分析,見表1。
在43例配血不合的陽性結果中,假陽性由于鹽水介質(zhì)法檢出的為4例,凝聚胺法4例,微柱凝膠法3例,配血不合無法輸血的35例。三種方法與真陽性結果比較,見表2。三種交叉配血法的特異性和檢測靈敏度分布為99.67%和8.57%; 99.67%和42.86%; 99.76%和97.14% 。
3討論
在臨床治療中,輸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為了保證輸血的快速、安全、有效,在輸血前進行交叉配血十分必要。交叉配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鹽水介質(zhì)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膠法等[3]。IgM 類血型抗體可以由鹽水法檢出,lgG 類血型抗體用鹽水法檢驗并不理想。從理論上來說,凝聚胺法也是介質(zhì)配血法的一種,另因為多種實驗因素的影響,不能將所有的lgG 類血型抗體檢出,而且對于IgM 抗體也會出現(xiàn)漏檢的情況[4]。微柱凝膠法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的,主要是檢測紅細胞血型血清,是建立在經(jīng)典抗球蛋白試驗基礎上的,是一種新型的檢測方法,其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尤其是在檢測較弱抗原的嬰兒紅細胞抗原時優(yōu)越性更為顯著,目前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外最為常用的紅細胞血型血清檢測技術[5]。
本研究表明,鹽水介質(zhì)法便于操作,以出現(xiàn)漏檢部分IgG類抗體的現(xiàn)象;但當交叉不合出現(xiàn)時,能夠及時了解到血型的不配合性,影響交叉配血的是IgG 還是 IgM 類抗體。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利用凝聚按法時,最為關鍵的是操作人員的技術問題,這一方法不能將所有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但是對微柱凝膠法的缺陷進行彌補,且能用于急診配血;微柱凝膠法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較好的特異性,便于操作,結果精準,在臨床治療中被越來越多的運用,但是偶爾也會出現(xiàn)漏檢現(xiàn)象,應當對此加以重視。因此,如果將三種方法結合起來,雖然會在時間和成本上造成一些損失,但是能夠更為準確的確定凝集的性質(zhì)、不配合的原因,三種方法相互補充,相互印證,能夠有效避免漏檢抗體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保證及時、安全、有效的臨床輸血。
參考文獻:
[1] 徐繼勛.輸血前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與臨床安全輸血[J].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 2010(04):173-174.
[2] 張紅梅. 微柱凝膠法與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結果的比較[J]. 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1(01):251-252.
[3] 鄭海英. 凝聚胺交叉配血的臨床應用[J]. 當代醫(yī)學,2011(09):57-58
[4] 焦艷紅,孫秀鳳. 凝聚胺法與微柱凝膠法在交叉配血中的聯(lián)合應用[J]. 哈爾濱醫(yī)藥,2006(03):69-70.
[5] 何爍晴. 微柱凝膠法在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中的應用[J]. 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0(10):105-106.
編輯/李樺